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情勢

美國對中國AI晶片出口禁令之升級勢在必行
瀏覽數
3168
2023.08.08
作者
圖片8
國家安全研究所 楊一逵 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人工智慧、晶片、NVIDIA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中國「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雖然發展迅速,但其關鍵「處理器」(Processor)之核心卻高度依賴美國的AI晶片。《彭博》(Bloomberg)於2023年7月28日揭露,拜登政府(Biden Administration)或將於8月中旬揭示對中國AI晶片更為緊縮之禁令。[1]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近日公開喊話,若美方揭示更多晶片限制,中國不會退縮,肯定做出回應。[2]

事實上,半導體業界早已傳出美方AI晶片出口禁令或將升級的消息,AI「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簡稱GPU)晶片市占龍頭「輝達」(NVIDIA)表示,更嚴峻的出口限制將讓美國失去在中國市場競爭的機會,衝擊「輝達」於中國占比約22%的營收。[3] 「輝達」財務長克瑞斯(Colette Kress)認為,美方現階段AI晶片出口禁令(導致「輝達」無法出口高階A100晶片至中國),不僅已成功限制中國發展,更可維持中方對美國AI晶片一定程度的依賴。[4] 若出口限制擴大至降階版本的AI晶片,反將刺激中國國內的晶片研發市場,最終恐削弱美國在AI晶片上領先的優勢。[5] 美方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與「高通」(Qualcomm)持相同觀點,希冀拜登政府顧及中國半導體的年度採購額占全球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停止頒布更多限制措施。[6] 輝達(Nvidia)和英特爾(Intel) 打算調整部分產品規格,在不違反美國管制情況下推出銷售給中國的版本。超微(AMD)首席執行長蘇姿丰也暗示將會跟進。然本文認為,鑒於中國在AI晶片運用上與其鎖定少數民族的「大規模監控」(Mass Surveillance)及軍事發展緊密相關,事關人權價值與美國國家安全,美方升級對中國AI晶片的出口限制已勢在必行。

「海康威視」監控維族的AI系統遭揭露仍使用「輝達」晶片


美國監視器產業研究公司IPVM於2023年7月25日指出,即便中國影像監控設備製造大廠「海康威視」(Hikvision)宣稱其並無鎖定少數民族進行監控,一份中國「聯通數位科技有限公司」於2022年12月18日在海南省的投標文件(澄邁縣社會管理資訊化平台建設專案)顯示,「海康威視」的人臉辨識AI分析系統(DS-IF0100-AI),不僅得以於去年美方AI晶片禁令頒布後,持續使用「輝達」的Tesla T4「圖形處理器」,該系統在「視頻結構化分析」的標準配備中,更直接列舉「維族」為其主要的辨識目標。[7]

若觀察海南省政府公開的投標合約內容,「海康威視」系統中的「人臉圖片智慧分析」項目,甚至直接以是否有落腮鬍造型等族群刻板印象,作為識別是否為少數民族的指標。[8] 其「圖片結構化分析」項目,也以維吾爾族為優先辨識目標。[9] 「海康威視」AI系統(DS-IF0100-AI)公開的規格內容則顯示,「輝達」的T4顯卡廣泛運用於其分析車輛、辨識是否武裝、分析與對比人臉及人體的影片與圖像等AI監控功能。[10]

「海康威視」自2019年開始因涉嫌協助中共以生物辨識監控技術打壓維吾爾人與其他少數民族,觸犯人權問題,而被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至今,已歷經數波制裁。然IPVM揭露「海康威視」至今仍可使用「輝達」AI晶片之事實似乎顯示單方面制裁「海康威視」效果有限,需搭配更緊縮的AI晶片出口禁令,方可有效遏止可能侵犯人權的大規模數位監控行為,與逐步管控當前中國二手晶片市場的供給亂象。

美方在AI晶片出口將持續「小院高牆」之管制


華府智庫「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資安政策專家塞克斯(Samm Sacks),於2019年3月7日出席美國參議院聽證會時,針對美方如何在AI、物聯網等創新科技上與中國競合,提出捍衛美國新創科技的「小院高牆」(Small Yard, High Fence)概念——小範圍標示出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科技與技術,積極運用出口管制法與「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等機制進行管制。[11] 換言之,美國無意在新興科技上與中國脫鉤,但在事關國家安全的關鍵技術上需要樹立高規格的保護措施。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亦於一場論述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演講中表明,美方對中國實施AI與「高效能運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等先進晶片出口管制的指導方針,係依據服膺於國家安全之下,「小院高牆」的精確管制概念。[12] 蘇利文指出,關鍵科技與技術升級的「咽喉點」(Choke Points),必須保持在技術管制的「小院」裡,被各種規範的「高牆」圍繞,防止對手利用這些關鍵技術威脅美國與其盟友的安全。

惟有勒緊中國AI「咽喉點」方可限制解放軍之發展


驅動AI生態系統的核心-處理器,與其內部加速運算能力的AI晶片,係當前AI產業運用及發展的「咽喉點」。美方若不緊縮AI晶片之出口,將失去限制解放軍發展之先機。

美國國防部公布的《2022中國軍力報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2)指出,中國正致力透過AI技術發展「多域精確戰」(Multi-Domain Precision Warfare)-利用AI串聯與分析各種衛星與情監偵載台數據,加速目標識別、呈現目標擊毀方法或接戰武器選項清單、持續追蹤與鎖定目標,與打擊後的效果評估。[13] 簡言之,AI技術不僅可加速從目標的座標識別至打擊後評估的「擊殺鏈」(Kill Chain)執行過程,更可強化「指管通資情監偵」(C4ISR)系統的韌性,免於地理空間與數位空間大量資訊的限制與干擾,有效提升決策品質與打擊精確度。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亦發現,即便中國核武研製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自1997年開始被列入美國出口黑名單,但該單位卻依舊可透過中間商或研究計畫(如「計算流體力學」研究),籌獲大量「輝達」與「英特爾」的GPU晶片。[14] 解放軍似乎正計畫性的透過代理之商購與學術研發管道,取得美商AI晶片。換言之,將特定與解放軍相關的中國機構列入「軍事最終用戶」(Military End User List),無法遏止其透過另類管道獲取美方AI晶片。惟有「小院高牆」的晶片出口禁令方可有效限制解放軍獲得AI晶片的數量。

未來美方將持續緊縮,甚至升級高階AI晶片的對中出口限制。從晶片的設計,到製造與先進封裝等廠商,包含晶片製造設備的出口,都會強化小範圍的精確管制。同時,預計美方將維持中低階晶片出口中國的貿易關係,拉緊中國對美國在中低階晶片的依賴,弱化中方民間投入晶片研發的意願與能量。

資料來源:海南省財政廳辦公室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