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情勢

從中阿峰會解析中國邁向西亞霸權策略
瀏覽數
1352

關鍵字:能源合作、人民幣國際化、區域霸權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中國多年來透過經營「一帶一路」,在區域發展、安全維護、能源合作等面向上,將其紅色勢力慢慢滲入西亞這塊戰略資源豐厚的重要版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2月9日抵達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與區域各國元首會面,並參加「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國家峰會」及「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與沙烏地阿拉伯簽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科技備忘錄、金融合作協議等,表面上建立多元深化合作模式,實質拓展中國對區域國家的影響力,並鞏固其戰略資源來源。[1]

強化戰略夥伴關係爭奪西亞區域霸權


中阿合作論壇自2004年起,以加強對話與合作、促進和平與發展為宗旨,召集區域內沙烏地阿拉伯等22個國家參與,論壇架構下計有部長級會議、高官會、高官級戰略政治對話,並針對文明對話、改革發展、企業投資、能源合作、藝術、新聞合作、城市論壇、北斗衛星合作、婦女論壇、衛生合作、廣播電視合作、資訊領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等合作機制設立定期研討會議,[2]迄今已舉辦9次部長級高峰會議。經過數年協調與建立共識後,本次會議提升為元首級峰會,這是中國在西亞區域爭取區域霸權的重大突破。

西亞地區由於具備重要戰略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的地區,包含本次峰會在內,中國已與沙烏地阿拉伯等5個國家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與約旦等8個國家建立戰略夥伴關係,[3] 支持並維護彼此間核心利益。美國在退出敘利亞、葉門內戰態度的轉變等事件後在此一地區威望及影響力大大降低,而在該區域的另一傳統強權俄羅斯深陷戰爭的泥沼,使中國成為最佳選項。而中國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基礎建設等經貿效應,海上護航編隊在阿拉伯海安全維護所衍生的公共財,讓區域內國家對中國依賴日益漸深。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後的「習拜會」表示「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共同發展」, [4]中國的視野與腳步已由以往的太平洋放眼全球,而此次中阿元首首次會面,亦可代表雙方甚至中國跟西亞區域國家,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雙邊走向區域、從部門走向元首,毫無疑問鞏固西亞地區,獲得穩定戰略資源來源,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中國在此區域與20個阿拉伯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案、17個國家支持「全球發展倡議」(GDI)、15個國家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14個國家參與「中國—阿拉伯國家聯盟數據安全合作倡議」,[5] 透過種種合作機制,強化了中國在地區影響力,在雙方多層面深化交流下,可預見將與區域內國家逐步形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而鞏固戰略資源重要區域,邁向區域霸權的企圖。

科技數位建設帶動與能源合作的紅色浪潮


在本次元首會面所簽署的戰略及相關資訊技術協議中,以華為科技為首的備忘錄及能源合作項目最受矚目。透過先前「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產能、投資金融等開發計畫,區域內國家已高度依賴中國投資與建設。本次備忘錄還包含雲端計算、建設高科技建築群及資料中心,使中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區域國家建立更牢固的經濟與科技鏈結,這對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無疑是項重大風險,畢竟美國認為華為科技對其國家安全帶來不可接受的風險。

從區域安全論點,為確保電信網路、雲端、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安全,本次備忘錄擴大並加深中國華為在此區域內的涵蓋率,使得美國無法以「清晰且安全的管道」建立共識,違背其「5G潔淨網路」(5G Clean Network)倡議理念,對於區域內軍事聯合行動、合作及演訓等任務,可能不易取得資訊保障(information assurance),預期將限制美國在此區域軍事及科技合作程度。

在大型投資計畫伴隨的金融合作面向,自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被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6]中國危機感驟升,本次峰會中國工商銀行以共建「一帶一路」架構下,在區域內發展多元性國際金融服務項目,包含簽署發行以「碳中和」為主題的債券、推展數位貨幣運用並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ulti-CBDC Bridge)列為首批試點銀行等項目,以增加區域內國家對人民幣需求及依賴感,然就SWIFT統計人民幣在國際流通使用仍僅占2.44%,相較於美元42%仍有很大差距,[7] 但就以具備戰略資源的西亞區域來看,人民幣交易制度化,將使中國在走向區域霸權這條路更加穩健。

本次峰會上,中國積極表達期望透過上海石油和國家天然氣交易平台、以人民幣計價擴大進口採購石油及天然氣,並加強上游油氣開發、工程服務、儲運煉化等能源領域合作。[8]目前沙烏地阿拉伯是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2021年占原油採購總量的18%,2022年前10個月的進口總量為7,354萬噸(每天177萬桶),價值555億美元。[9]由此觀察「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在近10年關係不斷發展壯大,雙方均取得了豐碩成果,在經濟利益導向狀況下,中國實質影響力逐步增強,當12月4日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做出與美國建議相背的決議,減產每日石油輸出量,來穩定現行石油價格,這對美國來說,無疑是區域失控的警訊。

習近平最後發表的利雅德宣言,雖然對此無過多著墨,但俄烏戰爭中,美國所領導的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發起的經濟制裁,著實提醒了中國,改變美元本位的世界經濟體系重要性,然現階段海灣阿拉伯國家仍採「石油美元」遊戲規則,國家資產和儲備均為美元,包括沙烏地阿拉伯持有超過1,2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但畢竟石油及天然氣乃是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亦是美國以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基礎,中國想透過推展人民幣國際化來擴大其國家利益,現階段仍難以與美元抗衡,但石油及天然氣計價模式成功改變,將使紅色浪潮衝垮這區域的架構,削弱美元對中國的箝制,使中國經濟體系得以抗衡經濟制裁壓力。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