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戰略

海下感知——戰場圖像的最後一塊拼圖
瀏覽數
1223
2023.07.03
作者
吳自立
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 吳自立 副研究員
關鍵字: 泰坦號、SOSUS、戰場圖像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3年6月18日「泰坦號」(Titan)潛水器在探索百年沉船鐵達尼號的過程中失去聯繫,最終證實因在深海發生內爆,導致5名乘員不幸罹難。[1]期間美國海軍在「泰坦號」失踪同一區域採集到的的聲學數據中,發現與內爆或爆炸特徵一致的異常現象。美國海軍用於記錄噪音的裝置據信是「聲波監聽系統」(英文全稱The Sound Surveillance System,縮寫為SOSUS),係在冷戰時期研發的一套被動聲納探測系統,透過在海底鋪設電纜、水下聽音器等裝置蒐集潛艦發出的聲波和磁性數據,以探測潛艦的行蹤。[2] 2015年9月9日日本共同社獨家報導,首次披露為因應日趨活躍的中共海軍海洋活動,美、日兩國以沖繩為據點,從日本南西諸島延伸到九州南部和經過宮古海峽、台灣本島、巴士海峽到菲律賓的太平洋一側海域,部署了最新型的SOSUS,用以探測從東海、黃海進出太平洋的中國潛艦。[3]

台灣周遭海下感測的重要性


台灣位處太平洋第一島鏈中央,為西太平洋區域航運要衝,具有關鍵戰略重要性,周遭水文環境除台灣海峽水深較淺外,皆適合潛艦活動。中共藉促進海洋研究理由分別於南海、東海建置「海底觀測網」,同時明示將用於國防用途,實際上就擁有近似於SOSUS系統的能力,以當前美中形勢觀之,亦有助於中共「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戰略目的達成。[4] 近年台灣西南角靠近東沙群島與台灣東部海域已成為中共解放軍海軍演訓的主要場域,除了水面艦艇活動外,水下活動咸信亦非常活躍。研判現在美、日第一島鏈水下監視系統的可能運作方式,係由美軍根據前期情報,譬如衛星偵察到對方潛艇離港,經研判可能會通過島鏈,則會提高對應海域的SOSUS戒備等級,針對目標調整工作參數,等待潛艇的到來。一旦偵聽和分析出可疑信號,駐日美軍就把包括目標可能的類型、位置、運動狀態等情報,通報給當值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和反潛巡邏機,由後者進行更精準的識別追蹤。除了水下潛艦目標偵測與追蹤的功能之外,SOSUS亦能蒐集水下環境音響特徵參數,可作為科研用途。再者,如同這次「泰坦號」潛水器意外事故,假如未發生內爆,SOSUS亦可用於協助救難搜索用途。我國IDS首艘自製潛艦即將面世,在國家政策與資源的持續支持與投入下,一支完整的水下戰略力量指日可期,屆時戰力是否能充分發揮,除台海周遭水文資料之外,是否能有效掌握與運用敵我艦艇音響特性資料來偵測與追蹤目標,會是關鍵要因。

完善戰場圖像的最後一塊拼圖


面對中共長期威脅下,台灣已有一套因應共軍的情監偵(ISR)系統。國防部目前已定期公告我國ADIZ範圍內,中共空軍與海軍水面艦艇動態,顯對這兩類目標已能運用現有ISR能力充分掌握活動態勢。MQ-9的獲得與自製ISR無人載具的投入,預期能提升相關能力,如能順利導入Link-22,關鍵的整合性指管能力亦有望大幅增強。可以預見的是,空中與水面戰場圖像已逐漸清晰。然海下的部分在各國皆以極機密看待相關能力,不易真切得知實況,在美、日同意的前提下,台灣或可取得有條件的海下情資。但若台灣科技產業技術能量能與國防預算資源能支持,在台灣周遭一些扼點海域,建置足以涵蓋所需偵測範圍的自主SOSUS系統,或許就能更加完善台灣戰場圖像的最後一塊拼圖。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