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情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之趨勢
瀏覽數
1154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之趨勢

關鍵字:新能源汽車、關鍵礦物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大陸智慧車聯網平台於五一假期間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兩天,全國高速服務區新能源汽車充電量達到1590萬千瓦,[1]對比於我國5月12日台電所公布的發電量29328MW,[2]也就是其新能源兩天的用電量約佔我國55%。而其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在全球汽車市場從2021年在海外市占率僅1.8%;2022年升至4.7%;2023年升至7.9%;2024年為9.5%;2025年3月海外市占率11.7%,中國幾乎主導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3]同時美、中之間就關稅談判等議題的爭端,大陸商務部於4月4日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鎦(中國翻譯為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措施,並於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導致截至5月1日,歐洲鏑售價漲到每公斤850美元,自從中國宣布出口禁令以來,其價格在1個月內翻兩倍;鋱價更從每公斤965美元飆升到3000美元,上漲3倍不止。二者售價皆為10年來高點,以及最大單月漲幅。上述稀土主要用於電動車、風力發電、飛機等先進產品製造,長期限制供應可能會導致整個電動汽車生產無法進行,而成為大陸新能源汽車獨大之現象。[4]

大陸氫能專利占全球第一


2011 年至 2020 年氫能技術的主要趨勢,以國際專利家族 (IPF) 衡量仍然以歐洲與日本領先(如圖1),此處歐洲是以德國(11%)、法國 (6%)、荷蘭(3%)和其他歐洲國家(8%),加總為28%。[5]



圖1、世界各國的氫能專利

資料來源:European Patent Office。

根據最新的消息,2013至2022年間約18萬項氫能專利的評比分析,中國在生產、儲存、運輸、供應、安全與應用等五大技術環節中普遍取得高分,整體專利競爭力穩居全球第一,超越日本。2023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1.45TW(太瓦),為綠氫生產提供了豐沛且穩定的電力來源。[6]然而氫氣也是車用燃料電池重要來源之一,未來將可以憑藉著充電快與距離遠的優勢,提供下一代新能源汽車更優的動力裝置。

中國鈉離子電池技術進展


鈉離子電池有幾下幾項優點:一、技術移轉:性質與鋰相似,可沿用鋰電池的規格與技術;二、製造成本低:鈉的自然蘊藏量豐富,地殼中含有2.64%的鈉,而鋰離子則僅有0.007%;三、電導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高:鈉離子電池的電導率高,可使用低濃度的電解液;四、安全及穩定性高:鈉離子電池可以在廣泛的溫度範圍內使用。[7]

鑒於鈉離子電池有上述的優點,因此大陸包含寧德時代、比亞迪與中科海納等電池企業公司近期皆發表納電池技術進展,包含寧德時代「鈉新」電池,能量密度175Wh/kg,可以使用在-400C至700C環境,中科海納的電芯能量密度165Wh/kg,[8]比亞迪鈉離子電池其循環壽命可以超過10000次以上。[9]充分展現中國在鈉離子電池技術的積極進展。

結語


大陸藉著電池供應鏈垂直整合開採和加工,使得中國電動汽車與電池元件製造商在供應鏈中可以獲得關鍵稀土物質。另外除了鋰離子電池,包含寧德時代、比亞迪與中科海納等電池公司也都發表納電池技術突破,企圖改進現存鋰離子電池缺點。同時投入大量的資源去研發氫能的專利,使得中國在氫能的相關專利上位居第一,如此將可以加速其燃料電池的氫能車輛發展。我國在新能源上應該盤整相關技術,包含有關鍵設施、專業加工機台、自動化零組件的代理與系統整合、控制系統與伺服驅動解決方案,期使台灣也能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占有關鍵角色。


[1] 黃雅慧,〈陸五一假期高速服務區電動車充電量創歷史新高〉,《經濟日報》,2025年5月4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8715945。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