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戰略

日本成立電子作戰部隊
瀏覽數
2002

日本成立電子作戰部隊
國防戰略與資源所 林彥宏助理研究員
關鍵詞:陸上自衛隊、電子戰、多領域綜合防衛能力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0年3月28日,日本陸上自衛隊於朝霞駐地舉行「電子作戰部隊」的成軍典禮,該部隊有三個直屬部隊,分別是電子作戰隊本部及本部隨隊、第101電子戰隊、第301電子戰中隊。這次成軍的主要目的就是整合先前於北海道、九州及西南諸島所成立的電子戰專業部隊,以朝霞駐地為該部隊的司令部,並預計在日本各地部署電子作戰部隊。[1]

有鑒於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及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時,俄羅斯利用電子戰成功對烏克蘭的軍隊及北約的指揮系統進行干擾,讓俄軍取得絕對優勢。日本體會到只有大力發展電子戰,才能掌握先機。因此,2018年防衛計畫大綱,日本將太空、網路及電磁波等定義為「對生死至關重要」的3個新領域,提出「多領域綜合防衛能力」的概念。[2]針對這3個領域日本相繼成立相關對應部隊。例如,2014年成立網路防衛隊(2022年3月17日改成自衛隊網路防衛隊),2020年5月18日成立太空部隊。

部署全國電子作戰部隊網絡


根據防衛省資料顯示,目前在北海道、九州及西南諸島已部署電子戰專業部隊,並計畫今年於新瀉縣、鳥取縣、鹿兒島縣及明(2023)年於長崎縣及與那國島,分別部署電子作戰部隊。如此一來,日本將有13處基地,可形成一個電子作戰網路(請參閱圖1),預估可提高陸上自衛隊的電子作戰能力,並有效對敵方進行情蒐及干擾。目前「電子作戰部隊」編制約180人,2022年底預計擴編至330人的規模。[3]

網路電子作戰系統的特性


電子作戰部隊將配置網路電子戰系統(Network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 NEWS)。NEWS系統由三菱電機株式會社及日本電信株式會社製造生產,整套由6輛73式中型卡車所組成,包含管制車、干擾車及情蒐車等,機動性相當高(請參閱圖2)。一套約花費約88億日幣(約20億台幣)。[4]該系統特性,可收集各頻率的電波,例如,高頻(HF)、特高頻(VHF)、超高頻(UHF)、超級高頻(SHF)、紅外線等;另具有干擾敵方電波的能力,可癱瘓敵人的雷達及通訊系統;並可立即對情蒐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易與其他系統連結整合。再者透過該系統,可蒐集敵方所發出的電磁波訊號,正確掌握敵方的位置及敵方正使用的設備;若敵方正在移動亦能掌握移動的方向。因此,陸上自衛隊才在日本廣設電子作戰部隊。

對抗中俄的電子戰威脅


中國成立戰略支援部隊後,除了在南海的人工島礁上部署電波干擾系統外,亦經常利用電子戰機及情報蒐集機,對日本的西南諸島周邊及日本海上空進行情蒐及電波干擾,並將蒐集到的資訊傳回解放軍基地進行分析。

日本為了反制中國及俄羅斯的電子戰攻擊,陸上自衛隊部署於西南諸島上的沖繩、奄美大島、與那國島、九州及對馬,以及北海道、東京、九州的電子作戰部隊,可形成兩個電子作戰防護弧,透過近、遠距離干擾解放軍及俄羅斯情蒐飛機,並掌握中俄兩軍使用的通訊狀況。[5]

電子作戰部隊可攔截日本周邊的船艦與本國總部之間的高頻通訊。因每艘船艦或航空器進行通訊時,發出的電磁波都有其特徵,類似指紋。只要透過不斷收集和分析電磁波,將可設置電磁波大數據,以備不時之需。


圖1、電子作戰部隊預計部署地點
資料來源:〈電子戦の司令部発足 中ロ念頭、北海道・九州の部隊統括〉,《日本経済新聞》,2022年3月28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2849C0Y2A320C2000000/。

圖2、網路電子戰系統(Network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 NEWS)
資料來源:〈陸上装備〉,《防衛装備庁》, https://www.mod.go.jp/atla/soubi_riku.html。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