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台軍演的政治操作
2022.09.09
瀏覽數
2722
壹、新聞重點
2022年8月《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載史丹佛大學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與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史劍道(Derek Scissors)的文章,探討中國的崛起是過去式或進行式之文章。有別於認為中國國力已達顛峰,將因資源枯竭、人口結構惡化、經濟成長遲滯與國際的反制等因素逐漸衰弱的觀點,該文主張中國的經濟與人口結構即便惡化,其衰退趨勢可能是逐步而非急遽的;復因其軍事現代化的成果與地理優勢,中國比美國更能將軍力投射至亞洲,其軍事實力因此仍在上升中。惟該文亦承認,一個實力已達顛峰而焦慮的中國,和一個實力仍在上升而自信的中國,其對外行為可能是相似的,特別是在領土議題上將更具侵略性;然而對美國來說,不同的評估將導致十分不同的政策啟示。 [1]
本文依據《解放軍報》對於「認知作戰」的解析,探討中國於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在國際發起的政治操作。這些操作顯示當前的中國是自信的,但自信的中國未必如論者所述,願與美國進行長期競爭,反而有誤判的危險。
貳、安全意涵
一、中國搶佔裴洛西訪台與解放軍軍演之話語權
解放軍認為認知作戰「模糊戰時和平時、前方和後方的界限,跨越了戰場和國界,超出了單純的軍事領域,廣泛滲透於政治、經濟、外交等各個社會領域」。其中的關鍵是爭奪事件性質的「定義權」、事件過程的「主導權」,以及事件結局的「評判權」等三權,而由於戰爭的本質是政治的,道義和法理因此是各方爭奪的焦點。由此來看,中國試圖透過以下的輿論操作,達到「我說的多、你說的少」、「我說的對、你說的錯」,以及「只能我說、不讓你說」的效果。 [2]
首先,就事件的「定義權」來說,中國先將裴洛西訪台界定為「竄訪」,如外交部長王毅指控美國違背「一個中國原則」與三公報,不僅干預中國內政、違反國際法與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也是台海和平和地區穩定的「最大破壞者」。中國於8月10日發布《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除複述一貫對台主張,另也加入對美國的指控。其次,就事件的「主導權」來說,解放軍自8月4日以後的軍演事實上是年度演習的一部分;其聯合演習涉及跨戰區、多軍種與不同樣態的情境,亦不可能在裴洛西訪台期間規劃完成。然而中國宣傳體系將這些演習標舉為展現解放軍「維護祖國統一、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與能力,賦予軍事行動特定的對美與對台政治意涵,也藉此引起國際關切從而宣傳其主張。最後,就「評判權」來說,中國除了動員內部多個機構發布聲明,也透過主要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士發聲,旨在營造國際輿論站在中國立場的形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逐一列出國際組織與各國對中國的支持,試圖建構「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認知。 [3]
二、中國建構美國實力衰退之形象
相較於美國在1995-96年台海危機時派遣兩個航母戰鬥群進入台灣海峽,此次美國對中國軍演甚至飛彈越過台灣上空一事,回應明顯低調。固然美國的作為可有不同的解釋,但中國可能將此解讀為美國實力的衰退。若干事例似乎支撐此一判斷。首先,《解放軍報》引述中國軍事學者對軍演的評論,稱解放軍的飛彈穿越台灣愛國者飛彈密集部署區域,「在美『宙斯盾』[神盾]艦的眼皮下精準命中目標」,反映出其常規飛彈突破防禦的能力,「既不怕你攔,你也攔不住」。其次,中國外交部於8月10日發布新聞,稱王毅於8至10日會見蒙古、韓國與尼泊爾外交部長時,主張台海形勢仍在發展,並提出「三個警惕」,其中第一項是「警惕美國不甘心失敗……圖謀製造新的更大危機」。最後,中國解放軍東部軍區於26日發布聲明,稱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的演習是根據台海形勢變化而有之「常態化軍事行動」。有別於此前中國外交系統未曾正面回應台海軍演是否為「新常態」的問題,東部戰區的說法顯然更加明確且專斷。 [4]
中國與美國的實力對比是否發生變化,仍是爭辯的議題。惟中國這些操作無疑試圖釋放兩國實力已逆轉的訊號,影響美國以及國際的認知。這反映中國「用一隻『看不見的手』操控對手意志,讓對手感到『我不能』、『我不敢』,繼而達到『我不想』的效果」之企圖。 [5]
參、趨勢研判
一、民主國家面臨展現決心與降溫的兩難
前揭事例可視為中國對內與對外的宣傳,但縱使是宣傳,也有其不容忽視之政治效應。中國的主張、言論與舉動旨在向其內部民眾與國際社會宣示,其既有法理依據支撐對台的主權聲張,也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嚇阻美國及其友盟。在內部宣傳機器的運作下,中國社會的民族與愛國主義可能進一步被激發,從而強化中共領導階層的正當性,並使其決策日益強硬且具侵略性。解放軍的分析認為,「當一方軟硬實力均很強大時,即軍事實力強、盟友夥伴眾多、國際話語權佔有率大,常常高調宣戰;當軍事行動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時,則常常模糊處理『戰』的提法」。[6] 中國雖未到宣戰的地步,但其言行日益高調,反映對自身軟硬實力的自信。
梅慧琳與史劍道的文章認為一個國力已達顛峰的中國將孤注一擲以期改變國際秩序,而國力仍在上升中的中國則較願意在非預期的軍事衝突中退讓,也較不會輕啟戰端。惟此一見解可能忽略了一個自信且自視有能力的中國也容易誤判局勢。台灣、美國與其他民主國家因此陷入展示決心與降溫的兩難。它們如採取反制作為或發表強硬聲明,雖有助於民心士氣的鞏固,但有激化中國而導致「擦槍走火」的風險。反之,這些國家採取自制的作法,可能讓內部民眾感到失望或焦慮,中國則可能視之為能力或意志不足的展現並擴大宣傳。如何權衡兩者並確保中國正確理解釋出的訊號,是民主國家的政策挑戰。
二、民主國家有必要與中國在「認知場域」競爭
沿著解放軍的「認知作戰」邏輯,台灣與其他民主國家避免中國過度自信而誤判的作法,是參與在「認知場域」的競爭。鑒於中國的「認知作戰」將自身建構為兼具軍事實力與道義和法理,民主國家因此需在這兩方面和中國競爭。在軍事方面,台灣除了持續提升國防實力,亦應將實力轉化為對中國的訊號。這方面可有的作法,包括向國際揭露中國的各式對台威脅、彰顯國軍演訓成果、爭取與他國之聯合演習或軍事合作,以及選擇性地公布兵推結果等。除了顯示實力之外,凸顯台灣的防衛意志亦可影響或改變中國的認知。阻絕或沒入侵入領空之中國無人機,從而嚇阻對手升級或採取其他更激進手段,是可有的作法之一。
鑒於中國日益以國際法與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捍衛者自居,台灣與其他民主國家應與之競爭道義與法理的話語權。舉例來說,中國近期每以「以聯合國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抗衡美國主張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但《聯合國憲章》並未賦予國家以維護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為由,而動輒威脅使用武力之正當性。面對中國透過鏈結第三世界國家為其主張背書,試圖營造國際社會多數成員國支持其立場的國際形象,民主國家參與國際輿論的競爭不僅對台有利,也符合其自身利益。台灣應鼓勵友盟積極在國際場合論述自身價值與主張,在消極面避免中國主導國際輿論走向,在積極面則動搖其自以為之法理與正當性基礎,增加其以武力改變國際秩序現狀的成本與估算。
[1]Oriana Skylar Mastro and Derek Scissors, “China Hasn’t Reached the Peak of Its Power: Why Beijing Can Afford to Bide Its Time,” Foreign Affairs, August 22, 2022, https://tinyurl.com/325vkumy. 該文認為中國崛起已是過去式的觀點,以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白蘭斯(Hal Brands)和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教授貝克利(Michael Beckley)為代表。參見Michael Beckley and Hal Brands, “The End of China’s Rise: Beijing Is Running Out of Time to Remake the World,” Foreign Affairs, October 1, 2021, https://tinyurl.com/yckjyzvn.
[2]楊存社,〈把準認知域作戰之脈——探析認知域作戰特點及發展趨勢〉,《解放軍報》,2022年8月16日,https://tinyurl.com/475yw6wu。中國將「認知作戰」稱為「認知域作戰」。
[3]王毅的指控,參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就美方侵犯中國主權發表談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2年8月3日,https://tinyurl.com/387pz258;中國對台最新的白皮書,參見〈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新華網》,2022年8月10日,https://tinyurl.com/2ukujeej;對中國軍演為預先規劃的分析,參見Dean Cheng, “PLA Exercises after Pelosi Taiwan Visit Were Largely Pre-planned,” Breaking Defense, August 17, 2022, https://tinyurl.com/4xxeeavk;中國對軍演意涵的宣傳,參見〈我軍在台島周邊海空域成功舉行實戰化聯合演訓〉,《解放軍報》,2022年8月5日,https://tinyurl.com/9d4pnsut;華春瑩的記者會,參見〈2022年8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2年8月4日,https://tinyurl.com/2yyt3hmw。
[4]中國試圖藉軍演釋放政治訊息,參見Dean Cheng, “PLA Exercises after Pelosi Taiwan Visit Were Largely Pre-planned”;對中國軍事能力的誇讚,參見〈人民軍隊有決心有辦法有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軍事專家解讀我軍在台島周邊實戰化聯合演訓〉,《解放軍報》,2022年8月7日,https://tinyurl.com/sdjzny3x;王毅的警告,參見〈王毅針對台海局勢新動向提出「三個警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2年8月10日,https://tinyurl.com/3c8ht5ts;東部站區的聲明,參見〈東部戰區在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東部戰區官方微信》,2022年8月26日,https://tinyurl.com/2s45hs29。
[5]楊存社,〈把準認知域作戰之脈——探析認知域作戰特點及發展趨勢〉。
[6]楊存社,〈把準認知域作戰之脈——探析認知域作戰特點及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