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第89期
壹、前言
隨著中共近年強化在印太區域的軍事活動,歐洲與印太區域的美國盟邦為表達對美國的支持,也頻繁派遣海軍船艦前往上述水域,執行包括「航行自由」(Freedom of navigation, FON)與「聯合軍演」等行動,對中共在區域的擴張行為進行抵制,也表達對拜登政府「民主聯盟」的支持,其中就包括派軍艦通過台灣海峽。
從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9日,就有來自9個歐洲與印太地區國家,合計13艘軍艦,先後十次航行通過台灣海峽;光是在2024年9月25日,就有日本、澳洲與紐西蘭等三國的軍艦通過。[1]
貳、安全意涵
從2024年1月1日迄2025年6月9日,當美國以外的國家派遣艦通過台灣海峽時,共軍在台灣周邊的活動情形,如表1。
表1、美國以外國家派軍艦通過台海時共軍的活動情形
項次
|
日期
|
通過台海之軍艦
|
共軍在台灣周邊活動情形
|
1
|
2024年2月26日至27日
|
英國海軍巡邏艦「史佩號」(HMS Spey)
|
2月27日15架次軍機、11艘次軍艦至台灣周邊
|
2
|
2024年5月31日
|
荷蘭皇家海軍巡防艦「卓普號」(HNLMS Tromp)
|
● 5月31日9架次軍機、6艘次軍艦與4艘次海警船至台灣周邊
● 054A型「南通」號巡防艦,越過海峽中線在中線以東監控
● 限航區穿越飛行
|
3
|
2024年6月1日或2日
|
土耳其海軍巡防艦「克納勒島號」(TCG Kinaliada)
|
● 6月1日2架次軍機、6艘次軍艦與4艘次海警船至台灣周邊
● 6月2日8艘次軍艦與4艘次海警船至台灣周邊
● 052D型驅逐艦「麗水號」越過海峽中線在中線以東監控
|
4
|
2024年7月31日
|
加拿大海軍巡防艦「蒙特婁號」(HMCS Montréal)
|
● 7月31日29架次軍機、10艘次軍艦至台灣周邊
● 限航區穿越飛行
|
5
|
2024年9月13日
|
德國海軍巡防艦「巴登-符騰堡號」(FGS Baden-Württemberg)和補給艦「美茵河畔法蘭克福號」(FGS Frankfurt am Main)
|
● 9月13日21架次軍機、6艘次軍艦與1艘次海警船至台灣周邊
● 體系化打擊機群進入西南空域
● 限航區穿越飛行
● 軍艦在海峽中線以西及以東以夾擊方式監控
|
6
|
2024年9月25日
|
澳洲皇家海軍飛彈驅逐艦「雪梨號」(HMAS Sydney)
紐西蘭皇家海軍補給艦「奧特亞羅瓦號」(HMNZS Aotearoa)
日本海上自衛隊巡防艦「漣號」(さざなみ,Sazanami)
|
● 9月25日43架次軍機、8艘次軍艦至台灣周邊
● 9月26日41架次軍機、6艘次軍艦至台灣周邊
● 9月25日體系化打擊機群進入西南與東南空域
● 9月26日體系化打擊機群進入西南空域
● 9月25日及26日都有限航區穿越飛行
|
7
|
2024年10月20日
|
加拿大海軍巡防艦「溫哥華號」(HMCS Vancouver)
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USS Higgins)
|
● 10月20日晚間至21日清晨派軍機與無人機在台灣海峽飛行
● 10月21日17架次軍機、9艘次軍艦至台灣周邊
● 限航區穿越飛行
|
8
|
2024年10月28日晚間及29日
|
法國海軍巡防艦「牧月號」(FNS Prairial)
|
● 10月29日10架次軍機、7艘次軍艦至台灣周邊
● 限航區穿越飛行
|
9
|
2025年2月5日
|
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秋月號」(あきづき,Akizuki)由北向南穿越
|
● 2月5日27架次軍機、6艘次軍艦與1艘次公務船至台灣周邊
● 限航區穿越飛行
● 聯合戰備警巡
● 派無人機自西南空域出發執行環台飛行
|
10
|
2025年2月16日
|
加拿大海軍巡防艦「渥太華號」(HMCS Ottawa)
|
● 2月16日41架次軍機、9艘次軍艦與1艘次公務船至台灣周邊
● 體系化打擊機群進入西南空域
● 限航區穿越飛行
● 聯合戰備警巡
|
資料來源:
1. 共軍在台灣周邊活動情形是根據國防於次日所公布的訊息,參閱〈即時軍事動態〉,《中華民國國防部》, https://www.mnd.gov.tw/PublishTable.aspx?Types=即時軍事動態&title=國防消息。
2. 〈英軍艦竟「緘默」穿越台灣海峽?張競獨家爆料揭疑點〉,《中時新聞網》,2024年3月5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305004898-260407?chdtv。
3. 〈第二度!繼土耳其後 中共再派艦「海峽中線以東」監控荷蘭軍艦〉,《中時新聞網》,2024年6月14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614001346-260407?chdtv。
4. 〈土耳其艦過台海 傳華艦首越中線監控〉,《東網》,2024年6月6日,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40606/bkn-20240606080050921-0606_00952_001.html。
5. 〈加國蒙特婁號巡防艦過台海 國軍全程掌握周邊海空域動態〉,《自由時報》,2024年8月1日,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755220。
6. 〈德國海軍:穿越台灣海峽是行使自由航行權〉,《中央社》,2024年9月16日,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9160239.aspx。
7. 〈7年來首見!紐西蘭國防部證實:2軍艦通過台海〉,《自由時報》,2024年9月26日,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11709。
8. 〈日本放棄“避免”? 罕見連同澳新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24年9月26日,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11709。
9. 〈美加軍艦20日聯袂穿越台海 陸批「滋擾攪局」〉,《聯合新聞網》,2024年10月22日,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8306941。
10. 〈獨家/繼美加軍艦後 法國軍艦牧月號今通過海峽中線以西〉,《菱傳媒》,2024年10月29日,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17829。
11. 〈有關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巡防艦「渥太華號」於2月16日穿越台灣海峽事,外交部回應如下〉,《中華民國外交部》,2025年2月16日,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7&sms=75&s=119143。
一、共軍應對措施的特性
從表1可知,在這十起歐洲與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邦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時,共軍在台灣周邊的活動模式,呈現出下列四種特性。
第一,自2024年7月起,當美國以外的國家派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時,共軍都會派出數量頗多的軍機及軍艦,進入台灣周邊空域與海域。
第二,當出現某國首次,或時隔多年再度派軍艦穿越台海時,共軍會升高在台灣周邊軍事活動的強度。例如2024年9月13日德國在時隔22年、2024年9月25日紐西蘭在時隔7年,與2024年9月2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首度派艦等案例中,中共海空軍都大舉出動;其中在9月25日及26日,更連續二天均出動超過40架次的軍機進入台灣周邊。
第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2024年2月26日至27日英國海軍巡邏艦「史佩號」,與2024年6月土耳其海軍巡防艦「克納勒島號」,其餘八次共軍在當天或次日在台灣海峽採取具「法律戰」意義的行動,即派軍機在海峽中線以東採「限航區穿越飛行」模式,[2]以具體行動否定我方有權頒布法律來對台灣海峽的空中交通行使管轄,支援北京對台灣海峽的「法律戰」訴求。此外,派軍艦到中線以東監控,也有藉外國軍艦航行台海的機會,建立中共軍艦在中線以東維護權益、進行巡弋的例證。
第四,在2025年後,共軍對美國以外的國家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之行動,所採取的反應措施有升高跡象;例如在2025年6月6日的兩起案例中,共軍除派軍機穿越中線並執行「限航區穿越飛行」,並升高在西南空域的軍事活動外,也都在同日實施「聯合戰備警巡」。[3]
二、共軍應對措施的意涵
透過對2024年1月1日迄2025年6月9日這十起案例,共軍應對方式的分析,研判中共的動機除表達不滿外,更重要的是以具體行動支持其對台灣海峽的法律戰,對抗其他國家軍艦藉通過台灣海峽,支援美國對台灣海峽「航行自由」的訴求。
(一)支援對台灣海峽的法律戰論述
中共對台灣海峽的法律戰論述,可參考2022年6月13日其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答覆外籍媒體詢問時所說,「台灣海峽水域由兩岸的海岸向海峽中心線延伸,依次為中國的內水、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強調中國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並否認台灣海峽為國際水域。[4]
雖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57條規定「在專屬經濟海域內,所有國家……在本公約有關限制下,享有第87條所指的航行和飛越自由、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但研判中共應該企圖援引公約第58條與第220條之規定,主張各國應顧及中共作為沿岸國,在「專屬經濟區」內的權利和義務,特別是安全上的利益,遂據此認定,美國或其他國家以「航行自由」為名義,派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的舉措,顯然是在替我方打氣撐腰,已侵害中共的安全利益,不屬於公約第57條所保障之航行自由,應當遭受限制。
基於法律戰考量,當美國或其他國家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時,共軍必然會派軍艦甚至軍機,一路伴隨監控,作為北京不承認其他國家軍艦在台灣海峽享有「航行自由」的象徵。
此外,共軍在歐洲與印太國家的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時,也會藉「限航區穿越飛行」的模式,進一步強化其對台灣海峽的「法律戰」訴求,宣示中共否認我方有資格頒布法令以管轄台灣海峽的空中交通,以抵銷外國軍艦在台海宣示「航行自由」的效果。
至於派軍艦到中線以東監控外國軍艦,除代表不承認其他國家軍艦在台灣海峽享有「航行自由」外,也有化被動為主動,趁機將其軍艦的巡弋範圍擴張到中線以東的用意。
(二)塑造台灣海峽為其勢力範圍之印象
此外,在2025年1月20日川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後,共軍對美國以外國家的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時,對應措施出現強度升高的跡象;原因不排除是中共認為,在今後國際秩序將從拜登時期的「以規則為基礎」,重回各強國透過協調、甚至劃分勢力範圍,來防止強國之間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在台灣海峽或其他存在主權爭議區域的軍事活動,不僅應更加頻繁,在面臨挑戰時的反應也有必要更強硬,來塑造這些區域已成中共勢力範圍的既成事實,作為日後與川普政府談判的籌碼。
參、趨勢研判
綜合前述分析,可看出未中共在台灣海峽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即以更強烈的法律戰作為,對抗歐洲與印太國家軍艦在台灣海峽的「航行自由」行動。
研判今後若有歐洲與印太國家繼續藉派軍艦穿越台海,挑戰中共對台灣海峽的管轄權時,共軍還是會採取相同手法,但強度視情況調整的因應作為。
然而,當川普政府已推翻拜登政府「民主聯盟」之作法,又在未和歐洲盟國充分磋商的情況下,片面決定自俄烏戰爭抽身,並要求歐洲各國應承擔烏克蘭安全保障與日後防範俄羅斯的主要責任,更威脅對歐洲盟國課徵高額關稅後,歐洲各國在執行完已承諾或已規劃的印太軍事部署任務後,未來是否還有意願再派軍艦進入台灣海峽以聲援美國,值得觀察。
同時,中共也可能加快在我外離島禁限制水域與海峽中線以東,對我方管轄權的侵蝕作為,藉創造更多常態化巡弋或行駛管轄權的事證,不斷強化其對台灣海峽的法律戰訴求,最終目的是使台灣海峽的絕大部分變成其勢力範圍。
[1] 〈日本放棄「避免」? 罕見連同澳新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法廣》,2024年9月26日,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11709。
[2] 「限航區穿越飛行」模式首見於2023年8月19日,中共派遣多批次的各型戰機,於不同地點飛越海峽中線後,一改以往立即折返的模式,而是沿與中線大致平行的航向飛行,並在過程中刻意穿越我方於中線以東、緊貼中線所劃設的R8、R9、R11與R5等4個限航區後,再回到中線以西,參閱〈即時軍事動態〉,《中華民國國防部》,112年8月20日,https://www.mnd.gov.tw/Publish.aspx?p=81863&title==國防消息&SelectStyle=即時軍事動態。
[3] 〈中共23架次軍機環台侵擾 19架次逾越海峽中線〉,《自由時報》,2025年2月5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942462;〈加拿大軍艦通過台灣海峽 18架次共機逾越中線擾台〉,《中央社》,2025年2月16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2160099.aspx。
[4] 〈陸外交部:中國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與管轄權〉,《中時新聞網》,2022年6月13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613003531-260409?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