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軍演驗證其資訊作戰計畫也測試台灣數位韌性
瀏覽數
2786
關鍵字:中共軍演、資訊作戰、數位韌性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面對中共恫嚇,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仍毅然於2022年8月2日抵台訪問,北京隨即對台片面經濟制裁,並透過新華社發布,環繞台灣劃定禁航區,並自8月4日起實施軍演。然而,在中共啟動實體軍事演習之前,網路攻擊與認知作戰結合的混合戰即已開打,並持續貫穿軍演期程。
中共藉軍演大肆操作灰色地帶混合戰作為
自8月2日開始,台灣多個政府機關與台電、桃園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官網就開始遭受超乎平常的網路攻擊。在挺住多波攻擊後,8月3日仍陸續傳出連鎖便利超商與台鐵車站的電子看板遭置入辱罵裴洛西字眼,該日攻擊量竟為平日23倍,且國防部與外交部網站於8月3日深夜及8月5日凌晨遭癱瘓。前揭網攻事件經初步調查,IP來自境外中、俄兩國,而中共長期資助的駭客團體APT27則迫不及待高調宣稱其為網攻主謀,聲稱已封鎖台灣6萬個網路裝置,要進一步對台灣政府與關鍵基礎設施發動網攻。
另一方面,中共藉軍事動員畫面、預判共軍懲台手段及共軍航艦動向在網路的流傳,讓實體軍事作為搭配網路虛假訊息的混合戰作為,在軍演前先行啟動,在網路流竄不少混淆視聽的影像。在宣布軍演後,中共期藉由演習禁航區環繞台灣,能產生類封鎖震懾效應;軍演開始後,則不免俗地套用幾年前的路數,公開機艦迫近台灣本島的影像,但老招用疲,收效甚微。此外,搭配演習科目及對其演練安排所衍生之解讀,尤其是長程火力投射穿越台灣上空,意圖仿效北韓對日本脅迫手法,期能以灰色地帶軍事行動與認知作戰混合搭配,不斷強化恫嚇威懾效應。
資訊作戰中最隱密的電戰,其實在軍演開始的前與後也已悄然展開,中共連日以無人機對我金門及東岸之侵擾,並藉各種試探方式,期能刺探蒐集我方偵測暨反制作為,然我軍不為所動,嚴守靜默原則,外島守軍並以諸如發射信號彈之非電子作為予以反制。中共連番運用無人機騷擾外島,也有意勾起近年來解放軍奪取我外離島之各種揣測或想定,期能藉此製造疑懼與恐慌。
此外,中共遂行認知作戰智庫北京大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8月5日刻意暴露,「美國5日共派出1架RC-135V電子偵察機、1架RC-135S電子偵察機、3架P-8A反潛機、1架E-3G空中預警機和1架U-2S高空偵察機,在6架空中加油機之支援下,前往台灣周邊空域,以加強監測蒐集中共軍演各項訊號與參數情報。」[1] 中共除藉此暗示其軍演之相關電子支援舉措,不論是5日為殲擊機、轟炸機隊擔任斥候的預警機、電子偵察機,或者是6日演練對陸打擊、對海突擊背後的「體系支撐」,[2] 都將不會輕易暴露其電子參數。中共更以此舉凸顯美軍之大動作刺探,同時為中共外交部5日宣布取消「美中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3] 預作打底鋪排。
借鑑烏克蘭戰事 解放軍驗證資訊作戰與阻援封鎖
自從2014年俄國發動混合作戰拿下克里米亞之後,戰前灰色地帶資訊作戰先行,以及在戰爭爆發後持續搭配實體軍事行動的混合戰方式,成為兩岸關注的衝突選項。2022年2月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發動一連串虛擬空間的認知作戰與網攻之後,實體世界則由演轉戰,對烏發動入侵戰爭。但烏克蘭自2014年後累積對抗俄羅斯之資訊作戰經驗,強化民心及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之應變與復原韌性,讓俄羅斯無論在輿論認知心理領域、還是網攻或電子攻擊等領域,都沒能佔到便宜。烏克蘭雖海路受阻,在戰力保存後仍有局部空優,加上與友盟陸路接壤,得確保外援運輸入境,進而得到低軌衛星通訊奧援,始終保有對外通訊發聲管道。
過去數年中共平日雖持續以軍機艦擾台以及軍演遂行武力脅迫與認知恫嚇、對台進行大規模網路攻擊與滲透及假訊息認知作戰運作統戰分化、對外進行戰狼外交與大外宣進行輿論脅迫,但中共與解放軍一直以來,並沒有一個機會能貼近實戰化地驗證其資訊作戰搭配軍事行動的聯合作戰,並從中評估作戰計畫之效益與缺失——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主要動用二砲,即現今火箭軍,其餘海、空、太空、電戰部隊均力有未逮,當年也還沒有網路攻擊這回事。
如今,以反制裴洛西訪台為由而大張旗鼓軍演恫嚇的機會,中共順勢運用汲取自烏俄戰爭的經驗教訓,加強區域拒止以阻絕外援。中共首先演練戰前運用進階持續威脅及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關鍵基礎設施、尤其是針對能製造恐慌、疑懼等認知作戰效應的政府網站、電網,但在未能切斷電力而民間通訊網路維持運行狀況下,以網攻、社媒、官媒及外宣散布大量混淆視聽、恫嚇民心的訊息。緊接著揭開攻擊序幕的,是解放軍演練太空結合火箭軍之飛彈火箭精準投射,後續海空軍結合太空與電戰之海空截擊暨對陸上指管通情監偵感知之打擊,以驗證「類封鎖」之區域拒止震懾效果。在此同時,網攻與認知作戰仍持續,並配合宣揚火力打擊成效、針對台方或美日等國輿情做出反應,驗證資訊作戰貫穿全程的作為與效應。
台灣社會正視並提升數位韌性
中共軍演對台肆無忌憚地遂行網攻與認知作戰,一方面等於證實台灣政府一直大聲呼籲必須謹慎因應的中共網攻及認知作戰威脅,讓台灣民眾短期間內意識到加強媒體識讀、網安防護與全民心防之重要,無形中提升台灣的整體戰備與心理認知韌性;另一方面,中共網攻除驗證台灣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之資安防護,也讓台灣政府、企業及民眾未來或能屏除政治意識形態紛爭,正視並檢視資通訊軟硬體供應鏈安全,這樣一來,將有助於近期內加速提升台灣數位韌性,以因應境外敵對勢力的資訊作戰威脅。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面對中共恫嚇,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仍毅然於2022年8月2日抵台訪問,北京隨即對台片面經濟制裁,並透過新華社發布,環繞台灣劃定禁航區,並自8月4日起實施軍演。然而,在中共啟動實體軍事演習之前,網路攻擊與認知作戰結合的混合戰即已開打,並持續貫穿軍演期程。
中共藉軍演大肆操作灰色地帶混合戰作為
自8月2日開始,台灣多個政府機關與台電、桃園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官網就開始遭受超乎平常的網路攻擊。在挺住多波攻擊後,8月3日仍陸續傳出連鎖便利超商與台鐵車站的電子看板遭置入辱罵裴洛西字眼,該日攻擊量竟為平日23倍,且國防部與外交部網站於8月3日深夜及8月5日凌晨遭癱瘓。前揭網攻事件經初步調查,IP來自境外中、俄兩國,而中共長期資助的駭客團體APT27則迫不及待高調宣稱其為網攻主謀,聲稱已封鎖台灣6萬個網路裝置,要進一步對台灣政府與關鍵基礎設施發動網攻。
另一方面,中共藉軍事動員畫面、預判共軍懲台手段及共軍航艦動向在網路的流傳,讓實體軍事作為搭配網路虛假訊息的混合戰作為,在軍演前先行啟動,在網路流竄不少混淆視聽的影像。在宣布軍演後,中共期藉由演習禁航區環繞台灣,能產生類封鎖震懾效應;軍演開始後,則不免俗地套用幾年前的路數,公開機艦迫近台灣本島的影像,但老招用疲,收效甚微。此外,搭配演習科目及對其演練安排所衍生之解讀,尤其是長程火力投射穿越台灣上空,意圖仿效北韓對日本脅迫手法,期能以灰色地帶軍事行動與認知作戰混合搭配,不斷強化恫嚇威懾效應。
資訊作戰中最隱密的電戰,其實在軍演開始的前與後也已悄然展開,中共連日以無人機對我金門及東岸之侵擾,並藉各種試探方式,期能刺探蒐集我方偵測暨反制作為,然我軍不為所動,嚴守靜默原則,外島守軍並以諸如發射信號彈之非電子作為予以反制。中共連番運用無人機騷擾外島,也有意勾起近年來解放軍奪取我外離島之各種揣測或想定,期能藉此製造疑懼與恐慌。
此外,中共遂行認知作戰智庫北京大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8月5日刻意暴露,「美國5日共派出1架RC-135V電子偵察機、1架RC-135S電子偵察機、3架P-8A反潛機、1架E-3G空中預警機和1架U-2S高空偵察機,在6架空中加油機之支援下,前往台灣周邊空域,以加強監測蒐集中共軍演各項訊號與參數情報。」[1] 中共除藉此暗示其軍演之相關電子支援舉措,不論是5日為殲擊機、轟炸機隊擔任斥候的預警機、電子偵察機,或者是6日演練對陸打擊、對海突擊背後的「體系支撐」,[2] 都將不會輕易暴露其電子參數。中共更以此舉凸顯美軍之大動作刺探,同時為中共外交部5日宣布取消「美中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3] 預作打底鋪排。
借鑑烏克蘭戰事 解放軍驗證資訊作戰與阻援封鎖
自從2014年俄國發動混合作戰拿下克里米亞之後,戰前灰色地帶資訊作戰先行,以及在戰爭爆發後持續搭配實體軍事行動的混合戰方式,成為兩岸關注的衝突選項。2022年2月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發動一連串虛擬空間的認知作戰與網攻之後,實體世界則由演轉戰,對烏發動入侵戰爭。但烏克蘭自2014年後累積對抗俄羅斯之資訊作戰經驗,強化民心及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之應變與復原韌性,讓俄羅斯無論在輿論認知心理領域、還是網攻或電子攻擊等領域,都沒能佔到便宜。烏克蘭雖海路受阻,在戰力保存後仍有局部空優,加上與友盟陸路接壤,得確保外援運輸入境,進而得到低軌衛星通訊奧援,始終保有對外通訊發聲管道。
過去數年中共平日雖持續以軍機艦擾台以及軍演遂行武力脅迫與認知恫嚇、對台進行大規模網路攻擊與滲透及假訊息認知作戰運作統戰分化、對外進行戰狼外交與大外宣進行輿論脅迫,但中共與解放軍一直以來,並沒有一個機會能貼近實戰化地驗證其資訊作戰搭配軍事行動的聯合作戰,並從中評估作戰計畫之效益與缺失——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主要動用二砲,即現今火箭軍,其餘海、空、太空、電戰部隊均力有未逮,當年也還沒有網路攻擊這回事。
如今,以反制裴洛西訪台為由而大張旗鼓軍演恫嚇的機會,中共順勢運用汲取自烏俄戰爭的經驗教訓,加強區域拒止以阻絕外援。中共首先演練戰前運用進階持續威脅及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關鍵基礎設施、尤其是針對能製造恐慌、疑懼等認知作戰效應的政府網站、電網,但在未能切斷電力而民間通訊網路維持運行狀況下,以網攻、社媒、官媒及外宣散布大量混淆視聽、恫嚇民心的訊息。緊接著揭開攻擊序幕的,是解放軍演練太空結合火箭軍之飛彈火箭精準投射,後續海空軍結合太空與電戰之海空截擊暨對陸上指管通情監偵感知之打擊,以驗證「類封鎖」之區域拒止震懾效果。在此同時,網攻與認知作戰仍持續,並配合宣揚火力打擊成效、針對台方或美日等國輿情做出反應,驗證資訊作戰貫穿全程的作為與效應。
台灣社會正視並提升數位韌性
中共軍演對台肆無忌憚地遂行網攻與認知作戰,一方面等於證實台灣政府一直大聲呼籲必須謹慎因應的中共網攻及認知作戰威脅,讓台灣民眾短期間內意識到加強媒體識讀、網安防護與全民心防之重要,無形中提升台灣的整體戰備與心理認知韌性;另一方面,中共網攻除驗證台灣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之資安防護,也讓台灣政府、企業及民眾未來或能屏除政治意識形態紛爭,正視並檢視資通訊軟硬體供應鏈安全,這樣一來,將有助於近期內加速提升台灣數位韌性,以因應境外敵對勢力的資訊作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