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情勢

臺美晶片產業應互利共榮而非競爭
瀏覽數
1197

臺美晶片產業應互利共榮而非競爭

關鍵字:臺海安全、美中戰略、印太區域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壹、川普對臺灣晶片產業的敲打或誤解?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在大選前,接受網紅podcast節目採訪時,重申臺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應向美國支付「保護費」的論調。他也批評拜登政府鼓勵他國半導體業者赴美設廠的《晶片與科學法案》太糟糕了。[1]在川普眼裡,只要拿起大棒對外國晶片業者的出口產品加徵高關稅,就能迫使他們在美國建廠,根本不需要浪費錢補貼這些在美國投資的工廠。

因為川普當選可能對台積電在美國晶片投資帶來衝擊,美國商業部於2024年11月15日宣布,依據《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提供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66億美元補助一事,已正式確認。[2]可見,拜登政府希望趕在川普明年1月20日就職前,實現《晶片與科學法案》的補助支票。因為台積電的晶片投資及供應鏈,對美國晶片及其他產業而言,實在太重要了。

事實上,川普在第一任期對中國華為的制裁主要在5G行動通訊技術,連帶禁止台積電協助華為代工生產晶片。但因半導體牽涉範圍及實務複雜,美國並未對台積電的半導體實施出口管制。川普說臺灣搶走美國95%的晶片產業,可能是選舉語言或是迫使談判的威脅,但他只看到表面的事實,忽略了美國半導體商將封測部門外移,並在亞洲國家落地生根,尤其在臺灣發揚光大的結果。另外,選前川普有關對臺灣收取保護費的說法,不一定指的就是國防預算的增加,也有可能在暗示台積電需加大於美國先進製程的投資規模,或者縮短臺灣與美國在2奈米或A16、A14的量產時間。[3]短期之內,要以關稅手段迫使台積電擴大在美國的投資,恐怕不太容易,因為台積電已經在美國設廠,生產晶片供美國產業使用,不會有關稅問題。

貳、川普是否改變拜登的補助政策?


如果川普一反先前拜登總統的支持態度,將攸關後續台積電在美國的成本競爭力。由於補貼台積電的法律依據「晶片與科學法案」裡面牽涉到科學法案部分,在施行後暫無重大爭議下,川普上臺後應該不會變。至於對晶圓廠補助,這就牽涉到美國晶片研究單位成果與下世代的晶圓代工製程對接,才能使晶片設計成果,透過晶圓廠製造為產品而快速商轉。科技研發對美國而言,優於其他國家,具競爭優勢,如能將晶片科研成果,很快轉化為商品,搶佔全球市場,川普自然沒有放棄扶植的理由。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生產,即使成本較高,仍能讓臺灣及美國互利共榮,符合臺美二國的共同利益,證明臺美兩國在晶片產業上適合作關係,而非競爭關係。「晶片與科學法案」在川普上臺後,應該只會調整,不會完全廢除,希望藉此吸引更多晶圓廠來美國投資。

參、對臺灣晶片產業的影響


雖然川普和拜登都對中國發動科技制裁,但是效果一直受到質疑。近期中國華為產品的晶片被拆解後,居然發現使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晶片,使美國商務部擴大對中國先進晶片出口禁止令,並要求台積電從11月11日起,禁止對中國廠商銷售7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晶片,美國也要求韓國三星禁止對中出口晶片。使中國能獲得的半導體設備、關鍵核心晶片已經到達極限,很難再發展壯大。在此情況下,美國必將乘勝追擊,擴大對中國晶片的管制範圍與力道,將使中國半導體後續供應鏈自主化的發展充滿變數。美國未來在半導體業持續進行去中化的動作,可能對於臺灣晶片廠將較為有利;同樣的,美國川普政府如果持續擴大對中國半導體業的管制與封鎖,勢必波及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的中國接單情況。


[1] Madeleine Ngo, “Trump Attacks Bipartisan Semiconductor Law, a Key Policy Achievement for Biden,” The New York Times, Oct. 26, 2024 ttps://www.nytimes.com/2024/10/26/us/politics/trump-joe-rogan-chips-science-act.html.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