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隊是國家戰略兵力
瀏覽數
850
陸戰隊是國家戰略兵力
國防產業所 蘇紫雲副研究員
關鍵字:國家戰略、聯合作戰、軍事演習
關鍵字:國家戰略、聯合作戰、軍事演習
印太有17個國家的武裝部隊有陸戰隊的建置,關鍵並非攻勢或守勢的戰略設計,主要原因在於海洋地緣環境(ocean geopolitics)使然,印太區域多為海洋國家且多國國土皆擁有外離島,維護整體的陸地國土、海洋國土的安全,就須有一體化思考、以及彈性兵力的配置。
陸戰隊的戰略角色
實際上在國家戰略高度,投射兵力設計,具備兩棲能力的陸戰隊便成為必要兵種,戰時利於戰場兵力運用,平時則擔負災害救援任務。就如同北約多屬於陸權國家特性,輕快兵力扮演的「快反部隊」(Rapid Reaction Forces, RRF),功能就如同印太國家配置陸戰隊一般。
因此在軍事戰略層面,兩棲兵力的功能以往的「傳統登陸論」(conventional amphibious landing )主張對敵人進行登陸作戰的固有看法,已然不適用。相對的「兩棲機動戰論」(amphibious maneuver warfare)較適合現今的安全環境,也就是將兩棲部隊視為機動兵力一環,可擔任戰略機動部隊的角色,可適應快速反應的彈性任務需求。
而在作戰層級,國軍地面部隊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反空降、反登陸。因此一支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的專業部隊,在演習中可扮演地面部隊的對抗角色。實際上兩棲登陸作業包括泊船轉乘區、座灘區、低潮線、高潮線、灘頭鞏固與擴大等都可提供陸軍反制戰法戰術的實證演練。
火力展示具複合意義
在這些背景下,我國年度的漢光演習分為戰略階層的電腦兵推、作戰階層的實兵演練、以及戰術階層的火力展示,各個環節相互關連,並非張飛打岳飛般的各自為戰。至於演習的火力展示,如日本的「富士綜合火力演習」、北約演習的火力展示如2020年5月份於愛沙尼亞、丹麥陸軍7月份的戰車部隊射擊演訓也都開放媒體或民眾參觀。這些火力展示其實都具有雙重意義,除了部隊本身對武器裝備的操作訓練外,也可讓民眾了解國防進而鞏固民心。
也如同近年耳熟能詳的「環太軍演」(Exercise RIMPAC),其演訓的重頭戲之一,就是靶船射擊的火力展示,以各式反艦飛彈、魚雷、空用炸彈、甚至反戰車飛彈、機砲進行射擊,同時驗證各式火力的精準度、打擊能力,並且提供媒體進行公眾報導。
進一步來說演習的目標不是追求一百分,而在找問題進而提出改進的解方。民主國家面對可能的演訓意外,如英國皇家陸戰隊、美海軍陸戰隊的重點在於改善強化安全程序(safety procedure),降低演訓的不必要傷亡。
因此本次「漢光36號」突襲艇(combat rubber rapid craft, CRRC)的操演意外,未來我陸戰隊可評估的改善方案,包括增加由潛水員、蛙人為主的伴護艇,進行突襲舟操艇、搶灘演訓時配戴頭盔而非寬邊的「邦尼帽」(bonnie hat)等軟帽、強化深水泳池的脫困求生訓練等,兼顧演訓強度與人員安全。
國防安全領域包含國家戰略、軍事戰略、作戰戰略、戰法戰術等層級,需一體化思考。國軍側重「聯合作戰」、「不對稱作戰」在追求有限資源的提升戰力,如同企業創新所需的「資源互補」(resource complementarity)、「創新資本」(innovation capital)的法則一般,充滿機會與挑戰,因此總體國人支持才能確保戰力革新與國家安全。
陸戰隊的戰略角色
實際上在國家戰略高度,投射兵力設計,具備兩棲能力的陸戰隊便成為必要兵種,戰時利於戰場兵力運用,平時則擔負災害救援任務。就如同北約多屬於陸權國家特性,輕快兵力扮演的「快反部隊」(Rapid Reaction Forces, RRF),功能就如同印太國家配置陸戰隊一般。
因此在軍事戰略層面,兩棲兵力的功能以往的「傳統登陸論」(conventional amphibious landing )主張對敵人進行登陸作戰的固有看法,已然不適用。相對的「兩棲機動戰論」(amphibious maneuver warfare)較適合現今的安全環境,也就是將兩棲部隊視為機動兵力一環,可擔任戰略機動部隊的角色,可適應快速反應的彈性任務需求。
而在作戰層級,國軍地面部隊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反空降、反登陸。因此一支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的專業部隊,在演習中可扮演地面部隊的對抗角色。實際上兩棲登陸作業包括泊船轉乘區、座灘區、低潮線、高潮線、灘頭鞏固與擴大等都可提供陸軍反制戰法戰術的實證演練。
火力展示具複合意義
在這些背景下,我國年度的漢光演習分為戰略階層的電腦兵推、作戰階層的實兵演練、以及戰術階層的火力展示,各個環節相互關連,並非張飛打岳飛般的各自為戰。至於演習的火力展示,如日本的「富士綜合火力演習」、北約演習的火力展示如2020年5月份於愛沙尼亞、丹麥陸軍7月份的戰車部隊射擊演訓也都開放媒體或民眾參觀。這些火力展示其實都具有雙重意義,除了部隊本身對武器裝備的操作訓練外,也可讓民眾了解國防進而鞏固民心。
也如同近年耳熟能詳的「環太軍演」(Exercise RIMPAC),其演訓的重頭戲之一,就是靶船射擊的火力展示,以各式反艦飛彈、魚雷、空用炸彈、甚至反戰車飛彈、機砲進行射擊,同時驗證各式火力的精準度、打擊能力,並且提供媒體進行公眾報導。
進一步來說演習的目標不是追求一百分,而在找問題進而提出改進的解方。民主國家面對可能的演訓意外,如英國皇家陸戰隊、美海軍陸戰隊的重點在於改善強化安全程序(safety procedure),降低演訓的不必要傷亡。
因此本次「漢光36號」突襲艇(combat rubber rapid craft, CRRC)的操演意外,未來我陸戰隊可評估的改善方案,包括增加由潛水員、蛙人為主的伴護艇,進行突襲舟操艇、搶灘演訓時配戴頭盔而非寬邊的「邦尼帽」(bonnie hat)等軟帽、強化深水泳池的脫困求生訓練等,兼顧演訓強度與人員安全。
國防安全領域包含國家戰略、軍事戰略、作戰戰略、戰法戰術等層級,需一體化思考。國軍側重「聯合作戰」、「不對稱作戰」在追求有限資源的提升戰力,如同企業創新所需的「資源互補」(resource complementarity)、「創新資本」(innovation capital)的法則一般,充滿機會與挑戰,因此總體國人支持才能確保戰力革新與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