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政

中共二十大政治局常委組成規模變異的推估
瀏覽數
2525
2022.10.12
作者
侍建宇 (封面)
國家安全研究所 侍建宇 副研究員

關鍵字:中共二十大、政治局常委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如果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22年10月16日獲得中國共產黨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成為自毛澤東以來最威權的領導人,徹底廢除前任胡錦濤和江澤民的集體領導限制,那將是中共政體演變的一個轉捩點。但是在二十大召開之前,有幾個推估原則值得觀察:

第一、中共內部是否有實質的「反習近平」力量存在?


如果仍有「反習勢力」存在,二十大後的政治局常委人事,很可能到現在都沒有定案,或說只有可能人選。如果沒有「反習勢力」存在,習近平完全可以主導人事,政治局常委名單就只有微調的機會。換句話說,這個名單可能就已經底定。

過去中共十八大與十九大,不同國際媒體就被「餵消息」,像是《路透社》與《南華早報》,很早就公開名單。通常「雖不中亦不遠」,象徵中共頂層權力有共識並團結。

如果有「反習勢力」存在,現在他們在習近平的監管下,當然難以有效集結,只能在重要聚會與會議上發難並票決。這過程應該有三次機會對中共二十大進行實質影響;那就是北戴河會議、中共中央七中全會以及二十大當場對決。

北戴河會議已經在夏季結束,無論有否對決,最後有否決議,從現在看來,要不是決議沒有被遵守,就是議而不決。簡單來講,北戴河會議可能提供了一個眾家派系意見交流的機會,當時中共內部不同勢力共同或分別進行共識凝聚。藉宋平之口[1],或李克強[2]在不同的時機製造輿論,當然都有某種政治目的。

無論如何,如果有「反習勢力」存在,又會否在二十大會場直接對決,現在應該觀察二十大主席團名單。看看這些主席團成員是否兼含主要派系,有無可能發難與票決,應有些端倪。

第二、可能只有五常委,不是七或九常委的政治局常委會嗎?


中共領導換屆之際,總有各種推測與分析,通常都在猜測中共政治局常委人選名單,以及派系走勢。[3] 但是二十大詭譎之處,過去幾屆政治局常委名單的風聲通常在大會召開的半年到三個月前就開始瘋傳,今年似乎冷靜地令人難受。

不過網路與社交媒體群組卻出現了政治局常委規模的臆測,一個小常委會與大常委會之爭。[4]

如果政治局常委的規模維持七人,或甚至擴大變成九人,可以被詮釋或推測成,一方面可能習近平還是願意與其他派系共享權力,另一方面更可能的是,習近平要扮演袁世凱的角色,居高臨下。就像民國初年當時有直系和皖系之鬥,但是他們不能,也沒有資格挑戰袁世凱。

但是如果政治局常委縮小,變成五人,那就變成是一個權力集中的戰鬥小組。這就可能有兩個意涵:表面上看,習近平大權在握,可以呼風喚雨為所欲為;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也等於是一個中共權力高層妥協。一個例外之舉,目的是讓習近平連任來完成某些特殊任務,那些之前中共領導人想做或不敢作的事情,例如像是中美決裂後的「武統台灣」。換句話說,五人小常委會這是一種「破格」,如果習近平沒有完成些任務,也就沒有未來,沒有二十一大再連任的機會。

七人或九人的政治局常委名單可以再派系分贓與對決,人選豐富。但是五人常委名單,推估與傳出的版本就是:習近平、汪洋、李克強、丁薛祥、胡春華,常委職務只剩總書記、總理、人大、政協、書記處書記。習與丁主導,汪與李監察,胡扮演「儲君」學習的角色。

再回到「武統台灣」的議題上,關鍵在於台海戰爭真有可能嗎?美國國會議長裴洛西來訪後,儘管中美對峙,對於北京來說,攻打台灣就是與美國直接戰爭。在美國與北約的協助下,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陷入泥沼,就算到2027年,中國解放軍真有信心能打贏有美軍協助的台灣國軍嗎?

政治局常委維持現狀仍為最理性務實的推斷,但是不能排除因為「反習勢力」的集結,情況會有變異,出現常委規模丕變的情況。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