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穹」系統看川普的太空政策與發展
2025.05.08
瀏覽數
614
壹、前言
美國總統川普於今年1月27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美國鐵穹(Iron Dome of America),旨在要求美軍開發防衛美國本土多層次防空系統,[1]後改名稱為「金穹」(Golden Dome)。該系統的目標是全面防禦針對美國本土的各類空中威脅,這項命令是美國試圖建立一個覆蓋更廣、反應更快的國土防禦網,藉此提升對未來潛在攻擊的應對能力,並強化國家安全。
貳、安全意涵
一、「全面飛彈防禦系統概念」源自雷根政府
1980年代,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曾提出「戰略防衛倡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旨在防禦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核打擊並對抗敵太空資產,但最後因費用昂貴和技術難度高而終止,但「全面飛彈防禦系統」的概念一直保留在美國政府的心中。川普的「金穹」即類似「戰略防禦計畫」。
部分彈道飛彈,如美軍義勇兵LGM-30或解放軍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與太空火箭運作機制相似,皆依靠大型助推段將彈體送出大氣層,進入中段無推力在次軌道飛行,於末段重返大氣層對目標發動攻擊。美軍目前部署的飛彈防禦系統中,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round-Based Midcourse Defense, GMD)與神盾系統屬於中段攔截,而終端高空防禦飛彈(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中文稱薩德)與愛國者則執行末段防禦任務。儘管彈道飛彈在助推階段因其龐大體積與火焰特徵易於偵測,但該階段通常發生於敵方領土深處,攔截距離遠且反應時間極短,對現有防禦系統構成高度技術挑戰。川普政府的設想是建立一個由太空攔截器、高空感測器和即時追蹤衛星組成的多層次系統,能夠在威脅侵入美國領空之前追蹤摧毀(見附圖),該系統由太空軍主責,其他軍種和情報部門共同參與成,包括陸海空軍、飛彈防禦署(Missile Defense Agency, MDA)和國家偵察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 NRO)等。
二、美國調整國家安全戰略因應飛彈與核武威脅
2022年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指出,飛彈威脅在數量、類型與複雜性方面持續升高,對美國國安構成重大挑戰。[2]2023年美國的戰略態勢委員會(Congressional Commission on the Strategic Pos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報告建議,美國應發展整合式國土防空反飛彈系統(Integrated Air-and-Missile Defense, IAMD),因應中俄及北韓的威脅。美國國防部應推動全域防禦技術的研發與部署,涵蓋感測器、指揮控制、攔截器及高超音速武器防禦等。[3]2024年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俄羅斯與北韓對美國本土構成日益嚴重的核武攻擊威脅,且其投射能力持續增強,美國政府需為可能遭受大規模核與其他型態打擊的最壞情境做好軍事規劃。[4]此外,該委員會認同報告中對飛彈威脅的評估,支持加強美國本土飛彈防禦的建議。
由此可看出美國近年來明確指出,目前的國防戰略與作戰準則無法充分應對日益升高的潛在戰略對手強化飛彈與極音速武器能力等軍事威脅:北韓進行中長程飛彈試射,對美國本土及其亞太盟邦構成實質安全威脅;中國加速軍事現代化,特別是在彈道飛彈、反艦系統及太空作戰能力上的擴張,已被視為對美國全球部署與威懾能力的重大挑戰;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後更加強化其戰略核力量與飛彈防禦突破能力。若不加快改革與現代化,會導致美國在軍事部署、威懾戰略以及防空體系等方面落後,恐難以維持戰略優勢與國土安全,對美國本土與全球軍事部署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金穹」則是川普提出美國鞏固國土安全的科技應變與戰略轉型之關鍵。
三、極音速和彈道追蹤太空感測技術是「金穹」系統中的重點
美國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於4月下旬公布國防預算草案,將增加1,500億美元國防資金,這當中有250億美元用於「金穹」,其中約有150億美元將用於資助衛星、太空感測器和攔截器以及發射基礎設施:20億美元用於配備空中移動目標指示器的軍用衛星;5億美元用於國家安全太空發射基礎設施;4億美元用於擴建多軍種先進能力極音速試驗台;56億美元用於開發天基和助推段飛彈攔截器;24億美元用於軍事非動能飛彈防禦系統,例如電子戰工具;72億美元用於開發、採購和整合軍用天基感測器;1.83億美元用於飛彈防禦署特別項目;2.5億美元用於定向能技術開發與測試;3億美元用於戰略能力辦公室監督的機密軍事太空優勢計劃。[5]
依照美國太空軍的構想規劃,太空領域在「金穹」系統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且極音速和彈道追蹤太空感測器(Hypersonic Ballistic Tracking Space Sensor, HBTSS)在這一體系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金穹」系統是要建構一個涵蓋陸海空與太空資產的整合式多層防禦體系,將不同組別的衛星用於通訊、感知來襲飛彈並發射攔截器,從而縮短決策與反應時間。HBTSS作為太空感測系統,其先進的紅外線感測技術使其能夠在低地球軌道精確偵測極音速與彈道飛彈的發射、飛行與路徑,提供早期偵測與追蹤能力,從而提升美國在應對極音速武器、彈道飛彈及其他威脅的預警與反制能力。[6]
此外,太空層面的防禦不僅強化了美國的反飛彈能力,還展示了美國在跨域戰略調整與技術創新方面的進步。與傳統的防禦系統(如愛國者、薩德)不同,主要聚焦於地面或近地空域,金穹系統特別注重航太領域的即時監測、早期預警與反擊能力。HBTSS的低延遲數據傳輸與精準目標追蹤功能,能夠協助太空層平台實現攻擊的早期偵測,並通過太空基攔截裝置或與地面系統的協同作戰來完成反制。此外,太空不僅是反飛彈系統的預警平台,更作為資料傳輸與指揮控制的樞紐,讓美國能夠在面對多方來襲威脅時,依靠高速的數據傳遞與精確打擊能力實現協同作戰,從而提升整體防禦體系的反應速度與效能。[7]
參、趨勢研判
一、金穹計畫將成為美國未來國防科技布局關鍵指標
美國飛彈防禦署與太空發展署於2024年2月成功發射兩顆HBTSS衛星,其中一顆由L3Harris製造的衛星已經通過測試,該公司也表示已經完成5顆衛星,並預估40顆HBTSS衛星才能實現全球覆蓋,為完成合約要求會擴大製造規模。[8]太空發展署也於今年二月表示預期採購數百顆衛星,用於建立低地球軌道飛彈追蹤感測器網,該衛星網將成為「金穹」系統的一部分。[9]
川普上任後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金穹」系統的全面部署預計將對美國國防產業帶來深遠影響。首先,該系統將穩定並擴大對尖端防空武器、感測器與指管通訊系統的長期需求,進一步鞏固國防工業的生產基礎與技術優勢。其次,伴隨著系統整合與模組化需求的提升,將帶動雷達、AI與網路安全等相關高科技領域的跨產業合作與投資。此外,「金穹」系統作為美國本土防禦核心的一環,也將促進聯邦與地方政府在國防資源配置上的協調,推動區域性軍工聚落發展與軍民融合創新模式。總體而言,金穹計畫不僅是一項防禦投資,更可能成為驅動美國下一代軍工產業升級的催化劑。
金穹系統的推動無疑會顯著提升美國國防預算,但金穹也面臨不少質疑,首先,這樣的大規模預算投入可能會使國防預算過度膨脹,並對其他關鍵領域的資金分配造成擠壓,如醫療、基礎建設與社會保障等領域的預算將被忽視。[10]此外,對於太空攔截器和極音速武器的防禦,也有批評的意見認為建造一個全面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可能需要7至10年,但即使如此,也可能僅能保護關鍵聯邦建築和主要城市,無法實現全面防護,可能無法在真正的戰爭環境中有效運作,是否值得在如此高成本下部署一套高科技防禦系統。[11]最後,美國太空軍雖作為主責單位進行整體整合與戰略規劃,但其建軍歷史尚短,組織成熟度與跨軍種整合能力仍有待提升,加上資源競逐與任務重疊問題,亦限制了「金穹」系統在太空防禦部分的快速推進。
二、「金穹」可能會導致新一輪國際軍備競賽
在推動「金穹」防禦系統的過程中,美國進一步強化其太空軍事部署,引發了國際間對「太空軍事化」的強烈關注與反彈。特別是中國與俄羅斯,批評美國此舉違背《外太空條約》的和平使用精神,並警告此舉可能成為新一輪太空軍備競賽的導火線。金穹在太空層面的落實不僅涉及高科技與軍事部署,更牽涉到全球戰略穩定與外交衝突風險的升高。對美國而言,這是一場不僅關乎國土防禦的科技競賽,更是一場關於未來國際安全秩序與制度規範的博弈,突顯出太空軍事化在21世紀國防政策中的敏感性與制度挑戰。
另一方面,從戰略平衡角度來看,俄羅斯與中國仍主要依賴核武來維持與美國的相對威懾力。若美國試圖以「金穹」打造全面飛彈攔截能力,可能促使中俄迅速升級與擴張其核武庫與新型戰略武器,以突破防禦網。在這種「攻守升級」的循環中,不僅造成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也將導致美國投入數千億美元發展技術,卻難以真正改變安全態勢,甚至可能激化敵對國的軍事創新與部署,形成更高層次的不確定與安全風險。這樣的發展對全球戰略穩定構成潛在威脅,也加重了國際社會在軍備控制與和平共處方面的壓力。

附圖、「金穹」構想
資料來源:Sayan Bose, “GOLDEN SKIES Inside Trump’s plan for ‘Golden Dome’ missile shield to protect US from strikes… and how Elon will help him build it,” The Sun, April 17, 2025, https://www.the-sun.com/news/14049412/trumps-golden-dome-missile-elon-musk-spacex/。
[1] The Iron Dome for America,” The White House, January 27, 2025, 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2025/01/the-iron-dome-for-america/.
[2]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leases its 2022 Strategic Reviews –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Nuclear Posture Review, and Missile Defense Review,”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October. 27, 2022 https://reurl.cc/aeENb9; “2022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October. 27, 2022, https://reurl.cc/W0zX67.
[3] “America’s Strategic Posture: The Final Report of the Congressional Commission on the Strategic Pos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IDA, October, 2023, https://www.ida.org/research-and-publications/publications/all/a/am/americas-strategic-posture.
[4] “Commission on 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RAND, July 29, 2024, https://www.rand.org/nsrd/projects/NDS-commission.html.
[5] Sandra Erwin,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s Propose $150 Billion Funding Boost for Defense,” SPACENEWS, April 27, 2025, https://spacenews.com/armed-services-committees-propose-150-billion-funding-boost-for-defense/; https://armedservices.house.gov/uploadedfiles/bill_text.pdf.
[6] “Hypersonic and Ballistic Tracking Space Sensor (HBTSS),” MDAA, July 2, 2020, https://missiledefenseadvocacy.org/defense-systems/hypersonic-and-ballistic-tracking-space-sensor-hbtss/.
[7] Sandra Erwin, “Space Development Agency Seeks Industry Input on Integrating Satellite Network into ‘Iron Dome’,” SPACENEWS, February 12, 2025, https://spacenews.com/space-development-agency-seeks-industry-input-on-integrating-satellite-network-into-iron-dome/.
[8] Sandra Erwin, “L3Harris Gains Edge in Race to Build Golden Dome Missile Sensors,” SPACENEWS, April 25, 2025, https://spacenews.com/l3harris-gains-edge-in-race-to-build-golden-dome-missile-sensors/.
[9] Sandra Erwin, “Space Force Chief: ‘Golden Dome’ Is A Missile Shield Built in Pieces, Not A Single System,” SPACENEWS, April 10, 2025, https://spacenews.com/space-force-chief-golden-dome-is-a-missile-shield-built-in-pieces-not-a-single-system/.
[10] Zachary Cohen and Oren Liebermann, “Trump Wants A ‘Golden Dome’ Capable of Defending the Entire US: Strategically, It Doesn’t Make Any Sense,” CNN, March 22, 2025, https://edition.cnn.com/2025/03/22/politics/pentagon-golden-dome-scramble/index.html.
[11] “Can Trump’s $100 billion ‘Golden Dome’ Shield the US from Nuclear and Hypersonic Missile threats?” The Economic Times, March 25, 2025, https://reurl.cc/gRNn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