DeepSeek面世,逆襲?抄襲?
關鍵字:AI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中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於2024年12月甫發布DeepSeek-V3版本,隨後即在2025年1月初推出更新版R1,其快速開發進程引起全球科技業熱議轟動,另因其宣稱在性能基準測試中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績,加上相對較低的開發和營運成本,已成為當前中國鼓舞民族自豪感與激勵自信心的大外宣工具。
美國主導AI絕對優勢遭突襲,加快出招反制勢在必行
揆諸2022年底美國的OpenAI公司釋出AI聊天機器人ChatGPT之際,美國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方面遠遠領先於中國,而近兩年中國借助Qwen、Kimi、DeepSeek等來自中國模型,致力縮小差距以趕超美國。針對DeepSeek造成的全球輿論熱度與媒體聲量,美國總統川普1月27日首次回應,認為低成本的DeepSeek代表AI產業積極發展態勢,但也表示DeepSeek已為美國科技公司敲響警鐘,[1]隨後川普1月31日在白宮會見人工智慧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另有消息透露川普政府正考慮加強對輝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H20晶片銷售限制,[2]均凸顯美國傾向不低估其潛在影響力,亟需在競爭中取勝。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OpenAI掌握DeepSeek使用「蒸餾」(distillation)技術來訓練其產品的證據,[3]證明美、中AI技術價值角力目前仍存在「原創和模仿」之鴻溝,然中國DeepSeek已以「較少財力和趨近的訓練能力」動搖AI舊有秩序,亦使美國境內出現制裁中國AI硬體技術努力付諸東流的質疑批評。為防止中國企業走到AI技術前沿挑戰主導地位,撼動整個AI體系發展,甚至實現「彎道超車」,川普下一步勢將全方位大力收緊對中國AI的限制。惟對照2023年3月中國搜尋引擎龍頭百度推出類似ChatGPT的產品名為「文心一言」時,也曾一度讓西方世界警惕緊張,DeepSeek後續若無法獲得新GPU晶片進行研發,此類「低成本革命」能否持續影響市場仍有待驗證。
陸企激烈爭奪中國AI市場,製造國產晶片將係突破關鍵
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4]近期中國科技公司發佈各自最新 AI 模型,聲稱這些模型與 DeepSeek和OpenAI 開發的模型不相上下,其中包括:
一、阿里雲(Alibaba Cloud)
阿里雲於1月29日春假期間發表「通義千問」旗艦版模型Qwen 2.5-Max(Qwen 2.5 AI的升級版本),聲稱其性能優於幾個主要競爭對手,包括DeepSeek-V3、OpenAI的GPT-4和Meta的Llama 3.1。
二、智譜(Zhipu)
由阿里巴巴投資,由清華大學孵化的新創公司,因透過 AI 開發協助中國軍事進步,於1月15 日被美國政府列入限制貿易清單。最新產品是2024 年10月發布一款情感語音模型 GLM-4-Voice和大模型交互智慧體(Agent)AutoGLM,可協助用戶透過複雜的語音命令操作智慧型手機。[5]
三、月之暗面(Moonshot AI)
由阿里巴巴投資的北京新創公司,於1月20日在DeepSeek-R1發布同日宣布推出一款號稱可挑戰OpenAI o1的大型語言模型。目前該公司產品Kimi k1.5是第一個能一次性處理 20 萬個漢字的 AI 助手。
四、字節跳動(ByteDance)
抖音(TikTok)母公司,在1月29日春節期間所發表的旗艦 AI 模型「豆包」 (Doubao)1.5 Pro升級版,據稱在某些測試中可勝過OpenAI的o1。
五、騰訊(Tencent)
發表旗艦 AI 模型是文字到影片的生成器「混元」(Hunyuan),號稱其效能可與Meta的 Llama 3.1並駕齊驅,且訓練所需的運算能力僅為Meta的1/10。
面對中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以僅約600萬美元的低成本展現與美國OpenAI相近效能,在臨近農曆新年期間,上述的阿里雲、月之暗面、字節跳動等公司紛紛搶著發布新模型,凸顯其國內AI廠商彼此間競爭洶湧。中國AI產業除了有阿里、騰訊等科技巨頭引領,加上創業公司的第一梯隊「六小虎」的6家AI初創(智譜AI、MiniMax、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階躍星辰、零一萬物),形成「大廠+小虎」的合作模式。目前包括百度智能雲、阿里雲、此華為雲、騰訊雲、360數字安全、雲軸科技ZStack等多家中國公司,與海外的亞馬遜AWS、微軟Azure、輝達(NVIDIA)等科技公司宣布導入DeepSeek模型,[6]部署DeepSeek-V3、DeepSeek-R1將整合增強對中國本土AI解決方案信心。另寒武紀、華為的海思昇騰、燧原科技、百度的崑崙芯等中國AI晶片公司亦積極試圖在「國產化」取得更大突破,意在打造「中國版『輝達』」,以應對美國接續對中國制裁的「GPU晶片短缺危機」。
多國嚴加調查封禁,保護數據安全及預防認知作戰
觀諸DeepSeek雖標榜係低成本高效率的AI開源(Open Source)模型,有助科技業界加速創新,然推出不足一月,多國迅速對DeepSeek祭出不同程度的禁用限制政策,包括美國海軍基於安全和道德考量禁止使用中國DeepSeek、[7]義大利個資保護局(Garante)於1月30日成為第一個封鎖DeepSeek的國家,要求將其APP下架、[8]另外英國、法國、德國、愛爾蘭等國咸認DeepSeek 存在資料保護的相關風險,須對個人資料使用情況展開調查,[9]台灣基於防範公務機關內部資訊等考量,公務機關全面禁用DeepSeek AI服務,[10]澳洲2月4日宣布,基於國安考慮,所有DeepSeek產品、應用程式和服務將立即從政府系統中移除。[11] 2月5日,南韓國防、外交及產業等三部門採取屏蔽DeepSeek平台政策,以避免敏感資訊外洩。[12]
從眾多資安專家針對DeepSeek與OpenAI進行比較測試,DeepSeek在台灣議題、「六四」天安門事件、法輪功等敏感問題上,遵循使用中共官媒敘事,顯然已受到中共的言論審查。若國外網民廣泛使用,DeepSeek可成為中共喉舌,向世界潛移默化地投射其價值觀和政權統治邏輯。另一方面,根據DeepSeek的隱私政策,其蒐集資料包括帳戶訊息、電話號碼、出生日期、用戶輸入(文字和影音輸入和聊天歷史紀錄)、技術訊息(手機型號、操作系統、IP位址及鍵盤輸入模式),[13]且將用戶資料儲存在中國境內服務器,並須配合中國《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管理。在DeepSeek挾其省錢、易用等優勢,加上中國目前大肆吹噓DeepSeek採用開源模式,呼籲打破美國科技霸權技術壟斷,以促進AI技術普惠,尤其是擴大在開發中國家的市場規模,一旦發展成全球廣泛使用的AI主流模型平台,恐成為中共蒐集數據與實施監控的利器。
[1] David Ingram, “Trump Says China’s DeepSeek AI ‘Should be A Wake-Up Call’ for American Tech Companies,” NBC News, January 28, 2025, https://www.nbcnews.com/tech/innovation/trump-china-deepseek-ai-wake-call-rcna189526.
[2] Trevor Hunnicutt, Karen Freifeld and Nandita Bose, “Trump and Nvidia CEO Discuss DeepSeek, AI Chip Exports during Meeting, Source Says,” Reuters, February 1, 2025,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trump-meet-with-nvidia-ceo-friday-white-house-official-says-2025-01-31/.
[4] Amy Hawkins, “The Chinese AI Companies that Could Match DeepSeek’s Impact,” The Guardian, February 3, 2025,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5/feb/03/deepseek-chinese-ai-company-competitors-chatgpt.
[10] 〈卓榮泰:公務機關全面禁用DeepSeek AI服務〉,《中央社》,2025年2月3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203023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