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第55期
壹、新聞重點
近期國內外許多報導臆測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遭問責,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張「經濟回歸正常軌道」之間的權力鬥爭白熱化,分別以中共官媒報導篇幅或是其他重要幹部發言作為佐證,認為李克強的聲勢漸強,隱然形成可能在中共「二十大」前挑戰習近平的態勢。[1]本文就最引起議論的經濟和外交二方面實務工作為觀察角度,分析習李二人近期各自在中共官媒的公開行程,一探兩者是否的確在中共「二十大」前提早開始鬥爭布局,或是又一次集體過度解讀的心理預期反射。
貳、安全意涵
一、習仍涉足重要跨部會經濟工作
近期有部分輿論分析李克強與習近平兩人對於救經濟政策明顯不同調,而這種議論從2022年兩會以來即不斷出現,且認為李跳過習派重要幹部自行召開經濟會議宣示主導權。[2]但從表1觀察,習李二人近期主持重要經濟相關會議的次數和重要性而言,習相較於李毫不遜色。
表1、習近平與李克強近期參與經濟相關會議
習近平
|
李克強
|
4/19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
|
4/27、5/5、5/11、5/24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
|
4/29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就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進行研討
|
5/14主持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
|
5/5主持以防疫為主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
|
5/18在雲南主持與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12個省政府負責人的座談會
|
5/18在慶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會70周年大會暨全球貿易投資促進高峰會上視訊致辭
|
|
資料來源:龔祥生整理自公開報導。
以表1而論,李克強雖然主持經濟會議數量以6次多於習近平的4次(含1次演講),但其中4次是國務院的例行性會議,而習近平都是主持跨部會和有重大議題性的會議,重要性無疑比李更高。此外,外界拿李克強赴雲南考察和召開跨省座談會,但缺少上海和北京等習派的地方領導人做文章,似乎忽略了上海和北京疫情正十分嚴峻的事實,故這兩省的主要黨政負責人難以出席亦屬正常。因此,以經濟實務工作來看,習尚未大權旁落。
二、習在外交工作場域曝光度降低
從表2外交公開活動上,可看出其中不尋常之處。習近平單獨的外交工作從4月23「博鰲論壇」後相隔近一個月,才在「金磚國家」外長會議上再度於外交場合公開現身,這點與單純致賀電不同,是能夠彰顯國家領導人代表性的重要場域,習卻在近期大幅減少了曝光度。故從外交實務工作觀察,習近平在此場域的曝光度下降,乃是不爭的事實,但李尚不能稱已取而代之,因為「博鰲論壇」和「金磚國家」兩個大型多邊會議的代表權,仍然是由習所掌控。
表2、習近平與李克強近期外交場域曝光
習近平
|
李克強
|
4/23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視訊演講
|
4/22與奧地利總理內哈默(Karl Nehammer)通電討論雙邊經濟合作和烏克蘭局勢
|
5/19在「金磚國家」外長會上公開視訊致詞
|
4/29與挪威首相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通電討論雙邊經貿合作與烏克蘭情勢
|
5/25視訊會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
|
5/16與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Shehbaz Sharif)通電討論喀拉蚩中國公民遇襲事件
|
習李同日對同國致賀電:(各自單獨致賀電者不計)
5/13分別對克羅埃西亞總統和總理就建交30週年致賀電
5/18分別對荷蘭國王和首相就中荷建交50週年致賀電
5/20分別對東帝汶總統和總理就建交20週年致賀電
|
資料來源:龔祥生整理自公開報導。
參、趨勢研判
一、從中國領導人未來實務工作研判的重要性大於媒體排位迷思
對於短期內中國領導人在中共官媒未被提及的缺席次數,外界往往會過度放大,並以此作為臆測中共領導人間的權力消長,從而斷言近期李克強發言被《人民日報》頭版引述次數增加,而習近平多日缺席是不尋常現象,且可能反映出「習下李上」。當然這是在研究中共政策黑盒子決策程序和相對不透明的官場文化下,只能不得已使用「克林姆林宮學」(Kremlinology)方法的產物。
表3、2016-18習近平自人民日報缺席之每月平均次數
年份
|
平均每月缺席次數
|
2016
|
7.33
|
2017
|
6.08
|
2018
|
1.66
|
資料來源:龔祥生整理自David Bandurski, “ Politics on Page One,” China Media Project, May 19, 2022, https://chinamediaproject.org/2022/05/19/politics-on-page-one%ef%bf%bc/.
根據表3,港大中國傳媒研究計畫主任班志遠(David Bandurski)的研究統計,習在《人民日報》頭版缺席的平均次數逐年下降。2022年 5月(截至2022年5月19日)習近平缺席的次數為4次,但仍是該月份《人民日報》報導中提到次數最多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遙遙領先李克強,且目前的缺席次數並沒有顯著變化。[3]故從研究角度而言,此類關於中國領導人在媒體宣傳推測權利排位的迷思仍會持續下去,但無論是政策決策者或幕僚,都應該綜合更多領導人實務工作資訊的判斷,才不至於在未來持續陷入週期性的偏頗臆測之中。
二、北戴河會議將成為觀察中共「二十大」前中國政局指標
自毛澤東時代開始的北戴河夏季辦公制度,後分別曾因文革、胡錦濤撙節預算被取消,雖然之後恢復離退老幹部和現任重要幹部度假,但已不再召開正式的重大黨政會議,外界卻仍然關注並猜測是否如期召開以及該年度的重大議題。過往用以證實正式召開的資訊,除了包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消失在公開場合以外,副國級高官在北戴河看望一同受邀前來休假的各領域專家,也算是正式召開的指標之一。但這在2020、2021連續二年都因疫情而被取消,到2022年目前為止的疫情升溫,也可能連續第三年被取消,而這也增添了外界判斷的難度。2021年北戴河後連續出現了「十四五」就業、三次分配等重大政策議題的炒作,也拔除了數個為鄭州水災負責下台的重要黨政幹部。[4]因此北戴河會議作為重大政策或人事的轉折點,仍然有其觀察指標意義。
2022年10月即將召開中共「二十大」,因此7、8月間召開的此次北戴河會議,關乎習近平第三任任期連任以及相關的政策方向和人事布局的最後確認。因此,這次會議與習任內的過往任何一次北戴河相比,都顯得格外重要。此會議之前的實務工作方向,將反映出北戴河會議時真正討論的焦點,並應密切注意配合習李實務工作的重要執行和表態支持官員,從政策立場乃至人事的角度,綜合為「二十大」的觀察指標。
[1] 江采蓁,〈改朝換代?黨媒捧李克強、習近平未上 胡錫進押寶解讀:擁抱新的機遇者〉,《新頭殼》,2022年5月18日,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2-05-18/756571;〈習近平降李克強升傳言甚囂塵上 繪聲繪影真假難辨〉,《中央社》,2022年5月18日,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205180280.aspx;〈中國政局「山雨欲來風滿樓」 矢板明夫:習近平可能已被架空〉,《自由時報電子報》,2022年5月19日,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931501。
[2] 〈跟習別苗頭?李克強開經濟會議12省與會:5月政策能出盡出救經濟〉,《自由時報電子報》,2022年5月19日,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31489。
[3] David Bandurski, “Politics on Page One,” China Media Project, May 19, 2022, https://chinamediaproject.org/2022/05/19/politics-on-page-one%ef%bf%bc/.
[4] 〈中共神秘北戴河會議悄然開始了?河南災情遽增疑對槓習近平〉,《自由時報電子報》,2021年8月3日,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625266;〈中共權力鬥爭大戲 北戴河會議揭密〉,《華視新聞》,2021年8月16日,https://news.cts.com.tw/cts/international/202108/20210816205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