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政

近日中共維權事件之黨國回應分析與預判
瀏覽數
932
2022.11.30
作者
鄧巧琳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鄧巧琳 政策分析員

關鍵字:社會治理、動態清零、維權與維穩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11月24日晚間,新疆烏魯木齊市一棟住宅高樓發生火災,火勢由15樓延燒至17樓、濃煙上升至21樓,導致10人死亡、9人受傷,而據媒體報導,新疆多地自8月10日起已經歷百日以上的封控,故中國民眾針對火災救援與居民逃生手段是否因小區防疫措施受阻產生質疑。[1]此事件引發各地維權事件,除所在地烏魯木齊外,蘭州、成都、武漢、廣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人民與學生,因悼念烏魯木齊火災罹難者、不滿現行疫情防控措施、甚或訴求民主自由價值等原因走上街頭,[2]相關維權事件並有持續發酵的態勢,再度引發維權與維穩的衝突。本文針對此次災害事件與後續相關維權事件,分別從疫情防控措施、社會治理與黨國回應等面向進行討論。

中共體制缺陷導致防疫政策微調未見成效


中共黨國在「動態清零」方針不變的前提下,多次微調其防疫政策實施細則,欲以「精準防疫」改善其為人詬病的防疫手段失衡問題。今(2022)年六月,中國國務院聯防連控機制發布「九不准」措施,欲杜絕防疫措施過當的「一刀切」,以及各級地方政府防疫目標與實施手段「層層加碼」現象。[3] 11月10日中共政治局常委會提出「優化」(即最佳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國家衛健委隔日即依據決議內容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4]緊接著在11月23日更發布四項關於核酸檢測實施、風險區劃定、居家隔離與居家健康監測等實施細則,欲透過二十條措施與相關施行細則有效提升其防疫措施的合理性。[5] 儘管如此,本文認為,由於黨國各級政府「向上負責」的特徵,在中央「清零」方針不變,地方政府力求「抗疫勝利」但又缺乏足夠人力、物資與完善政策配套措施的情況下,幾次防疫政策的調整,皆無法有效緩解中央大政方針與地方實際政策執行之間的落差,因而導致各地防疫爭議事件頻傳,如就此次烏魯木齊所發生的憾事及近期多地爆發的抗爭切入觀察,即充分顯示地方政府不合理的防疫手段並未有明顯改善。

安全為重的社會治理恐預示黨國回應維權之手段


本文認為,二十大報告中的社會治理政策方向,或將預示後續黨國回應相關維權事件的手段。二十大報告首次把國家安全列為政治報告重大政策主題,社會治理相關政策論述更是置於國家安全篇章下,強調「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顯示在未來五年內,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為黨國社會治理政策的重中之重。進一步檢視報告中關於社會治理的論述,可以發現中共以「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作為政策主軸,在基層治理中納入新時代「楓橋經驗」,[6] 並指出要透過「網格化管理」[7] 與網路資訊技術的應用,強化黨國基層治理平台,達到「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之目的;此外,報告中的社會治理論述亦指出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8]本文認為,此些政策論述在在顯示出,中共黨國欲採用更為細緻與及早化解人民矛盾的基層治理機制,並透過形塑人民亦須盡職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主導人民的社會參與,凝聚社會共同意識,藉此營造有利於黨的社會氛圍,這皆可能是黨國處理後續維權事件的主要方針。

黨國將迅速回應維權事件


目前已可從新聞報導觀察到針對個別維權事件的壓制行為,如抓捕抗爭者、大規模清場、路障封鎖、施暴作為等,皆引發國內外輿論關注。而在暴力維穩手段之外,近日有多所大學宣布將開設「返鄉專車」協助學生返鄉,[9]此種「鼓勵返鄉」的作法可視為黨國欲從「萌芽階段」著手,降低群眾聚集可能性,以撲滅維權事件的火星。[10]此外,中國官媒《新華社》於11月28日清晨連發三篇社評,除強調黨國將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方針,評論文章亦指出黨國對於封控措施、物資保供、方艙醫院品質的重視,[11]被視為是黨國欲著手防疫政策,以緩解各地爆發的維權事件。11月28日夜間《新華社》更再次發布社評指出「抗疫需要耐心、細心,更要有愛心」,強調地方部門防疫時,須耐心緩解民眾的不良情緒,以及疫情期間所遭受的心理壓力,[12] 此亦是黨國針對民眾維權事件的應對手段之一。然由於黨中央「清零」政策的大方針不變,地方防疫措施的種種不合理行為能否真正改善,抑或是民眾的不滿是否能因此消弭,仍有待後續觀察。惟可預見的是,黨國不會停止對於這些維權事件的打壓,目前已觀察到中共強化對網路輿論的管控,北京上海兩地也增加巡邏與駐守警力人員配置,這也預示黨國維穩力道或將在近期攀上新高峰。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