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擬簽署礦產協議之意涵
瀏覽數
600
美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擬簽署礦產協議之意涵
關鍵字:美國、剛果民主共和國、關鍵礦物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繼2025年4月底烏克蘭與美國簽署礦產合作協議後,剛果民主共和國(後稱民主剛果)亦擬與美方於2025年6月底前完成雙邊礦產投資協議談判,該談判具多項意圖,包括使美國企業更易取得鈷、鋰、鈳鉭鐵礦(Coltan)等關鍵礦物,以制衡中國在當地礦產之掌控權,另外亦試圖藉此平息近30年來盧安達與民主剛果東部邊界之間的武裝紛爭,促成區域安全穩定。[1]
美國欲重振自身在剛果礦業之影響力
近年民主剛果約生產全球七至八成的鈷產量,當中近八成為中國的國營企業與銀行所掌控,此即源於2000年以後的二十年之間,美國企業大幅從民主剛果礦業中撤資,尤其是2008年民主剛果與中國簽署60億美元之「以礦產換基建」協議,當地礦產之投資與管理即由中國所主導,中國更分別於2016年與2020年從美國企業「自由港麥克莫蘭銅金」(Freeport-McMoRan Inc.)公司收購兩座銅鈷礦場。[2]然而,自2021年起之拜登政府至現任的川普政府,可觀察到美國態度已轉趨積極,欲遏制中國在民主剛果銅與鈷業的擴張計畫:2023年美國國防部即表示鈷為其使用多種彈藥及高溫航太合金產品之關鍵要素,同年美國能源部所發布「關鍵材料清單」(2023 Critical Materials List)亦指出鈷是短期內極重要,但供應鏈卻有中斷風險之能源關鍵材料。[3]拜登政府任內即偕同七大工業國集團(G7)等國家推動「羅必多走廊」(Lobito Corridor)計畫,希望藉由擴建鐵路系統,將民主剛果南部礦區向西連接至位於非洲西岸、隸屬安哥拉的羅必多港,以利銅鈷礦產出口至美歐和其他市場,並與中方所主導礦產往東經過尚比亞與坦尚尼亞的出口路線相競爭。[4]
衝突高風險區將面臨多重投資挑戰
倘若本次美國與民主剛果順利簽署礦產協議,將有望降低中國之主導勢力,並擴大關鍵礦物之供應來源。然而協議的成效仍取決於民主剛果國內法治廉政與運輸基礎建設之健全程度,其與盧安達之間的邊境衝突能否顯著回穩,以及美國及其他盟國的投資力道。除此之外,美國也須避免重蹈中國覆轍,以防融資與基礎建設未完整兌現,透過鼓勵礦產加工、產業提升與技術創新,而非僅單純出口原礦,美國可提出比中國更具吸引力、賦予民主剛果更多自主權的投資選擇。[5]
[2] Nathan Schoonover, “China in Africa: March 2025,”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May 28, 2025, https://www.cfr.org/article/china-africa-march-2025; Farrell Gregory and Paul J. Milas, “China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A New Dynamic In Critical Mineral Procurement,” US Army War College, October 17, 2024, https://innovation.army.mil/News/Article-View/Article/3938204/china-in-the-democratic-republic-of-the-congo-a-new-dynamic-in-critical-mineral/.
[4] E. D. Wala Chabala and Judy Hofmeyr, “A Game Changer In Flux: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Risks In The Lobito Corridor,” Africa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May 5, 2025, https://afripoli.org/a-game-changer-in-flux-recent-developments-and-risks-in-the-lobito-corrid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