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政

中國政協增設「環境資源界」之意涵
瀏覽數
917
2023.02.22
作者
洪銘德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洪銘德 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中國政協、環境資源界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3年2月7日,《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指出,中國所公布之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中出現了「環境資源界」,此為1993年第八屆全國政協設立「經濟界」以來,全國政協首次增加新的界別。[1] 同時,此次並將「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兩者合併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因此,雖然新增一個界別,但因上述兩者合併,界別總數仍維持34個。由於「環境資源界」為新增之界別,且擁有85位委員,特別引起外界關注,以下將說明中國政協新增「環境資源界」的意涵。

首度設立「環境資源界」宣示中國高度重視環境資源保護工作


「界別」也就是類似所謂的「委員會」,「界別」這一用法首次出現於1988年全國政協六屆十七次常委會會議中,且第一次正式於2004年3月全國政協第十屆第二次會議通過的政協章程修正案中被使用,意指所有的政協參加單位。[2]全國政協界別的調整通常是反映當前中國所要推動的政策重點,例如為配合改革開放之相關政策推動,第六屆全國政協即增設「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和「港澳同胞」兩個界別。[3] 同時,為了配合中央所做出的界別調整,地方政府公布之新一屆政協委員亦增設「環境資源界」或是「資源環境界」。然而,早在2020年全國政協就已開始進行相關籌備工作,因為第十三屆人口資源委員會於該年度之工作綜述內容即明確指出「積極推進增設資源環境界別的後續工作」。[4] 可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面臨著極大的環境資源問題壓力,例如垃圾圍城、空氣以及水質汙染等問題;又中共20大報告不僅將「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域性變化」視為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之一,並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視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涵之一,強調中國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由於環境與資源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且成立「環境資源界」亦有助於實踐習近平所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成為中國的重要課題之一,新增「環境資源界」充分體現中國宣示重視環境資源保護工作的決心。

委員來自多個領域能否有助於落實環境保護相關政策仍有待觀察


由於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不僅可以滿足民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且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亦利於經濟持續發展,中國特別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其中,習近平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即特別指出「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中國政協首度設立「環境資源界」以利於推動相關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工作。因此,85位委員的背景涵蓋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城市規劃、海洋、林業、地質、化學、建築、氣象、交通、法學等領域。[5] 且委員主要由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官員、能源化工領域之國企管理人員、院士及大學教授等所組成。[6] 然而,委員的專長領域與工作背景雖和環境資源保護皆有所關聯,但因中國面臨的環境資源問題與挑戰並非一朝一夕即可獲得解決,且委員來自於多個領域,涉及的次領域也不一樣,使得彼此關注的議題也許不盡相同,能否有效整合相關議題並提出合理建議,仍有待持續觀察。

綜上所述,中國政協透過成立「環境資源界」來宣示中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然因委員有著於不同的領域背景,是否能夠有效整合各方意見以利於落實相關政策,則必須視其後續運作成果而定。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