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上旬,中國全國人大及全國政協第十四屆三次會議(以下簡稱「兩會」)相繼閉幕,本年度《政府工作報告》明文點出:「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可能對我國貿易、科技等領域造成更大衝擊」、「從國內看,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不振」。[1]前述文字反映中國執政當局對於內外情勢的判斷,在中國政府預期到對外貿易仍將受挫,美中兩國間的科技戰將持續並擴大衝擊中國戰略科技產業的發展,加上中國內部亦面臨需求不振、房地產市場前景持續低迷與基層政府財政困窘等問題,故中國政府將擴大國內需求、科技自主列為2025年排序前二的政府工作任務,欲讓內部需求與科技自主創新成為帶動中國未來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除了前述的經濟面所面臨的挑戰,中國政府現今所面臨的社會問題亦不容忽視。而「兩會」向來以經濟社會議題為主軸,且2025年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國政府需為下一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十五五」塑造欣欣向榮的社會氛圍,故下文將主要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兩會」期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參與的團組會議、記者會等官方報導,解析此次「兩會」中國政府關注的社會問題及其提出的政策解方。
註釋
[1] 〈兩會授權發布|政府工作報告〉,《新華網》,2025年3月12日,http://www.news.cn/politics/20250312/a71e63d66967404e8e644f9753c65fc9/c.html。
全文連結:國防情勢特刊第39期-貳、被低估的內政問題:「兩會」社會相關政策觀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