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實」為基礎的烏克蘭心戰策略
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 劉姝廷政策分析員
關鍵字:心戰、資訊揭露、情感認知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2年3月2日,俄羅斯首度公布自2月24日以來俄軍在俄烏戰爭中的傷亡人數。[1] 此前,烏克蘭內政部於2月26日建立以「尋找」(ищи своих)為名的網站、YouTube頻道及Telegram群組,即時更新俄軍死傷與戰俘的資訊、照片與影音。[2]就此舉而言,烏克蘭建構以「事實」為基礎的溝通平台,以「協助俄軍家屬指認」為訴求,不僅牽動俄烏雙方的民心士氣,更帶動媒體從中再挖掘「故事」,得到國際輿論對烏克蘭人道「倡議」的支持,其中富含多層次心戰策略的運用。
烏克蘭以單純的「事實」發揮加乘效果
烏克蘭這套以「事實」為基礎的心戰策略有以下特點:一是公開的揭露。烏克蘭除架設主題網站,並根據俄烏民眾閱聽習慣與作戰需求,透過具影像(YouTube)與通訊(Telegram)特性的社群媒體傳播;二是如實的陳述。該網站與社群媒體以發布俄軍證件照片、戰俘自述影片等無修飾、無剪輯的客觀資料為主,烏克蘭並稱上傳內容經嚴格查核;三是即時的整合。烏克蘭強調平台訊息將不斷更新,並提供專線與專用信箱以供俄軍家屬即時查詢,反映其資訊整合的數位能力。
在「事實」的基礎上,國際媒體與烏克蘭其他單位扮演傳遞「故事」與對外「倡議」的角色。傳播研究存在「事實」、「故事」與「倡議」不同面向的新聞學精神傳統。[3] 「尋找」網站僅提供關於戰俘與亡者的「事實」,但媒體則透過訪問俄軍家屬,產製其觀看網站資訊方知家人上戰場的驚恐「故事」,由此擴大心戰效果,烏克蘭此舉亦含有對外主張道德與人道關懷的「倡議」成份,例如烏克蘭外交部對此表示:「與普欽那些法西斯分子不同,我們烏克蘭人並沒有對母親們與其被俘的孩子發動戰爭」。[4]
資訊揭露影響不同受眾的心理與情感
烏克蘭此套策略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發揮多層次的心戰效果。對於力抗俄方戰火的烏克蘭軍民而言,呈現俄軍的敗退以鼓舞人心;對於強勢侵略的俄國領導與軍方來說,則帶有威嚇的警示意味;對於背負戰爭壓力的俄羅斯社會而論,俄軍傷亡與戰俘資訊的揭露,不僅會削弱俄羅斯民眾對入侵的支持,更將引發民心動盪;對於廣大國際社會的主流輿論而言,此舉則強化了對烏克蘭人道形象的支持及對俄羅斯強行侵略與罔顧生命的撻伐。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國家的心戰操作,大多著重「國家」或「民族」等意識形態的層面,例如普欽強調「大俄羅斯」、「大斯拉夫」的民族主義論述。此次烏克蘭則以「家人」的親情,連結俄羅斯與國際社會,例如烏克蘭國防部於3月2日發文:「傳達給成千上萬悲慘的俄羅斯母親們,告訴媽媽們,他們的兒子已在烏克蘭被捕,但烏克蘭決定將這些被俘虜的俄國士兵,還給他們的母親」。[5] 可見烏克蘭的心戰策略已深入到至親情感的層次,不僅可能時刻牽動俄羅斯的軍心,並可輕易觸發一般大眾對此的情感認知。
台灣宜強化心戰的關鍵條件與策略
建立以「事實」為基礎的心戰策略,有以下關鍵條件:首先,公開揭露的根基在於戰時具備穩定的網路軟硬體傳輸設備與平台,以及精準鎖定受眾的媒體使用習慣與管道,例如「尋找」網站隨後被俄羅斯封鎖,但在俄羅斯民眾常用的Telegram上,群組仍持續傳遞訊息;其次,如實陳述由政府部會合作所支撐,例如此次由烏克蘭內政部取得戰場實況資料,並經國防部與外交部發言接續發揮效應;再者,即時整合有賴民間力量的配合,在公私協力下,充分獲得人員和技術的支援,掌握戰場的動態資訊。
前揭烏克蘭心戰策略提供同處軍事強權威脅下的台灣重要啟示。就心戰的形式內容而言,褪去設計包裝與聲光效果的心戰宣傳,以「事實」揭露方式傳達心戰訊息,或可增加訊息的真實性與可信度,由此強化心戰的說服效果。以心戰的情感訴求來說,台灣在中共欲武力犯台的情境下,亦可訴諸「家人」的情感連結,尤其中共過去嚴格實行一胎化政策,亦有報告指出,將家中獨生子女派上戰場為中國文化自古以來的大忌,[6] 此策略或可成為動搖中共軍心的重要手段。
關鍵字:心戰、資訊揭露、情感認知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2年3月2日,俄羅斯首度公布自2月24日以來俄軍在俄烏戰爭中的傷亡人數。[1] 此前,烏克蘭內政部於2月26日建立以「尋找」(ищи своих)為名的網站、YouTube頻道及Telegram群組,即時更新俄軍死傷與戰俘的資訊、照片與影音。[2]就此舉而言,烏克蘭建構以「事實」為基礎的溝通平台,以「協助俄軍家屬指認」為訴求,不僅牽動俄烏雙方的民心士氣,更帶動媒體從中再挖掘「故事」,得到國際輿論對烏克蘭人道「倡議」的支持,其中富含多層次心戰策略的運用。
烏克蘭以單純的「事實」發揮加乘效果
烏克蘭這套以「事實」為基礎的心戰策略有以下特點:一是公開的揭露。烏克蘭除架設主題網站,並根據俄烏民眾閱聽習慣與作戰需求,透過具影像(YouTube)與通訊(Telegram)特性的社群媒體傳播;二是如實的陳述。該網站與社群媒體以發布俄軍證件照片、戰俘自述影片等無修飾、無剪輯的客觀資料為主,烏克蘭並稱上傳內容經嚴格查核;三是即時的整合。烏克蘭強調平台訊息將不斷更新,並提供專線與專用信箱以供俄軍家屬即時查詢,反映其資訊整合的數位能力。
在「事實」的基礎上,國際媒體與烏克蘭其他單位扮演傳遞「故事」與對外「倡議」的角色。傳播研究存在「事實」、「故事」與「倡議」不同面向的新聞學精神傳統。[3] 「尋找」網站僅提供關於戰俘與亡者的「事實」,但媒體則透過訪問俄軍家屬,產製其觀看網站資訊方知家人上戰場的驚恐「故事」,由此擴大心戰效果,烏克蘭此舉亦含有對外主張道德與人道關懷的「倡議」成份,例如烏克蘭外交部對此表示:「與普欽那些法西斯分子不同,我們烏克蘭人並沒有對母親們與其被俘的孩子發動戰爭」。[4]
資訊揭露影響不同受眾的心理與情感
烏克蘭此套策略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發揮多層次的心戰效果。對於力抗俄方戰火的烏克蘭軍民而言,呈現俄軍的敗退以鼓舞人心;對於強勢侵略的俄國領導與軍方來說,則帶有威嚇的警示意味;對於背負戰爭壓力的俄羅斯社會而論,俄軍傷亡與戰俘資訊的揭露,不僅會削弱俄羅斯民眾對入侵的支持,更將引發民心動盪;對於廣大國際社會的主流輿論而言,此舉則強化了對烏克蘭人道形象的支持及對俄羅斯強行侵略與罔顧生命的撻伐。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國家的心戰操作,大多著重「國家」或「民族」等意識形態的層面,例如普欽強調「大俄羅斯」、「大斯拉夫」的民族主義論述。此次烏克蘭則以「家人」的親情,連結俄羅斯與國際社會,例如烏克蘭國防部於3月2日發文:「傳達給成千上萬悲慘的俄羅斯母親們,告訴媽媽們,他們的兒子已在烏克蘭被捕,但烏克蘭決定將這些被俘虜的俄國士兵,還給他們的母親」。[5] 可見烏克蘭的心戰策略已深入到至親情感的層次,不僅可能時刻牽動俄羅斯的軍心,並可輕易觸發一般大眾對此的情感認知。
台灣宜強化心戰的關鍵條件與策略
建立以「事實」為基礎的心戰策略,有以下關鍵條件:首先,公開揭露的根基在於戰時具備穩定的網路軟硬體傳輸設備與平台,以及精準鎖定受眾的媒體使用習慣與管道,例如「尋找」網站隨後被俄羅斯封鎖,但在俄羅斯民眾常用的Telegram上,群組仍持續傳遞訊息;其次,如實陳述由政府部會合作所支撐,例如此次由烏克蘭內政部取得戰場實況資料,並經國防部與外交部發言接續發揮效應;再者,即時整合有賴民間力量的配合,在公私協力下,充分獲得人員和技術的支援,掌握戰場的動態資訊。
前揭烏克蘭心戰策略提供同處軍事強權威脅下的台灣重要啟示。就心戰的形式內容而言,褪去設計包裝與聲光效果的心戰宣傳,以「事實」揭露方式傳達心戰訊息,或可增加訊息的真實性與可信度,由此強化心戰的說服效果。以心戰的情感訴求來說,台灣在中共欲武力犯台的情境下,亦可訴諸「家人」的情感連結,尤其中共過去嚴格實行一胎化政策,亦有報告指出,將家中獨生子女派上戰場為中國文化自古以來的大忌,[6] 此策略或可成為動搖中共軍心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