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未來印太格局的印度下一代戰機標案
國家安全所 劉蕭翔副研究員
關鍵字:MMRCA 2.0、印太戰略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關鍵字:MMRCA 2.0、印太戰略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1年印度航空展」(Aero India 2021)於2月3日至5日在印度班加羅爾(Bengaluru)「耶拉漢卡空軍基地」(Yelahanka Air Force Base)舉行。由於印度空軍擬採購114架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各國莫不趁機展示推銷以爭取標案。美國此次由駐印使館臨時代辦赫夫林(Don Heflin)、空軍副部長賽波特(Kelli Seybolt)等多位官方要員與國防產業高級代表組團參加。開展前夕,美方代表團向印度推薦三款機型:F/A-18E/F、F-15EX與為印度量身打造的F-16升級版──F-21,並表示美國或將在印度生產戰機。被問及印俄S-400「凱旋」防空飛彈系統軍售一事,美方表示將個案處理,另已要求印度放棄此筆交易,惟美方未提及是否制裁印度。[1]俄羅斯亦於航展展示其第五代戰機Su-57模型,並以Su-35角逐此次標案,且聲稱俄印就聯合生產Su-35戰機已有共識。
美方此行陣容龐大,更刻意在是否制裁印俄S-400防空系統軍售上採模糊態度,不願為此影響大局,顯然對標案志在必得。美俄雖競相表態,惟此次航展毋寧說是美俄長年競爭印度軍備市場的回合之一。回顧過往亦能發現,印度戰機標案在合約簽訂前仍有變化的可能。另此次軍售亦將牽動未來印太格局,值得我們關注。
MMRCA 2.0之前世今生
美俄所爭取的標案實即印度此前「中型多用途戰機」(Medium Multi-Role Combat Aircraft, MMRCA)計畫的再啟。「中型多用途戰機」計畫始於2007年,彼時印度擬採購126架戰機填補其戰力缺口。歷時多年評比後,最終於2012年由法國達梭疾風(Rafale)戰機擊敗俄羅斯MiG-35、瑞典JAS-39E/F獅鷲(Gripen E/F)、歐洲颱風戰機(Typhoon),以及美國波音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與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F-16戰機等競爭者而出線。法國雖贏得標案,卻因不願對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industan Aeronautics Limited, HAL)組裝的108架戰機負責,且對技術轉移也有所保留,故雙方遲至2015年仍未達成協議。2015年4月,印度繞過「中型多用途戰機」計畫,宣布另向法國快速採購36架疾風戰機。同年7月,因分歧仍無法解決,印度為此撤回標案。此前訂購的36架疾風戰機,首批5架則已於2020年7月交付。
鑒於戰力缺口仍待補強,印度又於2018年重啟114架「中型多用途戰機」標案。起初為控制成本,故標案限制單引擎戰機競標,後因過於侷限而放寬雙引擎戰機加入,此前「中型多用途戰機」計畫各家競爭者至此又重聚一堂,故又有「MMRCA 2.0」之謂。
美俄競標各有優劣勢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State Corporation Rostec)國際合作與區域政策部門主任柯拉多夫(Viktor Kladov)曾自豪地表示,俄羅斯在印度軍用航空市場處於強勢地位,因為印度空軍機隊有八成為俄製。[2]俄羅斯對外軍售模式有三,分別為聯合研發、大規模供應與小額訂單,其中又以可技術轉移的聯合研發最為重要,而印度正為其間唯一能與俄羅斯全面合作者。[3]Su-35若能得標,印度既有的Su-30機隊將可望由Su-35的技術轉移而獲益,更有助於降低印度空軍機隊的維護與運作成本。此乃其他國家所無法提供的連帶效益,亦為俄製軍備的最大利基。惟印度也警覺到對俄製軍備的過度依賴,正極力推動軍備進口多元化,卻仍面臨俄系武器為印軍主流裝備而不易大規模換裝的困境,2020年7月印度批准的21架MiG-29、12架Su-30 MKI與59架MiG-29戰機升級案的緊急採購案即為一例。蓋因標案旨在補足印度空軍因戰機損失率高所致的戰力缺口,此亦美國F-21戰機未獲青睞之故。不過俄印軍售總額近年仍大幅下跌,而美國正為俄羅斯在印度軍備市場的強力競爭者。
美國戰機雖被公認性能優異,且航電系統優於俄製裝備,但印度對選擇美製軍備仍有諸多顧慮。由於俄系武器仍是印軍主流,首當其衝即是如何整合的問題,而空地勤人員亦需重新培訓。其次,波音與洛克希德.馬丁為迎合印方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曾表示計劃在印度設廠生產戰機,甚至出口,然而美國對其軍售限制與出口管控向來嚴格,關鍵技術能否獲得批准轉移仍不得而知。
大國戰略矛盾使情勢複雜化
印度與其鄰國中國及巴基斯坦的關係向來不睦,而其間的大國戰略矛盾又讓情勢複雜化。印度雖亟思改變對俄製軍備的過度依賴,但正因有俄印軍售與俄印「因陀羅」(Indra)系列軍演,印度方能與西方周旋與無視美國的制裁威脅。此外,俄印軍售向來有質勝俄中軍售一籌之說,以此次競標的Su-35為例,據聞俄羅斯此前售予中國的版本即已在引擎關鍵部位進行防範措施。除為防範中國的逆向工程外,俄羅斯亦有聯印制中,成為俄印中三角樞紐之意。惟在俄美中大三角裡,俄羅斯卻更需要聯中制美,然而在印中關係敵對下,俄中關係的強化即為俄印關係的削弱,而美國正得以趁虛而入,此前美印軍售的驚人成長即為例證。[4]不過美國卻是印度宿敵巴基斯坦的盟友,而F-16則為巴基斯坦的空軍主力,此又為印度於標案選擇F-16升級版──F-21,乃至於後續印美軍售的變數。是以,如何在軍售兼顧與平衡大國戰略矛盾,從而獲取最大國家利益,將極度考驗印度的智慧。
標案花落誰家仍未知
印度為推動國防自主,除於2020年更新其「國防採購程序」(Defence Acquisition Procedure, DAP),推動「印度製造」計畫、提升裝備國產化水準與扶植本土國防研發產業外,同年又公布《2020年國防生產與出口促進政策草案》(Draft Defence Production & Export Promotion Policy (DPEPP) 2020),欲擴大其國防工業產值,更放寬外資在與印度合資的軍工企業持股限制至74%,以吸引更多外資。印度另還公布一份禁止101項軍備進口的名單,上開軍備在未來五至七年內將改由印度軍工企業生產,而前述與外國合資的企業則可生產銷售禁止進口的軍備。儘管標案的噴射戰機並未列入禁止名單內,但由印度《國防採購程序2020草案》對「購買」的定義:印度採購的外國軍備應在國內生產,且部分使用該國設計的零組件,即展現印度推動國防自主的決心。此即各方為何投印度所好,願意在印度設廠生產之故。美俄競爭印度標案各有優劣勢,但即便兩造滿足「印度製造」在地生產的條件,也未必一定勝出。從此前胎死腹中的「中型多用途戰機」計畫可知,標案在合約簽署前仍隨時有變卦或翻盤的可能,故標案花落誰家仍在未定之天。
軍售間接牽動未來印太格局
軍售往往帶有大國的戰略布局考量,而非僅是單純的武器交易。例如赫夫林強調,美國是印度國防領域的可靠夥伴,能為其提供世上最好的軍備。印度在印太地區扮演關鍵角色,美印合作則能推動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共同願景。美印軍工合資企業與夥伴關係的榮景既強化印度強大的國防供應網絡,又能放眼印太廣大市場。賽波特更指出,印度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要安全合作夥伴之一。美印將通過演習、合作協議,以及將美國先進的國防系統與平台整合入印度武裝部隊等途徑,深化國防聯繫。[5]美國顯然正以軍售做為鞏固其「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關鍵──印度的重要手段,除描繪印度冀盼的軍工合資企業與國防供應網絡遠景外,更將戰略協議與軍售掛鉤,如此既能開拓在印度的軍售市場,又能鞏固美國於印太地區的勢力。
冷戰後,印度為俄羅斯在亞太地區所剩不多的據點,更為其重返大國地位戰略──「大歐亞夥伴關係」(Greater Eurasian Partnership)的支柱之一,然而俄羅斯僅能以軍事合作鞏固雙邊關係,故戰機標案攸關其未來對印度的影響力。若能穩住印度,俄羅斯可望影響美國當前欲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不僅能藉此在歐洲與亞洲和美國周旋,又能平衡俄中關係。是以,柯拉多夫提及自「印度製造」計畫啟動以來,俄印已在該計畫下進行兩百多個聯合項目。其更強調不僅在軍用領域,俄羅斯在民用與人工智慧建設領域亦能有所貢獻,與印度建立產業夥伴關係,此亦為印度所期盼的「印度製造」。[6]其欲拓展影響領域之意已不言而喻。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任後仍將持續推動「印太戰略」,近期更極力落實「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Quad),故印度仍是美國持續爭取合作的關鍵對象。俄羅斯或許暫無餘力顧及印太地區,卻不代表其願意放棄在南亞僅剩的據點。蓋因美國「印太戰略」欠缺印度恐將無以為繼,而俄羅斯「大歐亞夥伴關係」若有印度支持則將生色不少。美俄於印度軍備市場的競爭攸關雙方未來對印度的影響力,無異於零和賽局。此即美俄為何極力爭取印度戰機標案之故,而印度下一代戰機標案將間接牽動未來的印太格局。
美方此行陣容龐大,更刻意在是否制裁印俄S-400防空系統軍售上採模糊態度,不願為此影響大局,顯然對標案志在必得。美俄雖競相表態,惟此次航展毋寧說是美俄長年競爭印度軍備市場的回合之一。回顧過往亦能發現,印度戰機標案在合約簽訂前仍有變化的可能。另此次軍售亦將牽動未來印太格局,值得我們關注。
MMRCA 2.0之前世今生
美俄所爭取的標案實即印度此前「中型多用途戰機」(Medium Multi-Role Combat Aircraft, MMRCA)計畫的再啟。「中型多用途戰機」計畫始於2007年,彼時印度擬採購126架戰機填補其戰力缺口。歷時多年評比後,最終於2012年由法國達梭疾風(Rafale)戰機擊敗俄羅斯MiG-35、瑞典JAS-39E/F獅鷲(Gripen E/F)、歐洲颱風戰機(Typhoon),以及美國波音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與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F-16戰機等競爭者而出線。法國雖贏得標案,卻因不願對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industan Aeronautics Limited, HAL)組裝的108架戰機負責,且對技術轉移也有所保留,故雙方遲至2015年仍未達成協議。2015年4月,印度繞過「中型多用途戰機」計畫,宣布另向法國快速採購36架疾風戰機。同年7月,因分歧仍無法解決,印度為此撤回標案。此前訂購的36架疾風戰機,首批5架則已於2020年7月交付。
鑒於戰力缺口仍待補強,印度又於2018年重啟114架「中型多用途戰機」標案。起初為控制成本,故標案限制單引擎戰機競標,後因過於侷限而放寬雙引擎戰機加入,此前「中型多用途戰機」計畫各家競爭者至此又重聚一堂,故又有「MMRCA 2.0」之謂。
美俄競標各有優劣勢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State Corporation Rostec)國際合作與區域政策部門主任柯拉多夫(Viktor Kladov)曾自豪地表示,俄羅斯在印度軍用航空市場處於強勢地位,因為印度空軍機隊有八成為俄製。[2]俄羅斯對外軍售模式有三,分別為聯合研發、大規模供應與小額訂單,其中又以可技術轉移的聯合研發最為重要,而印度正為其間唯一能與俄羅斯全面合作者。[3]Su-35若能得標,印度既有的Su-30機隊將可望由Su-35的技術轉移而獲益,更有助於降低印度空軍機隊的維護與運作成本。此乃其他國家所無法提供的連帶效益,亦為俄製軍備的最大利基。惟印度也警覺到對俄製軍備的過度依賴,正極力推動軍備進口多元化,卻仍面臨俄系武器為印軍主流裝備而不易大規模換裝的困境,2020年7月印度批准的21架MiG-29、12架Su-30 MKI與59架MiG-29戰機升級案的緊急採購案即為一例。蓋因標案旨在補足印度空軍因戰機損失率高所致的戰力缺口,此亦美國F-21戰機未獲青睞之故。不過俄印軍售總額近年仍大幅下跌,而美國正為俄羅斯在印度軍備市場的強力競爭者。
美國戰機雖被公認性能優異,且航電系統優於俄製裝備,但印度對選擇美製軍備仍有諸多顧慮。由於俄系武器仍是印軍主流,首當其衝即是如何整合的問題,而空地勤人員亦需重新培訓。其次,波音與洛克希德.馬丁為迎合印方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曾表示計劃在印度設廠生產戰機,甚至出口,然而美國對其軍售限制與出口管控向來嚴格,關鍵技術能否獲得批准轉移仍不得而知。
大國戰略矛盾使情勢複雜化
印度與其鄰國中國及巴基斯坦的關係向來不睦,而其間的大國戰略矛盾又讓情勢複雜化。印度雖亟思改變對俄製軍備的過度依賴,但正因有俄印軍售與俄印「因陀羅」(Indra)系列軍演,印度方能與西方周旋與無視美國的制裁威脅。此外,俄印軍售向來有質勝俄中軍售一籌之說,以此次競標的Su-35為例,據聞俄羅斯此前售予中國的版本即已在引擎關鍵部位進行防範措施。除為防範中國的逆向工程外,俄羅斯亦有聯印制中,成為俄印中三角樞紐之意。惟在俄美中大三角裡,俄羅斯卻更需要聯中制美,然而在印中關係敵對下,俄中關係的強化即為俄印關係的削弱,而美國正得以趁虛而入,此前美印軍售的驚人成長即為例證。[4]不過美國卻是印度宿敵巴基斯坦的盟友,而F-16則為巴基斯坦的空軍主力,此又為印度於標案選擇F-16升級版──F-21,乃至於後續印美軍售的變數。是以,如何在軍售兼顧與平衡大國戰略矛盾,從而獲取最大國家利益,將極度考驗印度的智慧。
標案花落誰家仍未知
印度為推動國防自主,除於2020年更新其「國防採購程序」(Defence Acquisition Procedure, DAP),推動「印度製造」計畫、提升裝備國產化水準與扶植本土國防研發產業外,同年又公布《2020年國防生產與出口促進政策草案》(Draft Defence Production & Export Promotion Policy (DPEPP) 2020),欲擴大其國防工業產值,更放寬外資在與印度合資的軍工企業持股限制至74%,以吸引更多外資。印度另還公布一份禁止101項軍備進口的名單,上開軍備在未來五至七年內將改由印度軍工企業生產,而前述與外國合資的企業則可生產銷售禁止進口的軍備。儘管標案的噴射戰機並未列入禁止名單內,但由印度《國防採購程序2020草案》對「購買」的定義:印度採購的外國軍備應在國內生產,且部分使用該國設計的零組件,即展現印度推動國防自主的決心。此即各方為何投印度所好,願意在印度設廠生產之故。美俄競爭印度標案各有優劣勢,但即便兩造滿足「印度製造」在地生產的條件,也未必一定勝出。從此前胎死腹中的「中型多用途戰機」計畫可知,標案在合約簽署前仍隨時有變卦或翻盤的可能,故標案花落誰家仍在未定之天。
軍售間接牽動未來印太格局
軍售往往帶有大國的戰略布局考量,而非僅是單純的武器交易。例如赫夫林強調,美國是印度國防領域的可靠夥伴,能為其提供世上最好的軍備。印度在印太地區扮演關鍵角色,美印合作則能推動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共同願景。美印軍工合資企業與夥伴關係的榮景既強化印度強大的國防供應網絡,又能放眼印太廣大市場。賽波特更指出,印度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要安全合作夥伴之一。美印將通過演習、合作協議,以及將美國先進的國防系統與平台整合入印度武裝部隊等途徑,深化國防聯繫。[5]美國顯然正以軍售做為鞏固其「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關鍵──印度的重要手段,除描繪印度冀盼的軍工合資企業與國防供應網絡遠景外,更將戰略協議與軍售掛鉤,如此既能開拓在印度的軍售市場,又能鞏固美國於印太地區的勢力。
冷戰後,印度為俄羅斯在亞太地區所剩不多的據點,更為其重返大國地位戰略──「大歐亞夥伴關係」(Greater Eurasian Partnership)的支柱之一,然而俄羅斯僅能以軍事合作鞏固雙邊關係,故戰機標案攸關其未來對印度的影響力。若能穩住印度,俄羅斯可望影響美國當前欲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不僅能藉此在歐洲與亞洲和美國周旋,又能平衡俄中關係。是以,柯拉多夫提及自「印度製造」計畫啟動以來,俄印已在該計畫下進行兩百多個聯合項目。其更強調不僅在軍用領域,俄羅斯在民用與人工智慧建設領域亦能有所貢獻,與印度建立產業夥伴關係,此亦為印度所期盼的「印度製造」。[6]其欲拓展影響領域之意已不言而喻。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任後仍將持續推動「印太戰略」,近期更極力落實「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Quad),故印度仍是美國持續爭取合作的關鍵對象。俄羅斯或許暫無餘力顧及印太地區,卻不代表其願意放棄在南亞僅剩的據點。蓋因美國「印太戰略」欠缺印度恐將無以為繼,而俄羅斯「大歐亞夥伴關係」若有印度支持則將生色不少。美俄於印度軍備市場的競爭攸關雙方未來對印度的影響力,無異於零和賽局。此即美俄為何極力爭取印度戰機標案之故,而印度下一代戰機標案將間接牽動未來的印太格局。
[1] Srinjoy Chowdhury, “Aero India 2021: USA offers three frontline fighter planes to the Indian Air Force,” TIMESNOWNEWS.COM, February 2, 2021, https://bit.ly/3s4iroJ.
[2] “Интерес к Су-57 и МС-21. Ростех — об оружейных ‘бестселлерах’ России на Aero India 2021,” ТАСС, 1 февраля, 2021, https://tass.ru/interviews/10575579.
[3] Илья Крамник, “Экспорт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вооружения: стратегии влияния,” Российский совет п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 делам, 5 марта, 2014, https://bit.ly/3s3Ftfw.
[4] 印度於2013年至2017年間自美國的軍備進口,即較前五年(2008年至2012年)成長5.57倍。Pieter D. Wezeman, Aude Fleurant, Alexandra Kuimova, Nan Tian and Siemon T. Wezeman,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Arms Transfers, 2017 (Solna: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018), p. 3.
[5] “U.S. Aero India Delegation Commits to Strengthened U.S.-India Partnership,” U.S. Embassy & Consulates in India, February 2, 2021, https://bit.ly/3qqND0Z.
[6] “Интерес к Су-57 и МС-21. Ростех — об оружейных ‘бестселлерах’ России на Aero India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