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連結
5月21日,德國布萊梅邦議會自由民主黨(FDP)黨團代表蒞臨國防院,與本院針對多項國際議題進行交流,包括歐洲在台海衝突中的潛在角色、台灣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社會對俄烏戰爭的觀察,以及川普「2.0時期」下美國對外政策之變化等。
期間討論歐洲如何看待台海安全議題時,本院同仁提出,儘管中共企圖控制台灣的意圖明確,且其軍事實力與作戰理念持續演進,但目前研判「台海戰爭並非迫在眉睫」。若北京選擇透過兩棲登陸方式對台動武,勢必將面臨高強度的濱海、灘岸及地面作戰挑戰。此外,中共內部的黨、政、軍協調問題與權力鬥爭,以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部署,也將對整體局勢產生深遠影響。因此,中共更可能優先採取「灰色地帶作戰」與「混合戰」等非傳統手段,對台灣進行長期施壓與脅迫。
另針對歐洲國家如何支持台灣的提問,本院同仁分析,由於歐、中之間的經貿連結以及歐與台海的地理距離與其他條件與限制,歐洲對台海衝突的直接軍事角色相對有限。然而,歐洲國家若能在「和平時期」積極發揮影響力,例如強化與台灣的相互理解、深化公私部門間的交流與合作,將有助於增強嚇阻效果,並對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產生正面助益。
關於俄烏戰爭的啟示,本院同仁提出,中共極可能從俄烏戰爭經驗中汲取教訓,進一步調整其對台戰略。而對台灣來說,因應之道即為持續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數位基礎建設保護、網路防衛能力、預防科技滲透等多種整體應對能力。
最後,本院研究同仁強調,任何台灣自我防衛的行動都不應被誤解為挑釁行為。政府應持續強化基礎建設與數位韌性,並透過對民眾的教育訓練與溝通,向國內外社會說明烏俄戰爭的經驗如何轉化為台灣的防衛準備與社會應變策略,進而展現台灣對維護和平與穩定的決心與努力。
本院與會同仁包括網安所曾怡碩副研究員、國安所李俊毅副研究員、國安所楊一逵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