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情勢

15屆珠海航展展出中共新戰機意涵
瀏覽數
1063
2024.11.29
作者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舒孝煌 副研究員

15屆珠海航展展出中共新戰機意涵

關鍵字:殲35、中共空軍、珠海航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中共空軍在15屆珠海航展中,展出新5代戰機殲35A、彈射型艦載戰機殲15A、以模型展出的殲20S、採全翼式匿蹤設計的彩虹7無人機、雙尾蠍衍生型、可發射蜂群無人機的九天無人機、採優異匿蹤設計的無偵10等,俄羅斯也派出其第5代戰機Su-57,以及使用Su-35的俄羅斯勇士隊特技小組參加。

一、殲35A是「橫空出世」?


中共空軍副司令俞慶江曾在中共試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後,於9月25日宣布,珠海航展還有另一型戰機要公開。11月珠海航展前夕,中國軍網公開殲35A的高解析度官方照片,而在11月22日終於在珠海航空展中開幕日中亮相,但只進行短暫飛行表演,未降落機場,仍保持神秘。

這架殲35A由特徵上研判,與2年前公開的殲35,由機翼、起落架等設計觀察,顯然是同一型戰機衍生的空軍型與海軍型,其發展方向類似美國或其他國家如法國、俄羅斯,在基本機體設計上(外部構型及機體結構)求取最大程度共通性,但保留兩軍種任務特性的需要。

殲35發展起源應是2012年研發的FC-31,當時曾稱殲31,2016年出現過另一型原型機,後來在歷次珠海航展一直出現後續改良的模型,不過都未獲中共解放軍接受。一直有傳聞指出,中共海軍將選擇FC-31作為發展第五代艦載機的基礎。然而無法確定其發展情況。

直到2021年10月,首架殲35原型機試飛,與先前有明顯不同的是機體具艦載機特徵,包括加大的主翼及水平尾翼、強化的起落架及鼻輪彈射桿、加大的機體背部、駝峰(座艙背後的隆起),還有更多的感測器等。[1] 2022年時,美國媒體報導網路出現的殲35清晰照片,能更清楚觀察前述的艦載機特徵。[2]

時隔兩年後的本屆珠海航展,空軍型才正式亮相,媒體稱其為殲35A。相較於海軍型,空軍型的起落架顯然採輕量型設計,與海軍型採高升力設計的後緣襟翼及副翼設計不同,空軍型主翼後緣採空軍型戰機流行的襟副翼設計,F-16及Su-27∕殲11∕殲16均採用類似的設計,以獲得最佳可操控性,並減少重量,其他尚包括展弦比較短的主翼等。此外,其他機體特徵與海軍型均接近或相同,顯示這兩型戰機應享有最大程度的互通性。

若加上先前FC-31∕殲31的發展時程,顯示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簡稱瀋飛)可能已投入十年以上時間與資源研發此一海空軍通用型戰機。由於空軍型的殲11、殲16,與海軍型的殲15及殲15T,均由瀋飛所研發,已具設計及生產海、空軍通用型戰機的經驗,特別是艦上起降條件較陸地起降更為嚴苛,顯然瀋飛要較成飛更具發展經驗。

殲35A為中型戰機,具有無邊界層超音速進氣道,雙發動機,應該具備機腹彈艙,機翼則採V型雙垂尾、主機及尾翼的傳統式配置,顯示該機與世界上其他五代戰機一般,設計上兼顧飛行可操縱性及匿蹤的需要。另外機體也具備光滑的外表,顯然在匿蹤設計上特別考究,其他如機體邊緣的對稱、鋸齒狀設計的邊緣等,另外應可能在發展後期使用吸收雷達波塗料等,將更有助於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

根據早期資料,FC-31長17.3公尺、翼展11.5公尺,最大起飛重量28噸,作戰半徑1,200公里,這些資訊未必適用於殲35,但可能差異不大。[3] FC-31使用俄製的RD33發動機,但後來中共逆向仿製渦扇13發動機,據說其目標是配備渦扇19,其推力及大小與EJ200或F414發動機類似。一些數字指出,其兩具發動機可提供約4萬2千磅推力,略遜於F-35一具F135發動機的4萬3千磅,但其機體設計優異,應可提供較F-35為優的飛行性能。

二、以有限資料研判殲35A戰力


殲35A 可能會使用與改進型殲20A類似的複雜航電設備,包括AESA雷達、感測器、電子支援措施等。機首下方的光電∕紅外線感測器和飛機周圍的各種感測器,也可提供完整的360度圓周覆蓋。駕駛艙可見廣角式抬頭顯示器,但也可能提供類似殲20的頭盔顯示器,以及寬銀幕顯示器的現代化玻璃座艙也有可能運用。

仍需觀察的是殲35的機腹內置彈艙尺寸。傳言指出殲35的彈艙可能與殲20相同。殲20武器艙深度不如F-35A/C,能使用通用的武器艙幾何形狀,可實現更高效率的武器發展、配備和發射投擲測試。

共軍可能在為殲20和殲35發展新型空對空和空對地打擊武器。本次珠海航展出現一種「新型」空對空武器,為霹靂15E的折疊尾翼版本,這是霹靂15超視距空對空飛彈的出口型。折疊彈翼可能增加攜彈量,讓殲20和殲35能夠攜帶6枚飛彈,現有的固定尾翼只有4枚。折翼型霹靂15傳聞已有一段時間,不清楚是否會補充或取代固定尾翼型的生產。另也可能在發展新一代超視距飛彈,可能稱為霹靂16或霹靂20。另外,殲35A也很可能如F-35一般,擁有額外武器或特大型彈藥的外部武器攜帶能力。

三、與美軍F-35比較


中共對匿蹤戰機研發經驗累積遠不如美國,其外型很大部分顯然是抄襲自美國的F-35或是F-22戰機。殲35構型貌似瘦身的F-35,從外觀研判,由於其機身中段外型設計明顯比F-35「扁平」,F-35則是為了保留垂直∕短場起降型,要容納「舉升扇」等動力機構,並在機腹保留大型彈艙及內置燃油,因此機體顯得「肥厚」。由於中共過去沒有像西方國家大舉投資發展各種匿蹤實驗機的經驗,要短期內立即獲致研發成果,使用模仿及盜竊西方的智財權成為「彎道超車」的唯一途徑,因此殲20及殲35,除主翼配置不同外,在匿蹤設計上幾完全一致,反觀西方,美國各家公司(波音、洛馬、諾格)都有自己不同的設計思路,近期推出第5代戰機或類似概念的俄羅斯Su-57、英國GCAP,外觀都完全不同,可見其差異。

解放軍過去曾討論過發展類似F-35B的垂直∕短場起降機,但除了網路流傳的偽造圖片外,並無任何資訊可供分析,殲35也似乎沒有衍生垂直∕短場起降型的空間。由近年網路流傳圖片看,空軍型殲35A的外型設計,與海軍型基本類似。其機體大部分構型與空軍型一樣,例如進氣道、雙垂直尾翼等主要外型。但是海軍型的鼻輪明顯是用雙輪,比空軍型單輪多了承重的考量,而且起落架也更強韌。

中共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採用全通式甲板,使用電磁彈射、攔截降落方式起飛及回收艦載機。殲35海軍型目前發展進度不明,除近2年試飛多次被拍到,但雖有被發現艦上出現有折疊翼的殲35,但應僅是進行甲板測試的全尺寸模型機,目前應尚無進行陸上彈射或能進展到艦上起降測試的消息。網路也傳聞中共海軍尚未接受殲35海軍型,倒是另一型海軍殲-15T艦載機也參加珠海航展,並大方進行地面展示,可能表示該型機將有機會被海軍接受,並準備進行福建號上的起降測試。

四、殲35出現的意義


由於殲35A僅在航展中進行短暫飛行表演,也不是從航展現場起飛,表演後也未降落在航展現場,顯然這架殲35A應該仍是發展階段的原型機之一。中共空軍可能不希望原型機階段的殲35A曝光太多細節,後續會持續研改調整。由於殲35A表演科目不多,也無法觀察彈艙等細節,無法多揣測其性能,特別是航電系統。

殲35角色目前尚不能確知,直覺觀察,相對於較大型、成本也較高的殲20,有一型成本較低,中型的補充型戰機十分合理。然而若考量成飛的生產負擔,若殲20一年產量達100架,未來至2035年,6代戰機將可能服役,[4]其生產線可能會逐漸轉移至6代戰機。中共空軍或許希望能擴大對5代戰機的採購,加速解放軍現代化,按中共空軍建軍目標,至2035年,有可能全面淘汰第4代戰機,包括服役中的Su-30MKK、 Su-35、殲11、殲15乃至殲16,組成一支以第5代為主力、第6代為輔(服役初期)的空軍,與美國及其盟國空軍進行全面的對抗。

五、未來共軍海軍戰機


殲35海軍型可能仍在測試中,網路流言稱中共海軍仍未買單,從其遲未進行艦上起降的相關測試,或可見一斑。但中共海軍福建號服役在即,勢必需要一型能部署在福建號上,使用彈射系統彈射起飛的戰機。中共海軍應早已啟動相關發展,2016年網路就已流傳殲15前起落架加裝彈射鈎及支持結構的照片, 遼寧省興城基地的彈射器試驗設施已經完工, 衛照也拍到殲15停放在彈射設施前的照片,並有報導指稱殲15完成電磁彈射起飛測試, 這表示中共海軍在建造福建號之時,也已啟動新艦載機的發展。

此次珠海航展的亮點之一,即是殲15彈射型,被稱為殲15T(T為「彈射」的音譯首字)。在殲35海軍型可以服役前,殲15T將會是中共海航的新希望。山東號和遼寧號航艦採用滑跳甲板設計,艦載機需依賴本身的推力加速起飛,從滑跳板躍起後繼續加速,此種起飛方式將限制其起飛重量不能太大,因此不是要減少油料就是要減少掛彈,從公開照片上,殲15幾乎都僅掛載4枚飛彈,包括2枚短程防空飛彈加2枚中程防空飛彈,或2枚短程防空飛彈加2枚反艦飛彈,這將大幅限制其作戰能力。

當殲15可改成彈射起飛後,因彈射器可協助加速,這使得殲15T將可以接近最大起飛重量方式起飛,掛彈能力將大幅提升,殲15T將可攜帶各種不同型式的武器,包括長程空對空飛彈、超音速反艦飛彈、攻陸巡弋飛彈等。另由外觀看,該機也改用新的主動電子掃描雷達,可能與早先為殲11D發展但停頓的設計有關,這將大幅增加其作戰威力及彈性。對我東部防禦、海上作戰艦艇的威脅不僅大幅增加,也表示其未來在拒止美國海軍或其他國家介入其周邊海域如台海、東海、南海時,在反艦彈道飛彈保護下,將更有拚搏的本錢。

殲15D為縱列複座的電子攻擊機型式,這表示未來中共航艦打擊群的航空戰力將會日趨完整,並可保護打擊機隊,以軟殺加硬殺方式,先行摧毀敵方防空網,後方機隊再長驅直入,持續打擊敵方地面目標,並支持各種海上或地面作戰,例如登陸作戰等,如果其航艦及艦載航空兵力數量持續增加,將對台海乃至周邊區域產生嚴重威脅。

國軍目前服役戰機及空防系統將難應付未來空中威脅,因此必須思考如何因應未來空防威脅。國軍仍應設法籌獲或採購5代戰機、全面檢視現有防空系統,並檢討對應低RCS值目標時,現有雷達導引的武器是否仍有效,並發展新型武器、加快部署自主化無人系統腳步,化劣勢為優勢。


[1] Rick Joe, “Assessing the J-35A: The Chinese Air Force’s New Stealth Fighter,” The Diplomat, November 20, 2024, https://thediplomat.com/2024/11/assessing-the-j-35a-the-chinese-air-forces-new-stealth-fighter/?fbclid=IwY2xjawGseDJleHRuA2FlbQIxMQABHZghI2NB0agUP8utI1-pg4GQbbZIP1bj6zClgS-eGx2hMwuGpwCFCtpkGQ_aem_qc7w83zjZ0jw1OKhywbdzA.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