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技

中國「天鏈二號」完備之戰略意涵
瀏覽數
2696
2022.07.21
作者
圖片8
國家安全研究所 楊一逵 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天鏈、衛星、天地一體化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中國於2022年7月13日成功發射與地球同步軌道(Geosynchronous Orbit)的「天鏈二號03星」(Tianlian II-03)。[1]該衛星將與2019年3月發射的「天鏈二號01星」與2021年12月發射的「天鏈二號02星」協同運作,完備中國第二代「追蹤及數據中繼衛星」(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簡稱中繼衛星)的部署。[2]換言之,中國目前有兩套分別由「天鏈一號」與「天鏈二號」組成的中繼衛星系統,兼容搭配,大幅提升衛星間及橫跨太空與地面的數據通訊與測控能力。中繼衛星又稱「衛星的衛星」,專為中、低軌道衛星提供高、中、低速數據中繼服務、載人太空飛行器數據中繼、測控與整體應急的中繼通訊,係提升太空通訊網傳輸能量與速度之關鍵。日本研究資料顯示,中繼衛星每天能傳送資料回地面站的時間較一般衛星長9倍。[3] 特別在面對大規模危機時,居高臨下的觀測資料可透過中繼衛星更即時的回傳地面,不僅讓使用者獲得即時資訊,亦爭取到較多的反應時間。「天鏈二號03星」的入軌,代表中國太空通訊的穩定性、可靠性與靈活覆蓋面上日益成熟。本文將探析中國「天鏈二號」完備之戰略意涵。

強化中國推動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


中國第二代中繼衛星系統的完備,代表中方「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的架構已具規模。《2016中國的航太》白皮書指出,中國希冀建設「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支撐衛星遙感、衛星通訊廣播與衛星導航定位等三大衛星應用系統。[4]針對遙感系統,其目的係提供連續且穩定的通訊與數據傳遞能力,方可發揮「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最大的監偵功效,統籌數據網路,擴張衛星資料的全球接收能力。在衛星通訊廣播方面,中國試圖建立覆蓋全球,並與地面通訊網路融合的衛星通訊廣播系統,俾利金融科技的發展與中國「融媒體」戰略中的全球訊息投放及宣傳。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建立不僅強化北斗系統的覆蓋率與競爭優勢,在軍事使用上更與「指揮、管制、通訊、資訊、情報、監視和偵察」(C4ISR)及精準打擊密切相關。該等遙測、通訊與導航定位系統的建立,均離不開位於非洲、印度洋與太平洋上空「天鏈一號」與「天鏈二號」組成的中繼衛星系統。

提升中國「太空狀況覺知」能力


中國第二代天鏈中繼衛星系統的建立將有效提升中共軍方的「太空狀況覺知」(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能力。也就是透過天鏈衛星系統從中的協同傳遞與控制,衛星的「地面系統」(Ground Segment)不僅可以探測、追蹤與識別太空軌道上之物體,天鏈衛星亦成為中國「地面系統」在太空的延伸,突破受制於地球曲率影響與地面基地站數量之訊號傳播限制。[5] 隨著天鏈一號與二號的投入使用,中共等同於將衛星「地面系統」建置於太空,不僅不易受到地面的人為干擾,訊號接收與覆蓋面積更為廣泛,大幅提升中國「太空狀況覺知」能力。 美國國防部官員認為,「太空狀況覺知」能力等同於「太空戰之管理」(Space Battle Management),因其將太空視為一個「場域」(Domain),分為日常任務管制與戰時任務管理。[6] 換言之,中國透過天鏈中繼衛星在太空數據傳輸量與速度上的提升,得以讓解放軍獲得更即時與全面的「太空狀況覺知」圖像。在平時,衛星、火箭等其他廢棄殘骸與他國衛星及飛行器軌道之數據可以透過天鏈中繼衛星即時傳遞至地面。在戰時,天鏈衛星的加速協同傳遞功能可優化中共預警、監偵、情報收集與一體化指揮的能力。中國衛星資料中繼的「地面系統」實際上係由解放軍的「戰略支援部隊」所掌控。[7] 天鏈衛星作為「地面系統」在太空之延伸,其對中國「太空狀況覺知」即時能力之優化,緊扣中共的軍事能量。

催化印太各方與美國深化衛星數據合作


中共解放軍發展航天強國的野心與技術增進引發各界擔憂,進而促使印太各方深化與美國在衛星技術上之合作及數據分享。中國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3星」後,也並未隱藏天鏈衛星與軍方之關聯性。解放軍唯一的軍事影片網站「中國軍視網」於2022年7月13日報導,天鏈衛星升空的背後係一群堅定信仰航天強國的中共黨員所支撐。[8]「中國軍視網」還指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又名解放軍63790部隊)有一個平均年齡32歲的「黨員先鋒通信組」,專責天鏈衛星的網路連結、圖像顯示、資料傳輸等工作。[9]這似乎印證天鏈中繼衛星系統開展出更為優化的「太空狀況覺知」能力,主要服務解放軍的任務需要。 面對解放軍利用軍民融合的太空技術強化軍事能力,美國已開始針對太空與數位資訊領域,連結印太盟友與夥伴,推動跨域整合資訊與偵測手段的「綜合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10]2022年5月23日「東京峰會」(Tokyo Summit)中提出的「印太海域意識夥伴關係」(The Indo-Pacific Partnership for 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係近期美方整合印太各方衛星與雷達技術合作,推動監偵數據分享最鮮明的案例。[11]印度於2022年4月亦與美國簽署為期5年的「太空狀況覺知」合作協議。[12] 雙方將互換衛星數據、太空資訊與建立太空防衛的合作模式。[13] 澳洲國防部與美國國家偵察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於2022年7月13日更合作發射一顆偵察衛星(NROL-162),創下美澳近年衛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14]中國太空技術之提升,無形中催化印太區域以美國為首的衛星技術合作能量。美中新興衛星技術的競爭,正揭開序幕。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