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戰略

2021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特色
瀏覽數
2007
2021.03.20
作者
圖片1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歐錫富 研究員兼所長

2021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特色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所 歐錫富研究員
關鍵字: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迫使敵犯台失敗、不對稱戰力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國防部2021318日公布《2021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作為國軍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該總檢討強調發展不對稱戰力,新增「迫使敵犯台失敗」重要概念。[1]發展不對稱戰力與迫使敵犯台失敗概念,都出現在過去國防部正式文件。可見任何軍事戰略有其延續性,同時必須與時俱進,隨著時空環境改變而作調整。

新版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提出迫使敵犯台失敗

蔡總統上台後,國軍軍事戰略從「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改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20173月出版《2017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其軍事戰略指出重層嚇阻以創新不對稱作戰思維,發揮聯合戰力,使敵陷入多重困境,嚇阻其不致輕啟戰端。倘敵仍執意進犯,則依「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用兵理念,對敵實施重層攔截及聯合火力打擊,逐次削弱敵作戰能力,瓦解其攻勢,以阻敵登島進犯
2021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的重層嚇阻,發揮聯合戰力的軍事戰略部分,幾乎完全沿用2017年版本,只是增加迫使敵犯台失敗一句。為了迫使敵犯台失敗,在聯合戰力規劃部分,強調國軍聯合戰力發展依軍事戰略,以及「科技先導、資電優勢、聯合截擊、國土防衛」建軍方向,持續建構基本戰力、不對稱戰力。未來整建重點之一是遠程打擊,發展可大幅增程的空射飛彈與遠距遙攻武器系統,對敵實施精準打擊,延伸戰略防衛作戰縱深,建立重層嚇阻力量。

迫使敵犯台失敗的來龍去脈

20175月漢光33號演習落幕,軍方調整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頭的戰術概念,將「灘岸決勝」的作戰範圍,向外延伸至「濱海決勝」,灘頭則為殲滅零星敵軍的最後一道防線。由於解放軍近年來推動「超地平線登陸」作戰概念,自敵方視野外發動高速登陸突襲。台灣反登陸作戰思維隨著調整,將「灘頭決戰」概念略微修改,進一步強化濱海作戰與決勝能力,未來國軍將於濱海集結,擊滅大部來犯敵軍。[2]同年12月出版《2017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同樣出現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並強調依「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理念阻敵奪島。《2019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出現整體防衛構想,該報告指出依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指導,發展「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整體防衛構想,發揮「創新/不對稱」的作戰思維,達成「破敵奪台任務失敗」作戰目標

不對稱作戰迫使敵犯台失敗

破敵奪台任務失敗與迫使敵犯台失敗,字面上差異不大,本質的不同是後者強調以避實擊虛的不對稱戰力,打擊敵作戰重心與關鍵節點,並藉海峽天塹地理優勢,擾亂敵作戰節奏,在決勝點上以我之合、擊敵之分,迫敵犯台失敗。創新/不對稱思維首次出現在2013年國防報告書,在面對數量優勢敵人之際,以「創新/不對稱」思維,針對其弱點發展各項作戰能力。2015年國防報告書更提出戰力保存、創新不對稱作戰。建立不對稱戰力以小型、大量、智慧、匿蹤、機動、不易被偵知、難以反制為原則,包括岸置機動反艦飛彈、海上輕快兵力、分散式野戰防空/反裝甲飛彈、電子戰與網路戰攻防技術等。
不對稱作戰與迫使敵犯台失敗概念,都可追溯自過去國防部公布的正式文件。任何戰略或政策都有其延續性,隨著台灣遠程打擊武器獲得,台海防衛作戰縱深從灘岸殲敵、濱海決戰,向外延伸擊敵於海上、拒敵於彼岸,這是隨時空變化與時俱進,何況兩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重層嚇阻都是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

[1]4年期QDR》國軍公布2021QDR 新增「迫使敵犯台失敗」嚇阻共軍〉,《自由時報》,2021318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471126
[2] 〈漢光演習後李喜明下達新戰術》灘頭決戰 轉為濱海決勝〉,《自由時報》,2017531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06568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