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野聯盟執政是否會影響台日半導體產業合作?
瀏覽數
1190

日本在野聯盟執政是否會影響台日半導體產業合作?

關鍵字:日本眾議院選舉、半導體、經濟安全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4年10月27日,日本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與公明黨合計僅獲得兩百一十五席。即使自民黨將因政治獻金問題而未獲公認的無黨籍當選人追加認定為公認議員,仍無法達到四百六十五個議席中所需要的過半數兩百三十三席以上。因此,之後的首相選舉預計將充滿變數,不排除有轉為由在野聯盟執政的可能性。而若真由在野黨執政,屆時日本政府對台灣的經貿政策,特別是在與台日深化半導體的合作上是否可能出現變化?

筆者認為基於兩個原因,台日半導體合作應不至於有變。

一、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與政策連續性


半導體是所有工業的基礎,日本為維繫國家經濟安全,在2022年5月制定的「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中將「半導體、醫藥品、蓄電池、稀土等重要礦物」列入國家「特定重要物資」,由政府提供財政支援,以期達到生產自主性,即不依賴其他國家就能確保戰略物資的充足供應。因此補助台積電以及協助其他台灣半導體相關企業前往日本投資,盼能於10年內完成振興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目標,建構出具韌性的半導體供應鏈,以減少對單一地區或國家的依賴,並避免在危機時刻受到重大的供應鏈中斷影響。

然而日本在野黨卻對執政黨利用鉅額補貼吸引半導體企業進駐日本的手段表示質疑,認為需要進一步審慎考量。究其原因,首先是擔憂日本是否會淪為台灣的加工出口區,而非能確實得到半導體的生產知識與技術,最終無法真正促進日本本土半導體技術的自主發展。其次,台積電等企業若因在日本經營狀況不佳而決定撤出,恐對地方經濟帶來衝擊。可知在野黨的擔憂並非源於反對與台灣半導體企業合作,而是希望確保合作能夠真正促進日本國內半導體技術的進步與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日本經濟復甦的需求與半導體產業的角色


日本為避免繼續由失落的30年延長成為失落的40年,故在本次眾議院選舉中,各政黨均主張推動加薪來刺激消費,進而帶動良性的經濟成長循環,以擺脫長達30年的通貨緊縮現況。日本財務省的法人企業統計指出,[1]日本非製造業的勞動生產力在過去30年幾乎沒有增長,因此除了提升薪資,也需推動勞動市場改革,將人才移動至高附加價值領域,提升勞動生產力,方能達成持續實現加薪帶動的經濟成長。

台積電等相關半導體產業的赴日投資,帶來高附加價值人才的需求,根據三菱綜合研究所的試算,[2]日本國內半導體相關產業在2035年所需的人才數量約為三十五萬人,相較於2020年增加約二十萬人;若再加上半導體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相繼進駐日本後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數字將更為可觀。對於日本朝野政黨來說,發展半導體產業是幫助日本擺脫通貨緊縮的重要助力。

結語


台日在半導體產業的合作不僅幫助日本引進先進技術,也在重建日本國內半導體產業、提升供應鏈韌性上具有深遠意義,亦是一次重塑日本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地位的重要機會。透過發展半導體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讓日本有機會得以擺脫長達30年的通縮困境。因此,振興半導體產業以提振國防安全與經濟安全,已是日本朝野兩黨的共識。即使在野黨因政黨輪替上台,或許會對補助政策進行調整,設立更加嚴謹的補助條件,例如更強調技術轉移的實質效果以及地方經濟的持續性發展,但政策方向上不太可能出現根本性變化,台日之間的半導體合作仍將得到政策支持,合作應也能保持穩定。

反而是我國政府應審慎思考,日本若持續補助台灣半導體企業在日本設廠,是否可能會削弱這些半導體企業的對國內投資,進而對我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此外,政府在支持企業海外發展的同時,也應考慮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以維持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以確保我國的經濟安全及「矽盾」戰略地位不被削弱。


[1] 〈非製造業、生産性30年停滞 賃上げ環境の整備が課題〉,《日本經濟新聞》,2024年10月28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244IT0U4A021C2000000/。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