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情勢

瓦格納政變衝擊俄烏戰爭局勢更為詭譎
瀏覽數
856
2023.07.12
作者
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 吳宗翰 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俄烏戰爭、瓦格納、白俄羅斯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6月23日,俄國傭兵集團瓦格納(Wagner)與俄國國防部公開決裂,集團佔領俄國南部城市頓河畔的羅斯托夫(Rostov-on-Don)並進軍莫斯科,首領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宣稱該「正義遊行」目的是「推翻軍事高層」。由於行軍途中部隊未受明顯攔阻,數小時後已直逼首都。正當外界屏息以待「十月革命」或「八月政變」會否在當夜歷史重現,普里格津突然宣布撤兵。隨後,克里姆林宮表示不會追究瓦格納集團的刑事責任,亦證實事件落幕是由於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介入調停,普里格津本人也將前往白俄羅斯;三方儼然已達成共識。[1]時隔一周,這場為時不到36小時的「兵變」震撼彈,對已逾一年半的俄烏戰爭衝擊為何,對普欽(Vladimir Putin)政權是否造成毀滅性打擊,進而影響俄國政局穩定,仍是各方迫切關心的重點。

盧卡申科扭轉自身為俄國的附庸形象


有「歐洲最後的獨裁者」之稱的盧卡申科自2020年起因鎮壓國內反對勢力而遭到西方孤立後,全面採取親俄路線。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白俄羅斯提供土地供俄國駐軍與借道進攻,而被視為俄國的附庸,有不少報導甚至指稱兩國可能進一步整合。如今盧卡申科因介入斡旋瓦格納集團的兵變行動、成功調停,其個人的政治角色與地位也愈顯突出。[2]

近幾個月以來,白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之外頻頻展現足以扮演影響局勢發展的行為者企圖。六月中旬,盧卡申科證實俄國已經將戰術核武部署於境內;他之前表示過相關計畫是自己主動向俄國提出,目的是「為了震懾潛在威脅者」,但他同時宣稱沒有計畫動用武器。在瓦格納傭兵終止政變行動後,盧卡申科除了開放瓦格納集團轉往進駐該國,也向集團提出要求協助訓練本國軍隊,並暗指波蘭是其對手。

面對一系列的新變化,白俄羅斯周遭波羅的海國家紛紛提高緊戒。如何應對白俄羅斯也迅速成為即將在七月舉行的北約峰會的重要議題。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指出,瓦格納集團進駐白俄羅斯後,將造成區域的不穩定。威攝與前進防禦已成為優先課題。[3]

普欽行事可能更趨極端


透過俄國社會對兵變的態度解讀普欽政權的穩定程度,主要有兩種論點。一派意見認為,瓦格納朝莫斯科進軍時,途經的州政府要求民眾不要外出,是一種袖手旁觀的立場,由此認定普欽政權已失去基層支持。另一派意見則相反,將相關州政府的不作為解讀成不響應瓦格納的行動,而主張普欽政權依然持續穩固。不論哪種解讀更貼近事實,多數分析同意,瓦格納的行動仍然一定程度損害了普欽的威望。因而,在瓦格納宣布撤兵之後,俄國官媒明顯加強有關普欽的報導。官方藉由發布普欽造訪邊境地區時與小女孩的合照企圖拉攏民心,宣傳普欽親民並深受擁戴的形象。值得玩味的是,普欽訪問的達吉斯坦(Dagestan)就在車臣旁邊。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長期宣稱效忠普欽,但普欽此次卻沒有選擇造訪該地。另一方面,媒體也報導俄國部分高階將領近期不再露面,疑似受到瓦格納事件而遭到整肅,但這有待更多查證。[4]

至於俄烏戰爭方面,根據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的觀察,政變似乎未削弱俄軍戰力,其部隊反而加強集結。烏國總統澤連斯基亦引述該國情報單位說法,指稱俄軍有意引爆札波羅熱核電廠,造成災難。儘管目前沒有更多資料佐證這一說法,但總體趨勢可以看到俄軍正不斷朝多線進攻,與烏軍劇烈交戰。[5]

台海安全與俄烏戰場變化的連動性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台海安全議題一直被國際社群連動討論。6月27日下午,有漁民在宜蘭東澳外海約26海里處目擊兩艘俄羅斯護衛艦,該消息晚間經我國防部證實。值近期解放軍軍機共艦擾台情況加劇,並有出現逼近24海里情況,不論此一「聯合巡航」是否巧合,其引發的效應與政治軍事解讀空間不容忽視。在後瓦格納政變的震盪中,需警惕普欽政府會否藉此現身台海區域引爆新衝突。[6]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