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反腐找誰「算帳」?
2021.04.01
瀏覽數
110
壹、新聞重點
2021年中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特別提及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提交給中共中央的報告—「關於開展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情況的報告」,並表示「煤炭領域」係反腐工作的重要一環,「當共產黨的官,當人民的公僕,拿著國家資源去搞行賄受賄、去搞權錢交易,這個帳總是要算的」。[1] 3月18日,《內蒙古日報》刊登自治區紀委書記劉奇凡2020年內蒙反腐工作報告全文,表示2021年將重點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隔日,內蒙古紀委監委旋即宣布6名官員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 這場回朔20年且席捲草原的政治風暴所為何來,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貳、安全意涵
一、反腐係習近平「輸不起、不能輸」的政治鬥爭
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3月5日習近平講話後,隔日刊出文章,指稱「涉煤腐敗成為當地政治生態最大『毒瘤』。少數黨員幹部夥同不法商人,把煤炭資源當『唐僧肉』、『提款機』,大搞權力自肥、以權謀私」。事實上,2020年2月,曾於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黨校任職時擔任副手的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就在「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議」上表示,將對內蒙古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情形進行全方位的「會診」。2020年4月中紀委官方網站文章則透露,內蒙古涉煤腐敗問題已經引起習近平的重視,且對此有「重要指示批示」。故自去年起,內蒙古自治區展開一場以煤炭資源領域為重點、「倒查20年」的反貪腐運動。政府鼓勵民間舉報自2000年以來,中共黨政官員或國企高管違規投資入股煤礦、官商勾結與索賄行賄,及為不法礦主充當「護衞傘」等事例,至今已拉下大批當地官員。輿論認為,習近平如此大動作地對內蒙古政壇進行清洗,其目的劍指中共高層。港媒更點名習近平的目標為劉雲山、江澤民等頭號政敵。特別是內蒙古為劉雲山發跡地,其家族在內蒙古擁有數百億人民幣資產,早已建立龐大的利益關係網絡。在2022年中共將召開「二十大」之際,「維護內部政權穩定」是習近平的首要任務。1月22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表示,反腐是一場「輸不起、不能輸的政治鬥爭」。未來反腐將繼續成為其清洗政敵的重要手段之一,打擊貪腐的程度與範圍可能進一步增強。
二、「N連發」成為內蒙反腐常態
中共官員違規違法獲取、倒賣與配置煤炭資源,幹部利用企業改制將國有煤礦據為己有,或是利用職權審批子女親戚等特定關係人承攬煤炭業務,形成官商勾結的權錢利益網絡等,種種涉煤貪腐案例層出不窮。近年來,貪汙腐敗更有從煤炭資源領域,擴散到其他領域的現象。據自治區紀委書記劉奇凡「兩會」期間的報告,自專項反腐立案以來,目前內蒙古已有676件960人受到調查。[3] 觀察內蒙古紀委監委通報反腐的方式,多採取同時公布多位幹部「落馬」資訊,以「N連發」、「密集」為標題,如3月19日地方政府即以「『6連發』創紀錄!內蒙古密集反腐一日6官員被查」為題,宣布同時有6名官員接受調查;內蒙古1月發布的「2020年度十大正風反腐關鍵詞」,「N連發」亦在其中。地方政府希望藉由奪人眼球的標題,引發輿論關注與增加網路搜尋熱度,藉此向中央釋放地方政府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積極執行反貪運動的強烈訊號。
參、趨勢研判
一、「主動投案」與「退休人員」成為反貪腐關鍵字
近幾年,中共官媒在報導貪腐官員時常出現兩大關鍵字:「主動投案」與「退休人員」,皆與中共官場的特徵有關。因為中共的貪腐問題沉痾已久,早就形成貪腐的利益共同體,一旦有幹部被發現貪腐,就很容易被順藤摸瓜,牽扯出一連串的官員。故對幹部來說,「主動投案」實則是避險手段,可以避重就輕,掩蓋主要犯罪事實,更可能獲得從輕、減輕處罰,最終集體保全。而紀委亦需要反腐敗業績,官員主動投案比事後抓捕更能顯示中共反腐敗的成效。另外,部分領域「窩案」情形嚴重且時間跨度長,地方各級幹部牽扯不清,特別是很多貪腐官員退休後扶植自己的「子弟兵」繼續以權謀私。故自「十八大」以來中共打貪就強調「退休不是貪腐安全線」、「沒有既往不咎」。而從內蒙自治區「倒查20年」,且在新聞標題上更強調幹部退休N年後被抓,如內蒙古河套灌區管理總局原黨委書記秦景和已退休5年、煤田地質局原局長王振林已退休近15年,高齡75歲,刷新官員被查的年齡紀錄等現象看,原先官員退休後就可「平安著陸」的潛規則早已不復存在。「內蒙古模式」一旦確立,可能將擴散到其他省分,未來或有更多地區與更多領域的退休官員受到調查。
二、「金融虎」或成下一批整治重心
3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在鄂爾多斯市召開會議表示,鄂爾多斯市是這場(反腐)大戰役中的最大戰場,且「專項整治工作…還遠沒有到可以鳴金收兵、刀槍入庫的時候」。[4] 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書記劉奇凡亦提及,2021年將重點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十九大」以來,中國幾項反貪大案,如「秦嶺違建案」、「華融案」,及本次內蒙古涉煤「倒查20年」皆與習近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防控金融風險」兩項主要政策有關。而隨著中國經濟形勢下行以及資金供應短缺,亦使許多地方金融問題難以繼續掩蓋,如原內蒙古銀監局局長薛紀寧、副局長陳志濤、宋建基等人因牽涉包商銀行掏空案被開除黨籍,3月10日,包商銀行被北京法院正式裁定破產。3月22日,中紀委監委網站公布,廣發銀行天津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趙勇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21年1月份,中國金融系統落馬官員中,至少已經有5個「金融虎」被處理,而針對中國金融系統腐敗案頻發現象,中共高層未來不僅將大動作持續查處金融風險「大鱷」,亦會加大力度懲處監管「內鬼」來強化監督。
[1]郭興,〈內蒙古鐵腕整治涉煤腐敗,處理處分1,400餘人〉,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1年3月6日,https://bit.ly/3vKUXaV。
[2]〈同時官宣,內蒙古6官員落馬〉,《新京報》,2021年3月20日,https://bit.ly/3lHkaOX。
[3]〈倒查涉煤腐敗 推動淨化政治生態〉,《中國紀檢監察報》,2021年2月24日,https://bit.ly/3f2PBlr。
[4] 〈石泰峰赴內蒙古反腐最大戰場:遠沒到鳴金收兵、刀槍入庫的時候〉,《政知見》,2021年3月25日,https://bit.ly/3dfOf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