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中國年輕人『平視』西方」的宣傳式民調
2021.05.14
瀏覽數
274
壹、新聞重點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今(2021)年兩會上說:「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3月18日,楊潔篪在美中阿拉斯加會談時對美方代表直言:「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對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在習近平和楊潔篪揭開「平視」概念序幕後,中國官媒和輿論大肆炒作「平視世界」論調。這波宣傳以《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輿情調查中心發布民調達到高峰,稱中國年輕人不再「仰視」西方,多數對西方國家改持「平視」或「俯視」的態度。[1]《環球時報》素以帶有中國民族主義和官方意識形態色彩著稱,其下機構的民調不免有誇大渲染之處,公信力令人質疑。然而,姑且不論民調的可信度,此時此刻發布「平視西方」的民調顯然又是一種刻意包裝和縝密布局的宣傳,藉此營造「中國人都這麼認為…」的輿論基調。
貳、安全意涵
環球輿情中心公布的民調有幾個重點:首先,中國年輕人對西方國家持「平視」(48.3%)和「俯視」(41.7%)態度者皆超過四成,兩者合計高達九成。其次,多數受訪者(53.8%)認為他們平視西方國家的理由是「中國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成效全球矚目」。另外,在中國與西方經驗的優劣比較中,超過六成(60.3%)的中國青年認為中國的「社會治安」可供西方國家參考;更諷刺的是,57.1%認為中國「對人權的尊重」值得西方國家借鏡,排名第二。最後,超過八成的中國年輕人認為「西方社會普遍對中國存有偏見」,並認為西方對中國的發展「有明顯的遏制行為」。針對環球輿情中心發布的民調,本文認為有三種用意。
一、操弄民意以鞏固習思想與習領導核心
此次民調的主題是中國年輕人西方觀的變化,無論調查的對象、時機或議題皆呼應習近平「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的說帖。[2]調查的樣本來自登錄的會員資料庫,既無交代會員庫的總體結構,也沒說明選樣的方法,民調操作的痕跡暴露無遺。從中國政治宣傳的語境及邏輯觀之,發布中國民眾挺習世界觀的民調,恰恰反映的是中國領導階層缺乏自信,一般老百姓對於「平視世界」的觀念尚未買單。[3]事實上,過去中國官方大多以「中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期」來論述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代表中國將採戰略守勢,沈住底氣並等待時機來臨。[4]如今「平視世界」則是戰略上的一大轉變,意味著中國未來將扮演更多領導世界的角色,同時也預示著中美兩國之間的激烈競爭。面對這樣的訊號,不只老百姓感到狐疑,甚至連基層黨政官員都難免信心動搖。為了鞏固習近平的領導,並移除習在「20大」連任之路上的障礙,營造民意支持且廣為宣傳確實有其必要。因此,與其說民調反映中國民眾的想法,倒不如說它在替官方定調的世界觀打造民意背書的假象。
二、藉民調強化民眾對制度自信的擁護
在中國「學習型威權體制」中,思想和觀念的傳播往往不是由下而上,而是透過集體學習來統一內部的思想,促使大眾追隨領導人的意志。[5]在這次民調中,除了彰顯中國青年力挺習的「平視世界」觀之外,還刻意凸顯中國體制相較於西方的優越之處。例如,在有關受訪者平視世界的理由中,「中國對疫情防控的成效全球矚目」、「世界經濟遭重創,中國成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等選項較為突出。此外,民調也指出多數受訪民眾認為西方國家在「社會治安」、「對人權的尊重」,甚至是「政治與民主化」等領域應借鏡中國經驗。上述在民調中被強調的選項與中共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蓄意渲染民主體制失靈、西方社會平等和人權假象的手法如出一轍。而其目的就是要統一思想戰線、彰顯體制的優越性,最終維護黨領導的正當性。只是當時撼動黨執政基礎的是病毒,而如今威脅中共的是西方國家,因此透過民調工具來教化民眾,並將「平視世界」觀點融入思想課程,以強化人民對於制度的擁護和信心。[6]
三、挾中國民意回應西方批判
近期西方國家因新疆維吾爾族人權議題對中國實施制裁,又適逢國際知名服裝品牌H&M因強迫勞動問題宣布停用新疆棉花,引起中國網民串連抵制西方品牌。國外的民調顯示西方國家民眾對中國的好感急遽下降,認為中國是敵人的比例逐漸攀升。面對外國「拿出數字」的質疑和批評,中國式的回應模式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亦即挾中國的民意來回應西方的指控,並藉民調操作向西方國家宣示「在這些問題上,中國人並不這麼認為」。例如,在環球輿情中心民調的誘導下,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西方社會普遍對中國存有偏見」,此外也有七成的受訪者主張「西方國家在新疆問題上蓄意炒作,其說法只是西方遏制中國的藉口」,其形塑中國人民不滿西方國家輿論氛圍的意圖相當明顯。
參、趨勢研判
一、民調將淪為中共對內宣傳的主要工具
一般而言,民意調查乃是基於科學的抽樣方法,秉持中立客觀的原則,並減少人為偏誤以探詢真實的民意。儘管如此,在執行過程中仍有許多可操作空間,諸如問卷的設計、題目的排序及選項的安排等皆可被用來誘導答題,導致民調淪為宣傳工具。不可諱言地,這些問題在民主國家中也經常發生,可是民主國家以市場機制來矯正民調的偏頗。針對相似的議題,民眾不但有多家民調的結果供參,也有選擇的權利;換言之,市場法則會淘汰缺乏公信力的民調。
然而,在中國無論是言論自由或資訊傳播都受到嚴厲的管制,一般民眾只能被動接收訊息。在此情況下,國家機器大可肆無忌憚地操弄民調,利用「從眾」的社會心理,形塑並凝聚對黨和領導的支持。也就是說,發布一個偏袒政府民調的宣傳效果會比一般的政策宣導更有成效。因此,本文預期民調將淪為中共對內宣傳的主要工具之一。
二、民意將成為中共應對外國批判的擋箭牌
中共習慣性地宣稱自己代表中國人民,但在回應西方國家批評時其論述往往缺乏經驗數據或數字之佐證,陷入口說無憑之窘境。有鑒於西方國家習以科學數據輔證,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共也如法炮製操弄一個中國的民意,向西方國家表達中國人民不滿的心聲。中國外交官被推上戰場成為戰狼已讓世界瞠目結舌,如今連人民也被推上火線成為擋箭牌。未來亦不排除中共將更廣泛地操弄民意,引用數據來回應西方國家的批評。
[1] 〈習近平: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新浪財經網》,2021年3月7日,https://reurl.cc/0DAWYk。〈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外交辭令之外的大白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BBC中文網》,2021年3月19日,https://reurl.cc/WE6Op5。〈環球輿情調查中心最新民調:過半中國青年“西方觀”因疫情改變〉,《環球網》,2021年4月20日,https://reurl.cc/2b1Qxa。
[2] 該調查利用環球輿情調查中心的會員樣本資料庫發放網路問卷,調查的時間為2021年4月9日至12日,共回收有效問卷1,281份。受訪者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100座城市,年齡在15至35歲之間。在西方觀變化部分,調查先問受訪者「5年前提到西方國家,您心裡是什麼感覺?」,接著問「今天提到西方國家,您心裡是什麼感覺」。藉由比較受訪者在這兩題的態度差異,呈現西方觀的變化。
[3] 關於中國政治的語境與宣傳邏輯,請參考龔雋幃、劉芝吟,〈【中共獨有的語言邏輯】說了什麼,卻又像什麼也沒說!一窺中國如何用「空氣式語言」辨清敵我、傳達暗碼〉,報橘BuzzOrange,2020年4月8日,https://reurl.cc/OXZR7A。
[4] 學者建議可用「戰略機遇期」是否有所改變來判斷北京的意圖,詳見劉宗翰譯,Joel Wuthnow著,〈從公開資料解構中共之意圖〉,《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4卷第4期(2020年8月),頁43。
[5] 學習型威權體制指中共政權透過學習活動調適政權、統一思想,藉此鞏固強化威權政體。詳請參考龔雋幃,〈今天向黨交出靈魂了嗎?鞏固中國政權的「學習」活動〉,《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2020年2月4日,https://reurl.cc/Kx7OKm。
[6] 〈習近平:中國已平視世界 也應在生活中講思政課〉,《中央社》,2021年3月7日,https://reurl.cc/nnal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