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情勢

動盪中走鋼索:中國2022年兩會後的經濟景況
瀏覽數
1311
2022.03.18
作者
432548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方琮嬿 助理研究員

動盪中走鋼索:中國2022年兩會後的經濟景況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方琮嬿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中國兩會、經濟政策、李克強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中國於3月4、5日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人大)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以下簡稱兩會)會議。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3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中提出了2022年的工作報告。即使兩會經常被視為中共的橡皮圖章,但其年度會議內容反映了中共對於內政,特別是民生與經濟的規劃與願景,幫助外界一窺中國政府的政策走向。今年報告所提出的經濟目標與相關內容凸顯出中共內外處境艱難,有如在「動盪中走鋼索」,因此筆者認為今年中國的經濟景況並不樂觀。

經濟目標保守,反映出中共對於內外壓力的認知與焦慮


報告中最突出的就是今年5.5%的GDP增長目標,為32年來最低。此外,財政赤字率為GDP的2.8%,比去年下調0.4%,代表中共欲降低財政風險來維持財政運作。李克強在報告中提到中國經濟面臨的諸多挑戰,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而內部經濟則處於「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長遠來看中國經濟會往好的方向發展,因此要達標則「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1]

中國確實正面臨內外交迫的壓力,但報告中沒提到的是中共對於這些問題的因應不力是造成中國經濟狀況惡化的重要因素。

對外,中共似乎誤判了俄烏的情勢──不論北京是否事先已知俄羅斯會攻打烏克蘭,中國在處理撤僑時進度混亂緩慢,引發當地中國僑民與留學生恐慌。這顯示北京沒有預料到俄烏的戰爭會擴大,甚至可能沒想到俄國的行為引發了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不僅會嚴重打擊俄國經濟,連帶的將會影響中國經濟。

對內,中共誤判了新冠肺炎變種病毒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來便衝擊全球,造成中國經濟衰退,而中共自Omicron變異株擴散後鄙棄多數國家「與病毒共存」,讓內部恢復社會與經濟活動的因應模式,堅持嚴格「動態清零」後卻無法阻擋疫情擴散,反而讓經濟更停滯不前。兩會期間竟傳出首都北京疫情又起,[2] 而香港疫情在政府堅持清零、民眾未提高配合度(老人疫苗施打率不高、民眾傾向與病毒共存)的狀況下失控,連特首林鄭月娥都坦承「已超出港府應變能力」。[3]

筆者猜測,中共面對這些內外重大壓力所產生的接連誤判促使中共今年提出極度保守的經濟目標。換句話說,保守的目標不僅是政府務實的反應,也是在內外交迫下焦慮、信心不足的表現。即便中共意識到經濟問題嚴重,但對於如何有效解決則尚未明確。

經濟政策鼓勵發展,放寬對市場的控制


從工作報告中也可看到中共意識到先前偏重「市場控制」扼殺經濟成長與創新,造成經濟增長停滯。中共自2021年後對於民營企業大力整頓,產業橫跨金融、房產、娛樂、教育、科技,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嚴重影響民營企業,造成產業萎縮。強調環保減碳的「能耗雙控」措施強力執行後,卻在去年遇到煤炭供應不足成本上升的狀況,不少地方政府為了要達到減碳目標及節縮發電成本而採取了拉閘限電,反而影響了極欲從疫情中恢復運作的企業與工廠,打亂供應鏈。

習近平在5日參加產煤大省內蒙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不能脫離實際,搞運動式降碳,「不能把吃飯的傢伙先扔了」。[4] 李克強的工作報告也顯示,中共將目標放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激活發展動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對於民營企業將著重在減稅降費紓困、以資源支持製造業發展與轉型、以優惠政策吸引外貿外資等方案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不再強調對企業實施監管整頓的措施。[5] 由此可見,中共在今年做了些微調整,將放寬對市場的控制,意圖要藉此來復甦經濟。

今年經濟前景恐不樂觀


即使今年的經濟目標下修,手段上也減緩對於民營企業的控制,但筆者認為中國今年仍舊難實現5.5%的GDP增長目標。中國仍面臨龐大的內外壓力,且國際社會對俄國的經濟制裁對中國經濟將帶來更多衝擊。

身為全世界主要的原油及糧食進口國,中國能源及糧食價格的上升將增加中國的財政負擔,加上北京至今仍不譴責俄國,「親俄」的態度已經讓一些歐洲客戶取消與中企的合作,造成這些中企的損失。[6] 中共這次面對國際社會制裁後的親俄態度除了加深中美之間的衝突外,也可能坐實其他國家對中國的不信任,讓中國的對外關係增添更多的變數並且影響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濟關係。即使俄烏戰爭結束,這些衝擊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仍會持續一陣子。

疫情方面,由於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目標,[7] 防疫政策不變的話則可能導致中國疫情繼續擴散,使得國內經濟壟罩在疫情的陰影下。

再來,中國經濟面臨重大的結構性問題──高失業率、地方負債過高、過度依賴房地產導致泡沫化。若是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標,中共需要針對這些結構性的問題去解決。

或許從中共高層的角度,今年兩會公布的經濟政策是為了將內外動盪的局勢先穩住直到年底二十大,避免經濟問題影響中共政權(與習連任)的過渡手段。

[1]〈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摘豋)〉,《人民網》, 2022年3月6日,https://reurl.cc/nEb78e。
[2]〈中國兩會期間召開 北京再爆本土疫情〉,《中央社》, 2022年3月8日,https://reurl.cc/LpxNEe。
[3]陳湘如、焦漢文〈全程戴口罩 林鄭:疫情超出港府應變能力〉,《TVBS新聞網》, 2022年3月9日,https://news.tvbs.com.tw/china/1735665。
[4]羅印沖,〈習近平:不搞運動式減碳〉,《經濟日報》, 2022年3月7日,https://reurl.cc/7eARGy。
[5]〈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摘豋)〉,《人民網》, 2022年3月6日,https://reurl.cc/nEb78e。
[6]Tom Mitchell, Demetri Sevastopulo, Sun Yu, and James Kynge, “The Rising Cost of China’s Friendship with Russia,” Financial Times, March 10, 2022, https://reurl.cc/g0bZVR.
[7]羅印沖,〈習近平防疫. . .堅持動態清零〉,《經濟日報》, 2022年3月7日,https://reurl.cc/Rj7oWn。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