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區域近年來成為美中競爭格局下的前線。相較於臺海、南海與東海,南太平洋並不是大國競爭可能的衝突熱點,然因其橫跨在夏威夷與澳洲之間的關鍵地理位置與接軌第二島鏈的海上交通要道、區域國家擁有廣闊的「專屬經濟區」(Exclusive Economic Zone)、豐富的海洋資源與關鍵礦物儲量,以及中國於該區域日益深化的交往,各界在關注第一島鏈動態的同時,亦會將南太平洋的安全情勢納入整體觀察。在此脈絡下,南太平洋國家選舉的趨勢與發展,牽動美中在此區域的動態權力平衡變化,格外重要。
2024 年為全球大選年,估計超過70 多個國家進行選舉,而南太平洋區域也不例外。隨著萬那杜(Vanuatu)於2023 年9 月完成國會大選,傾向中國的基爾曼(Sato Kilman)出任總理,我國友邦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於2023 年11 月完成國會大選,友臺的海妮(Hilda C. Heine)再次出任新任總統,2024 年將迎接大選的南太平洋國家包括吐瓦魯(Tuvalu)、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吉里巴斯(Kiribati)與帛琉(Palau)。換言之,不僅我國邦交國:吐瓦魯與帛琉將舉辦國會選舉,2019 年與臺灣斷交轉向中國的索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也將迎來大選,牽動美中在此區域的競爭。本文首先探析中國近年在南太平洋擴張的影響力,接著釐清美國與其盟國於該區域回防及鞏固勢力的舉措,最後分析美中競爭對南太平洋國家選舉影響之特點。研究發現,即便南太平洋國家強調整體的區域主義與自主性,不願被捲入美中大國的競爭之中,隨著美中競爭的激化,美國的回防無法大幅弱化中國在此區域的影響力,中國議題依舊成為南太平洋國家選舉的焦點議題,整體區域未來或將朝向偏好美國或偏好中國的「極化」(Polarization)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