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連結:第一章 台灣軍事科技發展——軍備政策及其意涵.pdf
兩岸國家主權競爭持續陷入僵局,中國則是積極地以衝突為手段,極限施壓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政府,因此2024 年呈現兩岸軍事對峙持續升高的緊張格局。面對中國「聯合封鎖」、「聯合火力打擊」、「聯合登島作戰」與「反介入區域拒止」等對台軍事威脅,同時避免解放軍在短時間內攻奪台灣,《中華民國112 年國防報告書》提出三項軍事戰略:「防衛固守,確保國土安全」、「重層嚇阻,結合區域聯防」,以及「縱深防衛:以不對稱作戰思維推動重層嚇阻」,其中「區域聯防」與「縱深防衛」軍事戰略,是首次提出的關鍵性新亮點。「區域聯防」罕見強調台灣軍事戰略與美國印太「整合性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戰略的相連結,藉以強化對中國武力犯台的嚇阻力量。[1]國防科技發展,攸關國軍戰力建構,依據「如何打」的作戰思維進行規劃。根據《中華民國112 年國防報告書》,「軍備體系負責提出軍備發展規劃、發展國防科技工業、掌理武器裝備獲得政策、軍民科技交流、軍備交流與合作、整體後勤等政策規劃與建議,並提供決策諮詢與審查意見等軍備整備事項。」[2]台灣軍事科技發展,在於回應對安全威脅認知、國防戰略及建軍規劃間的密不可分關係。因此本文擬就台海戰略環境、台灣軍備政策與台灣軍備現代化目的等三個面向,檢視當前台灣軍事科技發展。
[1] 國防部,《中華民國 112 年國防報告書》,2023 年 9 月,頁 63,https://www-mnd-gov-tw-01-d3hddnfbecgmc7d0.a01.azurefd.net/newupload/NDR/112/112NDR.pdf。
[2] 國防部,《中華民國 112 年國防報告書》,頁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