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艘自製破冰船背後的北極開發
2018.10.05
瀏覽數
92
壹、新聞重點
中國第一艘自製的破冰船「雪龍二號」,已於2018年9月10日下水,並預計在2019年進行第十次北極海洋科學研究。[1] 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北極冰融,北極航線與此地區資源開發逐漸改變,中國國土並未涵蓋北極圈,且中國在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中僅為觀察員而非會員,卻在2018年年初公布《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嘗試提升北極議題中的影響力。[2] 未來「雪龍二號」的任務活動,以及中國在極地區域的投資開發動態都讓外界更加注意中國經營北極的戰略。
貳、安全意涵
一、「雪龍二號」設備升級
中國於1993年向烏克蘭購入雪龍號,原先是破冰運輸船,改裝後成為極地科研船。隨著中國重視極地開發與科研次數增加,雪龍號已不能滿足中國的需要,因此興建「雪龍二號」(兩船性能諸元見表),這是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建造,[3] 安裝全迴轉電力推進系統及DP-2動力定位系統。其雙向破冰能力可突破冰脊,擴大可航行區域。船身感應器可偵測與冰川摩擦。船底的月池可將研究設備直接放置海中,降低浮冰的影響。裝設降噪設備,降低海水氣泡碎冰對訊號發射接收的干擾。6個實驗室配備感應器接收採樣數據,可智慧管理各項設備。動力定位系統可固定船身降低漂移。未來兩艘船將編隊,雪龍號負責物資運輸補給任務,「雪龍二號」負責科學調查與研究工作。
二、提升極地海洋科學研究頻率
中國第一次北極海洋科學研究是在1999年,目前已有九次紀錄,每2至3年執行一次任務,在7月至9月夏季搭乘雪龍號前往北極。中國國家海洋局在2017年的第八次的任務結束後表示,因北極近年的快速變化,中國需要增加對北極的了解,因此極地研究頻率將從兩年一次提升至每年一次。[4]
中國2018年第九次的北極海洋科學研究中,成功放置無人觀測冰站、水下無人載具、爬升式海洋剖面浮標等無人觀測設備,延長研究的時間從夏季延續到冬季,增加對北極環境的觀監測能力。另首次在極區進行岩石採樣作業,將取得的樣品與地球物理數據結合,研究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評估金屬資源潛力。
表、雪龍號與雪龍2號性能諸元對照表
性能諸元 |
雪龍號 |
雪龍2號 |
全長 |
167.0 公尺 |
122.5公尺 |
全寬 |
22.6 公尺 |
22.3 公尺 |
吃水 |
9.0 公尺 |
7.85 公尺 |
排水量 |
21025 噸 |
13990 噸 |
航速 |
17.9 節 (最大航速) |
12-15 節 |
續航距離 |
12000 海里 |
20000 海里 |
動力系統 |
13200千瓦主機1台 880 千瓦副機3台 |
15000 千瓦 |
結構破冰強度 |
PC6 級 |
PC3 級 |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利用經濟手段提升影響力
隨著北極航道逐漸開通,行駛此航道可縮短航運距離,影響中國商業貨品運輸活動。中國的貨輪「天恩號」在2018年8月4日從連雲港出發,穿越白令海峽和北極海後,9月5日抵達法國西北的盧昂(Rouen),縮短1/3的航行天數,節省300噸的燃油。[5] 中國在2013年成為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並與其他國家合作開發北極,這裡約有900億桶石油儲藏量,及全球13%的儲量,未查明的天然氣儲藏超過47兆立方公尺及近30%未開發的天然氣。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與冰島的Eykon Energy公司簽署海上鑽油協議。2014年中國投資俄羅斯Yamal公司120億美金,執行液化天然氣計畫工程。在格陵蘭的Kvanefjeld灣投資開採鈾礦與稀土。格陵蘭島日前有機場工程投資案,中國交通建設公司參與投標,雖最終由丹麥出資擴建,但可看出中國積極透過合作協議、商業投資、資源開發等方式與北極國家建立關係,擴張在北極的影響範圍。
二、北極政策白皮書強調將持續參與北極事務合作
2017年,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理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會面時,提出雙方除了一帶一路外,也可合作開發北極航道,打造「冰上絲綢之路」。這是指穿越北極海,連接東亞、歐洲和北美三大經濟圈。2018年9月份剛結束的俄羅斯東方經濟論壇中,討論到中俄「冰上絲路」的合作,希望讓北極航道成為國際貿易的運輸幹道,未來這將對全球能源供應產生變化。中國國務院在2018年1月26日公布《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表示中國為「近北極國家」,其政策目標為「認識、保護、利用、參與治理,維護各國的北極共同利益,推動北極的永續發展」,因此中國將繼續探索研究北極,並保護北極環境生態,合理使用北極資源,積極與國際合作參與治理。可看出中國透過開發利用北極,從事科學研究、開發商業化、營運常態化,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在此地區建立地位,未來在北極的活動也會更頻繁。
[1]張伊琳、陳瑜、王春,〈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實現WiFi全覆蓋〉,《科技日報》,2018年9月13日,https://goo.gl/vJBjEF。
[2]中國國務院,〈《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全文)〉,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8年1月26日,https://goo.gl/HjcVug。
[3]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為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是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的重點保軍科研單位。
[4]白國龍、張建松,〈國家海洋局:我國北極科考頻次增至每年一次〉,《新華網》,2017年10月10日,https://goo.gl/UGD9W4。
[5]Didi Tang, “China opens Arctic route to Europe,” The Times, September 6, 2018, https://goo.gl/pdu9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