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區域

評析日本決定援助烏克蘭的背景與思維
瀏覽數
687
2022.03.09
作者
王尊彥
國家安全研究所 王尊彥 副研究員

評析日本決定援助烏克蘭的背景與思維
國家安全研究所 王尊彥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積極和平主義、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自衛隊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2年3月4日,日本政府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敲定對烏克蘭運送自衛隊用防彈背心、鋼盔等非殺傷性軍品,以及防寒服、衛生用品、發電機等物資,並由自衛隊運輸機負責運送。[1]

日本政府強調,此舉不超出〈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以下簡稱〈三原則〉;後述)所容許的範圍。[2] 當世界各國紛紛調整國策,以因應俄國侵略烏克蘭之嚴峻情勢,日本作為七大工業國集團(G7)當中唯一的亞洲國家,終於也在軍事領域有所反應。

日本謹慎提高援助烏克蘭力道


與日本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業已決定對烏國提供致命性防衛武器;而前述日本政府的作為,與德國相較之下似乎略顯保守。不過,日本政府前述決定,至少代表岸田政府願向國際社會看齊,並調整防衛裝備出口的現行立場(而非調整法規本身);該步伐雖不起眼,但至少是國際社會期盼已久的重要一步。日本政府做出決定後,立即獲得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Rahm Emanuel)的肯定,稱日本「展現對於自由民主、人類尊嚴以及國際法的強烈意志」。[3]

從德國政府運送武器看來,國際社會也正在觀察,接下來日本是否也會進行政策加碼。惟從日本政府再三強調〈三原則〉看來,日本政府對援烏一事相當謹慎。

超越〈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


目前日本政府出口武器裝備,係依據2014年4月1日,當時的安倍晉三政府以內閣會議形式通過的〈三原則〉,其內容如下:

一、 不允許向紛爭當事國,以及在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日本政府已締結之條約,或其他國際規範的情況下出口武器;

二、 出口要限定在有助於日本安保,例如有利於和平以及國際合作的行為,或與美國等國家之間的聯合開發與生産;

三、 若對方國家將武器作為非原目的之使用,或向第三國出口,原則上要求事前必須徵得日本同意。

儘管日本政府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3月4日記者會中強調,該援烏決定仍「在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的範圍內」,而且防衛大臣岸信夫在同日召開臨時記者會時,亦持相同論調,[4] 但舉世皆知烏國刻正處於與俄交戰狀態,毫無疑問屬於紛爭當事國,故理應係牴觸〈三原則〉第一點。

「積極和平主義」精神可為援烏正當性之基礎


今後隨著俄烏戰況逐漸加劇,國際上對日本援助烏國的期待可能也將隨之升高,而導致日本相關作為再度出現與〈三原則〉扞格的情況。在這方面,安倍晉三執政時期提出的「積極和平主義」,或可作為日本強化援烏之依據,而不需為必要的作為進行牽強的事態認定。

「積極和平主義」主張日本在堅守和平路線的同時,也應與以美國為首的相關國家緊密聯繫,並基於「國際協調主義」對國際和平與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5] 國際社會既已確信日本奉行和平主義,則「積極和平主義」所側重的內涵與精神,便是在和平主義的「積極性」,意即從積極性出發,有所作為以實現和平。岸田政府作出以軍用裝備支援烏國之決定,可謂展現作為國際社會要角的「積極」立場,以及與主要國家同步的「協調」姿態。

中俄聯手之「前科」觸發日本對「台灣有事」之憂慮


此外,目前俄烏戰爭的衝擊已超越歐洲,甚至包含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憂慮,俄烏戰爭恐會誘發中國趁機侵台。例如《日本經濟新聞》2月28日公布民調結果顯示,針對「若國際社會無法阻止俄國侵略或變更國界,將導致中國對台動武」之問題,受訪民眾中高達77%表示「憂慮」,遠高於表示「不憂慮」之11%。[6] 「日本新聞網」(Japan News Network)3月6日所公布的民調更顯示,高達86%受訪者憂慮,俄國侵烏將導致中國對台灣和釣魚台列嶼之現狀,憑恃武力加以改變。[7]

由此看來,日本提供軍用裝備給烏國的決策背後,對於歐亞情勢連動的憂慮,應該也是重要的考量,亦即透過助烏抵禦俄國侵略,使俄國無法快速拿下烏克蘭,以對中國示警並減少中國對台動武可能性之思惟。倘若俄國侵烏戰爭時間拉長,或者戰況持續對烏國不利,在歐美各國加強援烏的同時,日本政府是否基於該等思惟,進一步提升援烏作為,則有待觀察。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