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對我國產業安全之影響
2019.06.17
瀏覽數
95
壹、新聞重點
因應美國2019年5月針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稅率、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中國展開一系列反制行動。除了6月1日啟動對600億美元美國輸中商品徵收25%關稅之外,6月2日更發布《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表明中國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對貿易戰「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之立場。中國商務部也宣布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對於「基於非商業目的,違背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針對中國實體實施封鎖、斷供或其他歧視性措施;對中國企業或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或潛在威脅」之外國個人、企業或組織加以管制。[1]美中貿易戰日益激化,為全球政治經濟增添更高的不確定性,且台灣的技術管理漏洞可能對我國訴求加入國防產業國際供應鏈造成衝擊。
貳、安全意涵
一、美中貿易戰加速全球產業版圖重組
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3月川普總統宣布對6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以來,隨著美國逐次擴大品項和稅率,全球產業版圖加速重組。原本「台灣出口零組件─大陸組裝─成品銷往美國」之三角貿易模式,逐漸轉為「中國內需市場/非歐美市場取向vs.歐美市場取向」之兩大陣營分流模式。無論是蘋果供應鏈或華為供應鏈的資通訊產業台商,或是自行車、紙業等傳統產業台商,都面臨必須選邊站之抉擇。以中國內需或非歐美國家為主要市場之台灣廠商,生產線留在大陸或許較有利,而中國在美日外資大舉撤離之下,若要實現技術自立也需台商協助。另一方面,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台灣廠商,則在避險和成本考量下將生產線移回台灣或移往印度、東南亞等地。然而,供應鏈重組需要時間、金錢、聚落、人才等複合條件配合,短期內無法一蹴即成。夾在美中之間的台商雖可能左右逢源,也可能成為雙方之箭靶,稍有差錯更可能將全球供應鏈之優勢地位讓給韓國等競爭對手。
二、科技業台商容易成為美國軍民兩用技術流出之漏洞
美國將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列為出口管制黑名單(以下稱為華為禁令),乃依據2018年11月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出口之管制架構。所列管之新興基礎技術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慧、定位定時導航、微處理器、先進計算、數據分析、量子通訊與感測、物流科技、積層製造(3D列印)、機器人、腦機介面、極超音速、先進材料等14個領域。[2]這些軍民兩用技術若應用在軍事用途上,可大幅提升軍事作戰能力,對美國國家安全具重要性。[3]美國發布華為禁令,除了拖延華為5G全球布局外,最終目的是遏止中國運用《中國製造2025》和「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下世代全球或區域霸權之可能性。在此背景下,交織於美中供應鏈之間的科技業台商,是否容易成為美國軍民兩用技術流出之漏洞?是否容易如華為在台代理商訊崴科技般,被美國列入管制名單?值得持續關注。
三、美中貿易戰激化影響我國經濟金融安定
美國對中出口額占其GDP不到1%,因此美中貿易戰激化並不會導致美國經濟崩潰,但是會因放大效應而減緩全球經濟成長。美中貿易戰導致全球資金大挪移,外資紛紛從亞洲新興市場、歐洲、非洲以及中東股市撤離,回流美國市場避險。以台股而言,外資2018年因美中貿易戰撤出之金額約新台幣3,580億元;2019年僅5月6日至30日止,就已撤出新台幣1,562億元,造成我國股市震盪。另一方面,我國外銷訂單自2018年11月起轉為負成長,至今已持續6個月,導致今年第1季累計接單金額年減8.4%,是2010年以來同期最大減幅。同時,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持續走貶,5月份貶值7.05角,貶幅達2.23%,為2015年8月以來單月最大貶幅。美中貿易戰對我國廠商雖然有正面的轉單效應,或因產能移回台灣及美國經濟表現良好,使我國對美出口創下連續成長32個月新紀錄,但是局勢若越演越烈而影響到全球經濟,台灣恐受池魚之殃。
參、趨勢研判
一、美中貿易戰長期化將影響兩國經濟發展
從美國發布華為禁令並嚴格審查外國對美直接投資來看,提高關稅和管制出口的貿易戰只是美中爭霸之序曲。後續除了科技戰之外,還可能有金融戰、能源戰、稀土戰…..等多條戰線,期間還可能直至2035或2050年。無論未來如何進展,貿易戰目前已造成資金和廠商大舉從中國撤離。若美國進一步落實包含手機和電腦在內的第三波對中加徵關稅清單,恐使中國內部大量失業、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等問題更加惡化。另一方面,關稅加徵大多轉嫁給消費者,美國民眾能否承受物價上升之壓力、農民能否忍受產品出口銳減之結果,也考驗川普政府之因應能力。
二、技術密集型台商將加速融入歐美供應鏈並升級轉型
如果在美中兩國之間不得不選邊站,基於美國向來是我國主要市場、在科技和創新上擁有豐富資源,且美國政府和企業也正積極深化台美夥伴關係,[4]我國廠商特別是高科技產業,應會加速融入歐美日等「抗中」供應鏈。技術密集型的回流台商,雖然有政府「投資台灣事務所」和國發基金協助解決土地和資金等問題,仍然面臨缺電、缺水、缺工等困境。在其興建新廠房和生產線之際,或可考慮以智慧製造或數位轉型來解決缺工問題,並雇用台灣近年培育之數位人才,以創造雙贏成果。
三、勞動密集型台商借助新南向政策移往印度或東南亞發展
對於回流的勞力密集型產業,政府希望協助往具人口紅利的印度或東南亞發展;東南亞國家如越南等也積極探詢雙邊投資保障協定事宜。基於新南向政策先前幾年已做好初步準備,應可協助台商加速移往生產條件較為成熟之東南亞國家,而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也被視為是美中貿易戰之受益國。同時,日本政府已規劃2019年夏季起與印度、斯里蘭卡共同開發斯里蘭卡西部之可倫坡南港碼頭,以推動日本倡議之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構想(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Vision),也有利於我國新南向政策之擴大和落實。
[1] 〈白皮書:中國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新華社》,2019年6月2日,https://tinyurl.com/yyohthxh;〈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人民日報》,2019年6月1日,https://tinyurl.com/y27tu2q9。
[2]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 Review of Controls for Certain Emerging Technologies,” Federal Register, Vol. 83, No. 223/Monday, November 19, 2018, pp. 58201-58202, https://www.govinfo.gov/content/pkg/FR-2018-11-19/pdf/2018-25221.pdf
[3] 例如: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指出,中國加速獲取軍民兩用技術,將核能科技應用在破冰船和潛艇的浮動核電站上,也可能應用於武器上。Jessica Resnick-Ault, “U.S. tightens controls on China imports of nuclear components,” Reuters, October 12, 2018, https://tinyurl.com/y83gjrwz。
[4] AmCham Taipei, “2019 Taiwan White Paper,” Taiwan Business Topics, Vol. 49, No. 6 (2019), https://amcham.com.tw/advocacy/whit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