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作戰

由中共軍演檢視其飛彈打擊能力
瀏覽數
46918
2022.08.18
作者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舒孝煌 副研究員



關鍵字:東風飛彈、台海危機、中共軍演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在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際,中共大動作宣布在台周邊實施軍事演習,8月4日首日即對台灣北部的基隆外海2處區域、高雄外海,花蓮東部海域、巴士海峽,以及平潭至新竹間跨越中線海域,實施「遠火」及「常導」實彈射擊。

中共對台周邊海域發射彈道飛彈


依國防部新聞稿,中共發射了11枚飛彈,以東風15B最多,發射地點在3處,其中2處在浙江及福建沿海,1處在江西。這些應均屬於火箭軍部署於東部戰區61基地,下轄7個旅,駐地包括江西樂平、浙江金華、江西贛州、福建永安、廣東梅州、安徽石台及祁門等地,配備短程及中程戰術飛彈。[1]

國軍對飛彈威脅的偵測,主要依賴樂山的AN/FPS-115「鋪路爪」(PAVE PAWS)長程預警雷達, [2]偵測距離可達4,000公里。日本防衛省則發布偵測到的9枚飛彈的彈著點。其中有5枚落在日本的專屬經濟區。日本目前用於偵測彈道飛彈的預警雷達,為4座J/FPS-5預警雷達,設置在沖繩的J/FPS-5雷達,具3面相位陣列雷達,在L/S波段操作,偵測距離達2,000公里,可覆蓋日本本土及中國大陸東部區域,另外其金剛級及愛宕級護衛艦上的AN/SPY-1D(V)相位陣列雷達,也可輔助由海上偵測來襲目標。

火箭軍「常導」角色


2015年中共實施軍改後,將第二砲兵提升為獨立的「火箭軍」,其組成包括核飛彈部隊、常規(傳統彈頭)飛彈部隊、保障部隊等,下轄飛彈基地。依2019年中共「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火箭軍的任務是「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要求,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加強中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建設,增強戰略制衡能力」。 [3]

傳統飛彈任務包括對敵方重要目標實施火力突擊、協同空軍奪取制空權,協同海軍奪取制海權、協同陸軍奪取陸上作戰主動權、實施傳統威懾等。具體的任務包括突擊敵指揮中心、通訊樞紐、雷達站、敵飛彈陣地、空軍及海軍基地、登陸場、空降場、鐵路集結場、橋樑、兵力集結點、後勤基地、能源設施、電力中心;突擊敵航空母艦戰鬥群;實施傳統軍事威懾,目的在癱瘓敵指揮體系、削弱敵軍事實力及持續作戰能力、敵造成心理震撼,動搖作戰決心,以及遏止強權軍事干預。 [4]

台海危機中運用的短、中程彈道飛彈


中共彈道飛彈約可分為短程(1000公里以內)、短中程(1000至3000公里)、長中程(超過3000公里)、洲際飛彈等,目前用於威脅台灣的飛彈種類,可能包括東風11型短程飛彈,射程約300至600公里;東風15型短程飛彈,射程600至900公里,最新的東風15C採慣性導引、GPS(或北斗衛星)導引,終端控制;東風16中程彈道飛彈,射程約1,200至1,500公里。這些飛彈均為兩截式,採用固態燃料,發射準備時間可以大幅縮短,並採用8輪或10輪運輸車,進行山區或平面道路機動。以東風11為例,其發射車為萬山特種車輛集團生產的WS2400運輸車,由1980年代俄製MAZ543發展而來。 [5]

飛彈旅是火箭軍的基本作戰單位,下轄4至6個發射營,是基本火力單位,每一個營有6輛發射車,另包括其他作戰支援單位。 [6]傳統飛彈部隊強調機動部署能力,平時部署於作戰區的隱蔽處所,部分部署於遠離戰區的隱蔽區域,僅少量部隊配置於預定作戰區域,作為應急使用,減少整體暴露兵力,戰時再進行機動展開。機動部署時強調要確保通信及指揮協同,並回報部署位置,確保飛彈部隊與配屬部隊行動能協同一致。 [7]

雖然機動部署,但考量任務命令、武器射程、隱蔽及機動,發射陣地通常採預先配置,但隨戰況變化保持主動,其部署採3梯次,第1梯次為發射車,部署在發射區域,第2梯次為技術保障單位,部署在庫儲及備彈轉運站,第3梯次為後續支援部隊。火箭軍指揮所設於加固碉堡內,未來將建機動指揮中心。其指揮及管制,考量到軍改後戰略支援部隊亦獨立成單一軍種,應是由指揮所綜合運用戰支部隊、其他軍種及其他情報手段,協助提供情資並進行分析,做為目標標定的依據。而目標選定,也要依賴指揮官決心,以及對全般戰役的配合及輔助作用而定。

傳聞使用東風17極音速飛彈應非事實


有大陸專家指出,此次軍演也使用東風17極音速飛彈,其射程約3,000公里,被認是另一種可用於打擊美國航空母艦的長程反艦武器。極音速指以超過音速5倍速度在大氣中飛行,東風17的彈頭採乘波體(Wave Rider)設計,可藉壓縮升力及震波飛行,在彈道中途多次變軌飛行,而非僅是以抛物線下墜,其軌跡難以推算。目前美方亦認為極音速飛彈仍難以偵測,對現有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是一大挑戰,需發展新的方式加以偵測及攔截。然而其製造成本可能較高,且射程達較遠,應未在此次飛彈危機中運用。

飛彈攻擊的戰略意涵


中共較偏好運用長程武器如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而非機載的短程精準炸彈。在不同的想定或研究中,都認為中共不論在大規模、中等或小規模的衝突中,首先運用的武器必然都是彈道飛彈,這是中共在海、空兵力不具優勢時,奪取制空、制海權的重要保證,當敵方空軍基地受損後,較容易奪取制空權,再利用空中優勢打擊敵方海軍並進而奪取制海權,接著利用制空及制海的優勢實施三棲登陸,達成戰役目的。 [8]即使中共近年海、空軍軍力大幅提升,但仍較偏好空射或陸基長程飛彈,而非機載精準武器,顯示中共可能自認在奪取制空權時,其空軍精準打擊能力仍然有限,目前擔任殺手鐧角色的精準打擊任務,大部分仍由火箭軍擔負。[9]

但長程距外武器不如機載導引武器精準,價格昂貴,彈頭破壞力有時與較小型的攻擊目標也不相稱,且無法攻擊移動目標。中共第5代戰機若順利量產服役並完成戰備,加上殲16D、高新系列電戰機輔助實施防空制壓,應可逐漸擔負先頭打擊角色,不過長程武器對敵方軍事基地的攻擊,對解放軍而言,仍是低成本、低風險的作戰方式。

PHL-191長程多管火箭


在平潭發射的長程多管火箭(遠火),應為PHL-191,此為解放軍陸軍所擁有的長程打擊火力,中共軍工集團發展的長程多管火箭有多種型式,但解放軍採用的是北方工業集團發展的AR-5長程火箭,制式編號為PHL-191,其中P為砲、H為火箭、L為輪型,取拼音首字的縮寫。該型輪型多管火箭有2種火箭,分別為火龍280,口徑為370公厘,射程涵蓋60公里至300公里範圍;火龍280A,口徑為750公厘,射程可達500公里,採北斗衛星定位導引及氣動力舵面,可修正彈道,誤差圓周在30公尺內。此類長程火箭因數量多,成本較低,精準打擊能力提升,將會逐步取代短程飛彈,執行戰術打擊任務,因此未來應考慮研發與部署短程防禦能力,應付長程火箭等新興威脅。

彈道飛彈防禦課題


國軍現有的愛國者2、3型飛彈、天弓3型飛彈,都具一定防禦能力,主要是針對具有威脅的來襲飛彈,在彈道末端加以攔截,對付目標將是以東風11、東風15等短程飛彈為主。中共用於打擊遠距海上目標的飛彈,包括東風21D及東風26,未來可能會以東風17極超音速飛彈打擊航空母艦。中、長程飛彈即使越過台灣上空,因其在彈道重返階段高度甚高,對地面目標亦不具威脅,並非現有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攔截目標,並無攔截必要。極音速武器亦不至於用在台海戰役,但不排除將來類似概念普及化後,成為台灣的新威脅。

此次台海危機,正好可讓國軍檢驗現有飛彈防禦體系的防禦與偵測能力。另外,未來亦可考慮在主戰艦艇上建制海上飛彈偵測與防禦能力,擴大飛彈防禦範圍,增加飛彈防禦及保護的範圍。

另外,除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外,亦需結合隱蔽、分散、機動、備援等等方式,保存國軍戰力。重要關鍵設施如預警雷達,應強化飛彈或無人機攻擊的保護,增加其存活性;並增加機動雷達及機動防空系統部署、備用機動陣地的開發及經營,平時實施常態部署,戰時可迅速進入戰備狀態,以確保維持作戰時的反擊與防禦能力。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