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行動

中國數位服務產業滲透之威脅與反制
瀏覽數
3341

中國數位服務產業滲透之威脅與反制
國防產業所 劉姝廷政策分析員
關鍵字:TikTok、戰略敘事、新型態灰色威脅

中國數位服務產業如TikTok、微信(WeChat)等代表性企業,對美國的滲透效應隨著川普總統(Donald Trump)的禁令浮上檯面。202085日,美國川普政府宣布「乾淨網路」(Clean Network)計畫,點名TikTok、微信為重大威脅;86日,美國總統川普發布行政命令,禁止民眾使用TikTok。對此,美國社會掀起反彈聲浪,不僅引發追蹤數達1億人次的網紅們連署反對,美國《富比世》(Forbes)雜誌更直指此舉恐大量流失年輕選票,衝擊11月總統選情。[1]
TikTok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已根植人心,且由社會經濟面朝政治面延燒。在川普政府圍堵的中資企業中,TikTok具特殊性。它既是中共推動數位服務產業全球化的成功例證,亦與其他中資企業同具竊取情報的安全風險。但TikTok不同華為(Huawei)之處,在於它創造了與美國社會直接且緊密的連結,令民眾產生依賴性;TikTok也有別於微信(WeChat),它是凝聚美國年輕人流行文化的平台,富有世代意義。

冒用自由經濟的戰略敘事

TikTok的獨特性,使其在國際市場中異軍突起。綜觀TikTok的發展,可見中共有意識的協助TikTok拓展海外市場,並藉以發展「戰略敘事」(strategic narrative)管道,以利影響西方社會。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受到中共計畫性扶持,除企業建有中共黨委及黨支部,執行長張一鳴更是中共統戰思想教育的重點培訓對象。這些紅色臍帶關係使抖音(TikTok中國版)在中國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得以在國內試行後將觸角伸向海外。[2]
為成功進軍國際舞台,中共將抖音包裝成符合西方自由市場邏輯的產物。2017年抖音始分為國內版與國外版TikTok各自運作,為遮蔽TikTok中資印記,TikTok特別彰顯其恪守自由經濟原則,如聘用美國專業管理高層與員工;面對美國制裁,TikTok高層極力劃清與中共之關係,更揚言對川普政府提告,指禁令違背美國憲法;中共官方則護航TikTok的說法,直批美國霸凌並違反公平競爭原則;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亦呼籲中國網友要包容TikTok總部欲遷離中國的決定,刻意展現TikTok自由開放的國際品牌形象。[3]

新型態的灰色威脅

中共這套戰略敘事無法遮掩TikTok存在威脅的事實。TikTok素來具有竊取個資、內容審查等安全性問題,在這些備受外界爭議的威脅背後,TikTok也可能成為「灰色地帶衝突」(gray zone conflict)的工具。表面上,它只是一個透過演算法推播短影音的社群平台,不過由於以下特質,TikTok在非常時期,恐將用以傳播特定內容,成為有力的網路威脅。TikTok的新型態灰色威脅包含:
一、標定機敏資訊。對於個別用戶所在的IP位置、數位內容進行標定,藉由過濾特定人員的行為模式、所在位置及數位影像內容等數據分析,標定機敏人員的駐地、作戰行動及營區或機敏裝備之影像,此為美軍禁用TikTok的主要原因。例如《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揭露,TikTok繞過隱私保護措施,在用戶未知情的狀況下,收集 MAC 位址,追蹤用戶活動長達 15 個月。[4]
二、煽動社會情緒。TikTok上娛樂與政治性內容的界線日漸模糊,除既有的輕鬆小品,亦混雜嚴肅的議題性倡議。透過TikTok聲音加乘影像快速傳播,效果不容小覷。如「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延燒全美,TikTok將相關觸動人心、群情激憤的警暴畫面與抗爭剪影,投放給平台上有興趣點閱及實際參與抗議的用戶,TikTok被指稱是引發情緒動員的關鍵平台。[5]
三、群體串連效應。TikTok藉由標籤(Hashtag)標註影片串連社群,興起模仿挑戰賽(TikTok challenges)風潮。這樣的集體行動,特別容易在年輕人的社群圈受到追捧而促成流行。值得注意的是,在「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爆發時,TikTok上出現了煽動仇恨言論的惡意活動,如群體模仿受害者佛洛伊德死狀「#georgefloydchallenge」,顯見TikTok極易成為點燃惡意行動的引信。
四、不可預測性質。TikTok標榜「內容至上」原則,有別於Facebook等社群媒體仍以身分地位作為用戶表現及回饋架構,在TikTok的世界裡,無論你是誰,只要創作內容夠吸睛、故事說得夠好聽,運用演算法,極易產生「爆紅現象」。在無法掌握源頭及規律的情況下,TikTok的熱門內容充滿不確定性,易出現失控狀況,是一種潛在的安全風險。

戰略反制

面對中共「以自由經濟打擊自由經濟」的TikTok戰略敘事,應慎防陷入中共「以經濟自由類比政治自由」的操弄邏輯。TikTok挾持龐大的用戶基礎,易作為中共發動輿論戰、心理戰乃至認知戰的作戰平台,成為新型態的灰色威脅。因應中共此類敘事手法,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前提下,政府的戰略反制應是貼近年輕人的社群媒體使用習慣,加強政策的社會溝通,並建立完整的論述,強化公民的意識。

[1] 美國「乾淨網路」計畫,參見“U.S. Steps Up Campaign to Purge ‘Untrusted’ Chinese Apps,” NYT, August 5, 2020, https://reurl.cc/d5zzZz;川普發布行政命令,參見“Trump issues orders banning TikTok and WeChat from operating in 45 days if they are not sold by Chinese parent companies,” CNN, August 7, 2020, https://reurl.cc/vDyEnL;網紅連署反對禁令,參見Max Beaumont, “Dear President Trump: An Open Letter From The TikTok Creator Community,” Medium, August 3, 2020, https://reurl.cc/20xabn;《富比世》雜誌報導,參見“Banning TikTok Could Have Devastating Electoral Consequences For Trump,” Forbes, July 9, 2020, https://reurl.cc/rxz01x
[2] 戰略敘事概念,參見“The Strategic Narrative: A Better Way To Communicate Change,” Forbes, May 4, 2015, https://reurl.cc/e8v86j中共計畫性扶持,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在京成立〉,《人民網》,20151125日,https://reurl.cc/zzgzrQ;中共網路統戰培訓,參見〈中央統戰部首度輪訓新媒體從業人員,陳彤張一鳴鄧飛等在列〉,《澎湃新聞》,2015519日,https://reurl.cc/odzd75
[3] 字節跳動公司揚言對川普政府提告,參見“TikTok to sue Trump administration as soon as Tuesday, US media report says,” SCMP, August 9, 2020, https://reurl.cc/GrZ2DG;中國外交部回應,參見〈202084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083日,https://reurl.cc/Qd12N2;《環球時報》總編輯言論,參見〈面對美國封殺 抖音選擇撤出中國 環時總編呼籲包容〉,《經濟日報》,202084日,https://reurl.cc/vDyE8e
[4] TikTok追蹤用戶行為,參見“TikTok Tracked User Data Using Tactic Banned by Google,” WSJ, August 11, 2020, https://reurl.cc/gmkqyL
[5] TikTok煽動社會情緒說法,參見“TikTok has its Arab Spring moment as teen activism overtakes dance moves,” Reuters, June 3, https://reurl.cc/pynrZe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