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中國「公布」於南海應對 美國軍艦的策略
2022.07.29
瀏覽數
9005
壹、新聞重點
根據《路透社》(Reuters)在2022年7月13日的報導,中國聲稱美國飛彈驅逐艦「班福特號」(USS Benfold, DDG-65)於當天駛入中國位於西沙群島的「領海」,解放軍依循往例組織海空軍進行跟監與驅離。事後,解放軍南部戰區微信公眾號「公布」兩張跟監「班福特號」的現場處置圖。從照片顯示,美中雙方的軍艦距離十分接近;而此一「公布」作法則是中國軍方首次採取的應對。 根據中國媒體《環球時報》(Global Times)報導,近距離跟監「班福特號」是由解放軍海軍054A型護衛艦「咸寧艦」所執行。該報導引述中國軍事專家的看法認為,解放軍首次在第一時間公開應對美國軍艦的作法有兩個意義:第一、表明解放軍具有應對處理美艦駛入爭議水域的能力;第二、即時公開現場情況而將輿論化被動為主動。[2]
貳、安全意涵
由於中國極力將南海「內海化」,而美國則持續以「航行自由任務」(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FONOPs)挑戰並突破北京在南海的作為,因此從2015年開始,美中兩國的軍艦便經常在南海形成對峙或追逐。[3] 其中最典型的衝突模式是美艦駛入爭議水域挑戰中國領土主權,繼而是中艦進行跟監、警告與驅離,而相關的新聞則多是由美國五角大廈或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第七艦隊發布。然而此次卻是中國軍方搶在美軍之前主動「公布」雙方軍艦互動的過程,而且是首次,因此北京此一應對策略的思維值得探究。
一、北京推動「認知作戰」與「輿論作戰」以為反制
針對中國首次主動「公布」其對進入所稱「領海」的美艦實施跟監與驅離,其最主要的用意是向國內與國外推動「認知作戰」與「輿論作戰」,用以反制美國在南海持續進行的「航行自由任務」。由於過往多是由美方發布雙方軍艦在南海爭議水域進行抗衡與驅逐,並且是由華盛頓指責北京違反國際公法與慣例,基於捍衛國際規範與秩序,美國與其他國際社會成員保有在國際海空域範圍內之船舶及航空器的自由航行與飛越權利。然而,從中國的角度而言,北京認為是「美國侵犯中國的領土與主權在先」,因為南海島礁原本即是中國傳統固有的領土,其周邊的水域則當然是中國的領海與專屬經濟海域;是美國侵犯中國的主權,並且違反國際法與國際原則。因此北京的作法則是欲向國內與國際社會表明上述立場,一方面推動被北京合理化的認知印象,另一方面則形成有利於它的輿論。
事實上,北京如此的操作方式也有另外的例子可以依循。2020年前後,中國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亦成立《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South China Sea Strategic Situation Probing Initiative, SCSPI)的網站,經常利用其《推特》平台密集地發布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活動訊息。[4] 此一作法極像是仿效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 AMTI)網站平台,因為該網站經常公布中國在南海進行填海造陸與實施軍事基地化的照片。北京欲透過此一操作,針對南海與西太平洋的軍事活動向國內及國際發聲,指明是因為美軍的大量與強力涉入而造成區域秩序的動盪。中國希望藉此掌握「話語權」,同時也顯示北京在此方面之議題掌握的能力與自信。
二、北京表明有處理美艦駛入爭議水域的意願與能力
中國採取主動「公布」對進入爭議水域的美艦實施跟監與驅離,這說明了解放軍有面對、處理美國執行「航行自由任務」的意願與能力。首先,在意願的部分,搶在美方公開消息之前發布訊息即是化被動為主動,這表明中方極其固守原本的立場,並且具有強烈的意願面對此一情況。其次,在能力的部分,從此次公開的消息中觀察,中方對美艦保持非常近距離的跟蹤與監視,這說明解放軍是持續且即時地對美艦動態進行掌握。[5] 而從歷次的相關事件中亦可看出,中方對「入侵其領海」的美艦均採強勢的跟監、攔截與驅離措施,這顯示解放軍亦確實有能力執行反制,而且貫徹執行。
此外,從爭議水域向外延伸,北京也是在向美國與國際社會透露它對南海的戰略情勢與周邊情況具有極為強烈的管理意願與能力,這與前述亟欲掌握有關南海的「話語權」是一體之兩面。一方面,在意願上,縱使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主張不符合現代國際公法的精神與原則,在南海的填海造陸與軍事化作為亦難為國際社會所接受,但北京仍是執意而行並向國際社會傳遞屬於「中國的」南海觀。另一方面,在能力上,北京有意藉此向「境外勢力」傳達它具有能力掌握、應對、處理在南海進行的國際「航行自由」活動,希冀對美國及其盟邦在南海的軍事行動產生威嚇與阻撓的效果。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將依循此例執行未來的反制行動
由於解放軍已在此次的跟監與驅離美艦上採取主動「公布」的應處措施,預計中國將依循此例處理未來美國即將實施的「航行自由任務」。其目的當然是要貫徹對國內及國際的「認知作戰」與「輿論作戰」,固守其在南海的領土與主權,不受所謂的國際航行或飛越自由所侵犯。對此,美國及盟邦必須思索如何突破中國對南海「話語權」的掌握與詮釋,以更積極主動的方式克服北京在此議題上的認知戰與輿論戰。
二、南海爭議水域的軍事衝突可能性或將提高
由於北京在南海爭議水域反制美國「航行自由任務」的作為變得更為主動,預計未來美中雙方在相關爭議水域中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將更為提高。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於最近訪問印度時便指出,過去五年來,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攔截美國與其他國家飛機及船艦的次數激增,使區域安全出現相當大的不確定因素。[6] 固然,若是只著重在認知與輿論方面的攻防,其發生實際軍事摩擦或衝突的機會未必明顯。但是由於解放軍在實施反制的作為上並未放鬆放軟,而是更趨積極,因此未來美中軍艦在南海發生衝突的機率將升高。但若雙方透過外交途徑積極磋商,則衝突機率或有可能降至可控範圍內。
[1]“China Says It ‘Drove’ Away U.S. Destroyer that Sailed near Disputed Isles,” Reuters, July 13, 202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destroyer-sails-near-disputed-schina-sea-islands-china-says-it-drove-ship-2022-07-13/.
[2]郭媛丹,〈美艦非法闖西沙!解放軍首次公布現場處置圖〉,《環球網》,2022年7月14日,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8oVZLrv6Sc。
[3]參照:“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Annual Freedom of Navigation (FON) Reports,”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uly 20, 2022, https://policy.defense.gov/OUSDP-Offices/FON/.
[4]有關「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的《推特》網址,請參考:https://twitter.com/SCS_PI?s=20。
[5]當然,因為美艦的火炮及火控雷達都處於初始位置而未進入戰鬥狀態,這也避開雙方可能發生的潛在衝突。
[6]Lolita C. Baldor, “In Visit to Indo-Pacific, Gen. Milley Warns China Has Become More Dangerous,” PBS News Hour, July 24, 2022, https://www.pbs.org/newshour/world/in-visit-to-indo-pacific-gen-milley-warns-china-has-become-more-danger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