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期
壹、新聞重點
根據2019年11月5日《中央社》報導,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20個部門推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分別針對台灣企業與民眾提出13條措施,強調「提供與中國民眾同等待遇」。對此,國安局局長邱國正表示,「『26條措施』最大的影響是『鬆懈我國國人』,讓台灣人認為跟中國是一體」。[1] 由於提出時間適逢2020年1月總統立委大選,且恐擴大台灣朝野之間的對立、分化台灣社會團結與激化內部矛盾,達成其統戰目標,因此值得我們關注其相關作法及其後續影響。
貳、安全意涵
一、中國持續營造對台「讓利」氛圍
2018年2月「31條措施」提出時提及「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此次國台辦再次強調對台灣民眾一視同仁,指出「26條措施」係「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對此,《新華網》與《人民網》同步加強宣傳,指出該政策能為台灣企業與青年帶來機會,並獲得台灣民眾認同,例如《新華網》即刻意以在陸青年台商現身說法進行報導,藉此強調台灣青年應該把握此波政策紅利。同時,中國官媒央視主播亦發動溫情攻勢,喊出「台灣的命運與祖國相連,灣灣回家吧」。可見,中國刻意營造對台讓利氛圍,大肆宣傳兩岸一家親、與台灣共享發展機遇,希冀讓台灣民眾產生赴陸發展這一想法。[2]
二、中國強化媒體操作
「26條措施」公布後,19家台灣網路媒體不僅隻字未提總統府與陸委會的回應與說明,全文照貼「26條措施」,並同步轉載「逐條解讀26條措施」、「一圖讀懂26條措施」以及《中國台灣網》評論員3篇解讀文章。這係為中國常用的輿論戰手段之一,因為早在2019年7月就有類似情況發生,22家網路媒體直接轉貼中共官媒《中國台灣網》所報導的文章《今日蔡當局霸道拔「管」,明年民眾輕鬆拔「蔡」》。同時,中國亦透過置入性行銷方式來進行宣傳,例如2019年8月9日《路透社》即以《買「新聞」:中國利用台灣媒體贏得島嶼人心》為題報導,指出中國至少付費給台灣5家媒體集團以為中國宣傳。[3] 可見,中國將持續強化媒體操作,以台灣媒體作為代理人,藉此降低台灣社會警戒心,並透過置入性行銷方式,以期操縱台灣輿論走向,甚至影響選舉。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輿論戰手段將持續多元化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傳播媒體的影響力亦隨之增強,人們可以直接透過傳播媒體現場直播觀看事件現場,這造成傳統輿論戰手段已有所轉變;中國不僅依靠報紙、電視以及廣播等傳播媒體遂行輿論戰,網路、通訊等新興媒體在輿論戰中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同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發表的《敵對社會操縱:當前現實和新興趨勢》(Hostile Social Manipulation: Present Realities and Emerging Trends)報告所言,近來中國積極透過投入資金與提高技術,以利於透過社群媒體操控輿論,網路社群媒體成為中國推動輿論戰的手段之一,因為不僅為社交、娛樂的主要平台,亦是形塑輿論的主要推手;此外,其內容生產成本低廉且易產生同溫層現象。因此可預期除了持續透過傳統媒體,中國遂行輿論戰的手段與途徑將日趨多元,網路通訊媒體將成為其主要利用工具之一。[4] 同時,為有助於擴展人際網絡以增加輿論戰管道,中國亦持續透過代理人來強化與宮廟、基層的聯繫,例如透過統促黨深入地方基層。
二、中國將持續加強對台輿論戰力道
根據2019年4月瑞典V-Dem資料庫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世界各國遭受外國假訊息的攻擊程度,在179個國家或地區中,台灣為接收來自外國政府或其代理人假訊息最嚴重國家。隨著2020年總統立委大選逼近,中國除了持續透過傳統媒體企圖改變選民認知以影響選舉外,又以台灣與香港為其網路輿論戰的試驗場,投入許多資源、人力與科技來推動。由於先前已成功影響2018年九合一選舉,可預期2020總統立委大選將促使中國提高對台輿論戰力道,以期影響民意走向。對此,國安局就曾提出警告,為影響台灣民意走向,中國將加大操作三戰力度,並可能採取相關作為。[5]
附表、2019年中國兩次媒體操作對照
時間
|
事由
|
網路媒體
|
2019年7月
|
轉貼中共官媒《中國台灣網》的報導文章《今日蔡當局霸道拔「管」,明年民眾輕鬆拔「蔡」》。
|
1. 慈善新聞報
2. 兩岸時報總社
3. 城鄉新聞報
4. 指傳媒
5. 兩岸時報
6. 民生新聞網
7. 華民通訊社
8. 中華時報
9. 若水傳媒
10. 兩岸好康報
11. 海峽連線指導
12. 村里新聞網
13. 藝傳媒
14. 台中生活大小事
15. 台灣省新聞記者協會新聞網
16. 亮點新聞網
17. 冠騰傳媒
18. 民生報導
19. 兩岸好報
20. 亞傳媒
21. 法訊時報
22. 台灣全球新聞網
|
2019年11月
|
全文照貼「26條措施」,且同步轉載「逐條解讀26條措施」、「一圖讀懂26條措施」以及《中國台灣網》評論員3篇解讀文章。
|
1. 慈善新聞報
2. 兩岸時報總社
3. 城鄉新聞報
4. 指傳媒
5. 民生新聞網
6. 華民通訊社
7. 若水傳媒
8. 兩岸好康報
9. 海峽連線指導
10. 村里新聞網
11. 藝傳媒
12. 台中生活大小事
13. 台灣省新聞記者協會新聞網
14. 亮點新聞網
15. 冠騰傳媒
16. 民生報導
17. 兩岸好報
18. 亞傳媒
19. 台灣全球新聞網
|
資料來源:洪銘德整理自公開資訊。劃底線者為兩次皆有參與者。
[1]〈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中央社》,2019年11月5日,https://reurl.cc/W4OVdy;〈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中共中央台辦,2019年11月4日,https://reurl.cc/RdkQ4g;〈中國對台26條 國安局:目的是鬆懈台灣人〉,《中央社》,2019年11月11日,https://reurl.cc/nVYRzd。
[2]〈大陸專家:「26條措施」大幅提升臺胞獲得感,加速兩岸融合發展進程〉,《新華網》,2019年11月12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9-11/12/c_1125222703.htm;〈同等待遇聚力融合—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台商看好「26條措施」新機遇〉,《新華網》,2019年11月12日,https://reurl.cc/1QOp4m;〈創業台青:「26條措施」讓我們信心滿滿〉,《新華網》,2019年11月6日,https://reurl.cc/Yl3n6l。
[3]〈中國宣傳26條 台灣網媒「全文照貼」〉,《自由時報》,2019年11月9日,https://reurl.cc/dravrM;〈網媒抄中共官媒批蔡 陸委會:修法防制〉,《中央社》,2019年7月11日,https://reurl.cc/lLYMLA;“Paid ‘news’: China using Taiwan media to win hearts and minds on island – sources,” Reuters, August 9, 2019, https://reurl.cc/aleKRZ.
[4]〈【社論】認清中共輿論戰真相 破除假新聞危害〉,《青年日報》,2018年9月15日,https://reurl.cc/e5kZxW;Michael J. Mazarr, et al., Hostile Social Manipulation: Present Realities and Emerging Trends, (Santa Monica, CA.: Rand Corporation, 2019), https://reurl.cc/nVYRVl.
[5]“Democracy Facing Global Challenges V-DEM Annual Democracy Report 2019,” Varieties of Democracy (V-Dem) Institute, https://reurl.cc/nVm4Ql. 關於輿論戰,中國可能採取的作法為:1. 對台施加單邊作為,輔以媒體渲染,製造官民嫌隙及中央及地方矛盾;2. 利用新科技加強台灣輿情及新媒體資訊監測,作為研擬對台政策參考;3. 挖掘與培養兩岸新媒體意見領袖,並扶持傾陸台青和學者,藉以引導輿論走向。請參閱〈2020大選 國安局:中共將加大對台三戰力度〉,《中央社》,2019年4月22日,https://reurl.cc/L1nZ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