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戰略

美國防部「2022年中共軍力報告」的火箭軍戰力評估
瀏覽數
11939
2022.12.08
作者
林柏州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林柏州 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中共黨政、核武、火箭軍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美國國防部2022年11月30日發布《中國軍力報告》(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on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針對中共軍力進行年度整體評估,其中負責地面戰略武器及傳統飛彈的火箭軍部隊戰力取得快速進展,在2021年試射135枚各類飛彈數量空前,在西部地方擴充3處發射井規模,其不透明引發外界憂慮。近期俄羅斯不時以「核訛詐」(nuclear blackmail),企圖威脅西方國家切勿干預俄烏戰爭,也讓外界關注中國可能在台海場景運用核武阻止外力介入。

火箭軍擁有全球最完整彈型的飛彈部隊


火箭軍自2016年升格以來,中國視為其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按「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要求,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習近平在2022年10月「二十大」報告表明,要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強調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1]未重申過去所宣稱的「小而精」、「精幹有效」、「最低嚇阻」原則,是否意味核政策出現變化仍不得而知。

鑒於中國已被《2022年美國國防戰略》(2022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視為美國未來數十年內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most consequential strategic competitor), [2] 也是唯一意圖重塑國際秩序,並在經濟、外交、軍事及科技具備實力的國家;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李察(Charles Richard)在2021年一場研討會用「戰略爆發」(strategic breakout)來形容中國快速擴充核武庫的情況;[3]今年「中共軍力報告」檢視,火箭軍所擁有的各式陸基飛彈,包含近程(東風-11、東風-15、東風-16)、中程(東風-21、東風-17)、遠程飛彈(東風-26)及巡弋飛彈(長劍10、長劍100),並指出中國對洲際彈道飛彈進行研改,擴增飛彈數量,加強抗干擾、突防能力。

在洲際彈道飛彈方面,東風-4、東風-5A屬固定發射井,東風-5B為「多目標彈頭重返大氣層載具」(multiple independently targetable reentry vehicle, MIRV)技術,具備5個獨立彈頭,東風-5C則仍在發展。東風-31A射程達11,000公里,屬固態燃料、公路機動能力,可打擊美國本土,東風-31B仍在發展;東風-41在2019年實戰部署2個旅,且可配置於鐵路機動發射及發射井;發展中的東風-27,射程可能有5,000-8,000公里。上述部分彈型採固定發射井,多彈頭設計將增加美軍飛彈防禦的攔截難度,加上中國在西部三處大量興建發射井,更不利掌握具體發射點。美國也關注2021年7月27日首次測試環繞地球軌道的「極音速滑翔載具」(hypersonic glide vehicle, HGV)及「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ractional orbital bombardment, FOB),射程超過4萬公里,[4]不過具體發展狀況不明。

在中遠程彈道飛彈方面,東風-21D、東風-26屬核常兼備、中遠程彈道飛彈,為「可操縱重返大氣層載具」(maneuverable reentry vehicle, MaRV),由於可精準打擊地面及航空母艦等大型目標,也是2019年「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要求加強中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建設的主要彈型。[5] 而東風-17極音速飛彈經多次測試已在2020年實戰部署,將以西太平洋的軍事基地與艦隊作為主要打擊目標,未來可能搭載核彈頭。

火箭軍每年組織數十場「天劍」系列演訓活動,聚焦「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核心標準要求,實施跨區機動,多設定複雜電磁環境、核生化武器威脅條件、應對強敵干預突擊,隨機抽測方式執行飛彈火力突擊演練。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2022年預估中國核武彈頭約350枚。[6] 今年「中共軍力報告」評估中國至2030年,將有約1,000枚核彈頭,火箭軍在平時保持適度戒備狀態,按照「平戰結合、常備不懈、隨時能戰」的原則,並部署偵察衛星強化預警能力,擴大發射井建設,正逐漸朝向「預警發射」(launch-on-warning, LOW)態勢調整。

快速惡化的全球核武態勢


美、俄、中、英及法等五個核武國家曾於2022年1月發表《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Joint Statement of the Leaders of the Five Nuclear-Weapon States on Preventing Nuclear War and Avoiding Arms Races)宣稱「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強調維護和遵守雙、多邊不擴散、裁軍和軍控協議和承諾的重要性;也宣示將繼續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各項義務,不相互瞄準,並就停止核軍備競賽和核裁軍進行談判,[7] 相關核態勢似露出緩和跡象。

不過,俄羅斯運用烏俄戰爭時機,加強核武演習、中斷核對話,並對烏克蘭、北約釋放使用戰術核武的訊號,顯有推翻先前承諾之疑慮。根據美國國防部於10月27日所公布《2022年核態勢評估》(2022 Nuclear Posture Review)指出,俄羅斯穩定擴充及多樣化核武系統,直接威脅北約及鄰國,至少擁有2,000枚不受條約限制的非戰略核武,如研發及部署匕首(Kinzhal)空射極音速飛彈、「海神」(Poseidon)核動力無人載具、海燕(Burevestnik)核動力巡弋飛彈等新型載台。[8]由於中國持續拒絕參與戰略武器談判,加上美俄「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 Treaty)將2026年1月4日到期,[9]顯示維繫國際軍控機制面臨巨大考驗,特別是火箭軍作為拒止外軍介入區域衝突的主要力量,其發展更值得周邊國家關注。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