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期
壹、新聞重點
《美國之音》2018年12月12日引述俄羅斯中央銀行報告指出,中共對俄投資正大幅縮減,不少企業自俄大規模撤資,且2018年上半年中共對俄投資急遽縮減,直接投資減少24%。此外,與2014年相比,規模大減三分之一,且俄國當前的外國直接投資中,中共佔不到1%,相較德國已達180億美元,為中共的6倍多。當前俄國在中共的投資中,所占比例甚微。也就是說,中俄雖簽署大量合作備忘錄,仍是「說得多、做得少」。[1] 這與2018年10月19日中共海關指稱前3季中俄兩國貿易總額約為772億美元,年增25.7%的官方說法比較,[2] 中俄經濟合作顯然未如外界想像的美好。
貳、安全意涵
一、俄藉由媒體提醒中共要「說到做到」
中俄1996年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後,關係加速進展,2011年到達更密切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如表),其中包含了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領域的全面合作。因此,2012年普亭(Vladimir Putin)訪問中共時,雙方聯合聲明中就提到「2015年前將雙邊貿易額提高到1000億美元、2020年前提高到2000億美元」。[3] 但現實來看,第一階段1000億美元的貿易總額確定「最快」2018年才能達標,第二階段的2000億美元也延後至2024年。[4] 2018年3月18日普亭連任,提出「2018年人均GDP要實現1.5倍成長,以及未來6年內GDP要從目前全球排名第12躋身到前5強」的目標,[5] 並表示加強對中共的合作力度。由於中共已成為俄國的第一大貿易國,如果合作未如預期,顯然會對普亭的經濟目標造成影響。因此,俄方主動釋放該新聞消息,不難看出俄國對中實際投資意願存在不信任感,藉此提醒中共的意味濃厚。因此,相對中共媒體的友善宣傳,顯然俄國是以「現實主義」的態度對待中共。
表、中共主要夥伴關係一覽表
名稱
|
國家
|
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
俄羅斯
|
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巴基斯坦
|
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塞內加爾、納米比亞
|
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阿富汗、南韓、斯里蘭卡、印度、汶萊
|
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
|
德國
|
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
哈薩克、馬來西亞、蒙古、印尼、阿爾及利亞、埃及、南非、白俄羅斯、丹麥、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英國、匈牙利、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秘魯、委內瑞拉、澳大利亞、紐西蘭、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塞爾維亞、波蘭、烏茲別克
|
互惠戰略夥伴關係
|
愛爾蘭
|
戰略夥伴關係
|
阿聯、吉爾吉斯、卡達、塔吉克、土庫曼、安哥拉、奈及利亞、烏克蘭、哥斯大黎加、加拿大、厄瓜多、智利、斐濟
|
全方位友好合作夥伴關係
|
比利時、新加坡
|
全面友好合作夥伴關係
|
馬爾地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
|
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
東帝汶、孟加拉、尼泊爾、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荷蘭、克羅埃西亞、赤道幾內亞
|
新型合作夥伴關係
|
芬蘭
|
共同發展的友好夥伴關係
|
牙買加
|
傳統友好合作關係
|
北韓
|
備註:「戰略協作」係指增加軍事技術等方面協作互助。
|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公開報導。
二、中共藉此分散戰略能源供應風險
就現況來看,中俄雙方貿易額即使達到1000億美元,也占中共對外貿易總額比例甚微,因此,加強對俄國的貿易投資,顯然不是中共的主要目的。但若就中共戰略能源需求來看,最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都需仰賴進口,為避免遭受壟斷,都採取多途徑採購方式。以石油來看,自1993年開始,中共已成為全球進口大國,至2017年,俄國更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中共第一來源國;以天然氣來看,若僅採用海上運輸,風險無法分散。因此,中共加強與俄合作開發陸上及北極航運,就是藉此建立陸運管線及縮短海上航程,以分散其能源供應途徑,減少風險,這也是中共與俄國建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原因之一。
參、趨勢研判
一、確保「國家利益優先」是中俄關係是否維持關鍵
2004年中共放棄約150萬平方公里領土,與俄國完成邊界劃定,就是考量與俄國合作將帶來更多國家利益,包含最重要的戰略能源開發及政治上的合作;另外,俄國在提升國內經濟及受到美國經濟制裁的雙重壓力下,看準本身豐富的能源條件可以滿足中共需求,同時中共近期也受到美國的經貿威脅,因此中俄合作是符合預期的,但俄國仍佔有較大主導權。由此看出,雙方是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考量,非真正的「兄弟情誼」,夥伴關係只是一種表象。因此,未來中共若無法滿足俄國提升經濟的需要,中俄關係將可能出現變化。
二、再多經濟合作仍無法換取關鍵軍事技術轉移
與俄國發展雙邊經濟,對中共來說幫助不大,中共之所以處心積慮與俄國建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就是要將合作擴展到軍事技術轉移,以藉此取得俄的五項關鍵戰略能力(分別是發動機、核潛艦和潛艦靜音、戰略轟炸機、彈道導彈及核彈頭技術)。但目前為止,中共顯然無法藉由大筆投資與建設的善意作法,來取得俄國的信任。這是因為俄國仍視中共為潛在的軍事對手,表面關係再好,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盟友,而另一個原因是若對中共轉讓戰略武器技術,那麼,以中共本身雄厚的軍事技術能力,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俄國。也就是說,以中共現在的經濟實力,再加上軍事戰略能力的提升,就很可能成為亞太地區唯一霸權,這是俄國所不願意樂見的。
[1]〈中國說多做少不如西方在俄直接投資大幅縮水〉,《美國之音》,2018 年12 月11日,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ese-Direct-Investment-In-Russia-Reduced-20181211/4695772.html。
[2]〈前3季貿易總額年增25.7% 中、俄經貿關係快速增溫〉,《鉅亨網》,2018 年10 月19 日,https://news.cnyes.com/news/id/4221186。
[3]〈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進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2年6月6日,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12-06/06/content_2154854.htm。
[4]〈俄政府打算2024年前將與中國貿易額提至2000億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18年10月8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810/20181002793075.shtml。
[5]吳福成,〈普丁4.0時代 俄羅斯的經濟走向〉,《工商時報》,2018 年3月22 日,https://m.ctee.com.tw/album/e4614da7-8c24-438f-8533-c4420d0d0f8e/88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