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兩棲作戰始終是解放軍海軍戰力建設中比較薄弱的環節,它不僅缺乏現代化兩棲作戰的經驗,其兩棲艦艇戰力依然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水準。本世紀初,中共海軍幾乎不具備垂直登陸、均衡裝載、由海向路及海上遠征的概念。[1]直到2005 年基於實現「關節癱瘓突擊,多維快速上陸,縱深超越打擊」的作戰指導,[2]開始建造071 型船塢登陸艦(Landing Ship Dock, LSD),並在2017 年開建075 型兩棲攻擊艦(amphibious assault ship)。071型艦服役解決了均衡裝載的問題;075 型艦服役則強化了垂直登陸的能力;而排水量2 萬多噸以上的兩棲作戰艦,則同時滿足了由海向路和海上遠征的需求。
制海(sea control)與兩棲登陸(amphibious landing)是現代海軍作戰的兩大任務,依靠以航空母艦或其他主力戰艦為主編成的水面作戰支隊(Surface Action Group, SAG)奪取制海權,並以兩棲艦艇遂行登陸作戰。早期的兩棲作戰(amphibious warfare)以水平登陸為主,兩棲艦艇從海上出發向敵控海岸搶灘登陸;現代化的兩棲作戰融合了垂直登陸的元素,除保有既有的兩棲舟車,並運用艦載航空器輸送兵、火力;既能夠在海岸灘頭登陸,同時可以深入內陸縱深打擊,形成立體的現代化兩棲作戰型態。
1961 年8 月26 日,美國海軍第一艘大甲板(big deck)兩棲攻擊艦硫磺島號(USS Iwo Jima, LPH 2)服役,[3]從此引領風騷,成為相關國家海軍籌獲兩棲突擊艦的典範。[4]與硫磺島艦相隔一甲子,並繼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日本、韓國及澳洲之後,中共第一艘075 型兩棲攻擊艦於 2019 年下水,後續艦約略以每隔 8 到 11 個月的時間納入解放軍海軍戰鬥序列。目前已有 3 艘服役,第四艘進行海試中;另第一艘 076 型兩棲突擊艦已於長興島滬東中華造船廠建造,估計可於 2025年上半年下水。[5]
2021 年 4 月 23 日,共軍首艘 075 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31)於海南三亞榆林基地併同大連艦(105)和長征 18 號艇(421)在習近平出席見證下交付海軍服役。二號艦廣西艦(32)於 2021 年 12 月 30 日服役;三號艦安徽艦(33)於 2022 年 9 月加入東部戰區海軍;四號艦起建的時間較晚,研判海軍決策階層在續建 075 型或直接以 076 型上馬之間擺盪,後來確立維持第一批 075 型艦建造 4 艘,並啟動 076 型造艦計畫。075 型四號艦乃於 2023 年 12 月 14 日下水,目前持續海試,並不斷缺改完善,研判於 2024 年底交付南部戰區海軍服役。
中共海軍 075 型兩棲攻擊艦原計畫建造 8 艘,隨著新技術發展與作戰運用構想益加成熟,第一批 4 艘 075 型艦交付服役之後,同型艦後續建造的速度可能會趨緩。第二批 4 艘可能先由安裝電磁彈射系統(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 EMALS)和 3 條攔阻索及搭載無人載具(uncrewed vehicle/unmanned vehicle)為主的 076 型兩棲攻擊艦取代,[6]成為共軍生成「新質作戰力量」[7]的一環。本文從共軍兩棲攻擊艦的作戰能力;特點與弱點;兵力運用、部署以及未來可能發展等不同面向,深入分析其整體戰力建設情況。
[1] 〈兩棲攻擊艦對中國海軍究竟意義何在?〉,《海運圈聚焦》,2020 年 4 月 30 日,https://www.hyqfocus.com/jsp/model.jsp?id=20743&modelType=1。
[2] 林琮翰,〈中共兩棲(三)作戰發展對我之影響〉,《海軍學術雙月刊》,第 50 卷第 2 期,2016 年 4 月,頁 34。
[3] 首艘兩棲攻擊艦硫磺島艦(USS Iwo Jima, LPH 2)於 1961 年 8 月 26 日服役,1993 年 7 月14 日除役。第二艘硫磺島艦(USS Iwo Jima, LHD 7)為黃蜂級(Wasp-class),於 2001 年 6月 30 日服役迄今。
[4] 兩棲攻擊艦是指所有具備大型直通式飛行甲板的兩棲作戰艦,包括直升機登陸母艦(Landing Platform Helicopter, LPH)、直升機突擊艦(Landing Helicopter Assault, LHA)和直升機船塢登陸艦(Landing Helicopter Dock, LHD),搭載直升機進行垂直立體登陸作戰為其共同特徵。
[5] “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U.S. Navy Capabilities -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January 30, 2024, https://www.everycrsreport.com/reports/RL33153.html.
[6] Alex Luck, “Chinese Naval Modernization In 2023 Reviewed,” Naval News, January 3, 2024, https://www.navalnews.com/naval-news/2024/01/chinese-naval-modernization-in-2023-reviewed/.
[7] 綜合中國國防部、中國國防大學、《解放軍報》等對習近平強調「大膽創新探索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和運用模式,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質戰鬥力」建設的詮釋,可以理解所謂「新質作戰力量」是指以資訊化技術和現代化裝備為支撐,以高度資訊化、智慧化、網絡化、快速化和機動化為特徵,具有快速機動、精確打擊、資訊化保障和協同作戰能力的作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