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情勢

烏克蘭危機難撼俄歐能源供給關係
瀏覽數
802
2022.03.03
作者
王彥麟
國家安全研究所 王彥麟 助理研究員

烏克蘭危機難撼俄歐能源供給關係
國家安全研究所 王彥麟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烏克蘭、俄國、能源安全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月21日,俄國承認位於烏克蘭境內,目前由親俄分離主義人士控制的頓內茨克(Donetsk)、盧甘斯克(Lugansk)兩地區為獨立政治實體,並派遣部隊赴當地「維和」。其後,俄國領導人蒲亭(Vladimir Putin)於2月24日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烏克蘭境內多處遭俄國攻擊,並緊急宣布戒嚴。[1] 由於歐洲高度依賴俄國供應天然氣,隨烏克蘭局勢漸趨緊繃,使歐洲對俄國又生「能源威脅」疑懼。

經濟制裁難撼俄國能源出口版圖


歐美國家雖大力譴責俄國,惟迄今未承諾派遣正規戰鬥部隊赴烏克蘭,並以經濟制裁因應。俄國發動軍事行動前,美國白宮於2月22日宣布進行第一波經濟制裁,並同步敦促德國停止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啟用,歐盟亦於2月24日宣布對俄金融制裁措施。[2] 然而克里米亞危機後,俄國已漸適應西方制裁,且歐美第一波制裁亦非屬決定性或致命性舉措,難使俄國當局「有感」。[3] 另一方面,北溪2號管線竣工後,美國已多次干涉啟用,且當前歐俄能源供給關係,本就建立於北溪2號未營運之前提下。故上述手段均難收實效,最終未能阻止俄國發動軍事行動。

由於一般性經濟制裁及擱置北溪2號啟用等手段均無法奏效,歐美國家於2月27日宣布第二波制裁:將俄國部分銀行排除於「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 SWIFT)體系外,期能阻斷俄國續獲得外匯收入。上述舉措迄今雖未公布配套措施及施行細則,惟就已知訊息顯示,屆時將針對天然氣及原油等能源貿易提供豁免,暫不列入制裁清單當中,[4] 此舉顯示歐洲國家因高度依賴源俄國出口能源,尚難將俄國全面排除於國際金融體系之外。

歐美國家雖欲以經濟制裁因應烏克蘭危機,然相關措施輕則無效,重則自損,可謂投鼠忌器、進退維谷。而歐美國家之困境亦顯示經濟制裁手段或已面臨瓶頸,判斷烏克蘭危機落幕後,經濟制裁措施短期內仍難撼俄國能源出口版圖。

烏克蘭危機後俄歐將續維能源供需關係


對於上述經濟制裁舉措,部分西方媒體警示,俄國可能以中斷對歐洲市場天然氣供給作為報復。[5] 而歐美各國近期雖積極與卡達及日本等國協調,然無論是前者剩餘產能或後者釋出之進口量實屬杯水車薪,均無力填補歐洲能源市場需求。[6] 由於歐洲能源市場短期內尚無法徹底實現「去俄國化」,故歐俄能源供需關係能否延續,端視俄國是否將能源出口作為外交武器運用。而俄國近期軍事行動若係基於理性思維,且戰事最終未波及烏克蘭以西國家,推測俄國不會貿然中斷對歐天然氣供應,謹將原因分述如次。

其一,依近10年數據觀之,俄國歲入有高達3至5成收入來自油氣關聯稅收,[7]且該國對外出口品項極度缺乏資本財及消費財製品,顯示其高度倚賴能源礦產,貿然對歐洲市場中斷天然氣輸出恐使財政無以為繼,甚至危及國內政局安定。

其二,俄國領導人蒲亭於實施軍事行動前夕,仍強調將持續對世界能源市場供應天然氣。另蒲亭於2021年末,曾稱德國因與俄國簽訂長期供應合約,故能倖免於歐洲能源危機衝擊,藉此呼籲能源進口國與俄國藉締結長期合約,以獲得穩定供給。此外,俄國能源部長今年2月下旬於天然氣輸出國家論壇(Gas Exporting Countries Forum, GECF)召開前夕接受媒體訪問,仍反覆強調俄國一貫堅持履行天然氣出口合約。[8] 鑒於自冷戰時期迄今,俄國鮮有惡意中斷供給之前例,且結合上述高層發言,顯示該國仍有意維持嚴格履約形象,烏克蘭危機落幕後更無放棄歐洲能源市場之理。

其三,俄國與中國甫就為期30年之天然氣供應協定達成共識,並約定以歐元結算,[9] 此舉或顯示俄中兩國刻積極建立不受美元霸權干擾之能源貿易體系。而隨俄中能源供給關係漸趨緊密,俄國與歐洲能源貿易之履約情形勢必受中國嚴格檢視。其主因在於,俄中雖因國際局勢不得不「抱團取暖」,然就長期而言,雙邊關係發展終將回歸現實利益考量。無論俄國基於何種原因,惡意中斷對歐洲之天然氣供應,除使其苦心經營之能源大國形象毀於一旦,勢將引發中國對俄國「能源威脅」疑懼,長期而言,恐難為俄中關係帶來正面效益。

基於上述3項理由,研判俄國於烏克蘭危機落幕後,仍將與歐洲市場維持緊密之能源供需關係。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