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軍購與鞏固國防的關聯性
2019.07.29
瀏覽數
88
壹、新聞重點
2019年7月8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 DSCA;簡稱「安合局」)發布兩項對台軍售案,一項是人員攜行式刺針防空飛彈(Block I -92F MANPAD Stinger missiles), [1]另一項是M1A2T艾布蘭戰車(Abrams Tanks),兩項軍售加上其他附屬配備,總金額大約22.3億美元。 [2]
貳、安全意涵
一、軍購是鞏固國防的必要途徑
美國國防部於2019年7月公布供售台灣刺針飛彈和艾布蘭戰車,這兩項軍備非常有利於國軍建構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的可恃戰力,對於鞏固國防確實是個好消息。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並不會隨著台灣政府的更迭而改變。為了因應中國的軍事威脅,加強國防建設顯得刻不容緩,而透過軍購籌獲若干先進的武器裝備則是彌補自身裝備落後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鞏固國防的必要途徑。
二、軍購不受兩岸情勢緩急的影響
從結束美援時代開始,台灣向美軍購一直沒有中斷。曾經發生台海飛彈危機的李登輝總統時期,向美軍購數額為151.65億美元;提出「一邊一國」和「入聯公投」引發兩岸關係緊張的陳水扁總統時期,軍購數額為108.15億美元;被視為兩岸關係最緩和的馬英九總統時期,採購的額度反而高達205.22億美元;蔡英文總統從2016年執政迄今,採購軍備的額度為44.74億美元。[3] 這些數值顯示國軍是基於國防安全的需要而軍購,並不受兩岸關係緩急的影響。
三、採購先進武器裝備具有多重效益
武器裝備研製與外購並行是我國建構不對稱作戰力量的戰略構想之一,採購若干數量的先進武器裝備具有四大效益:第一,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建立可恃的戰力;第二,部隊配備先進的武器裝備,具有安定民心、提振軍心的作用;第三,先進的武器裝備可以使國軍在未來聯合友盟的作戰中,為武器裝備的互操性(interoperability)奠定基礎及建立條件;第四,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更能夠吸引青年投身軍旅,有利於提高國軍人才招募成效。
參、趨勢研判
美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網站近期一篇以〈落實重返亞洲〉(Completing Pivot to Asia)為題的文章指出,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的對手實力超乎想像,如果還想保有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就必須從美國本土增兵。[4] 如今美國海軍已經把60%的兵力部署在太平洋地區,但是為了維護美國在其他地區的利益,不可能把全部的力量都調到太平洋。因此,聯合地區盟友共同對抗中國軍力的挑戰遂成為比較經濟實惠的政策。為落實這個政策,勢必與第一島鏈及其他印太地區國家加強緊密的聯繫,而台灣位居島鏈中央,雖與美國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卻是美國必須重視的盟友。在美國《2019印太戰略報告》中,台灣與新加坡、蒙古和紐西蘭並列為美國的夥伴。因此,促進了下列三點有利於台灣的發展趨勢。
一、美國將繼續軍售台灣先進武器
為了有效提升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鞏固第一島鏈中央位置的安全,美國一定會繼續對台軍售。我國成功採購阿帕契武裝直升機之後,這次又購得艾布蘭戰車,實際上已經為美國出售其他先進武器裝備給台灣提供了切實的可行性。
二、為台美友盟聯合作戰扎根奠基
隨著美方將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交付給國軍,所涉及的安全議題、人員訓練、裝備操作與維護以及建立彈藥生產線等等後續的合作規劃,勢必為台美軍事交流和合作帶來密切蓬勃的發展,將為國軍適應未來的友盟聯合作戰扎根奠基。
三、強化了台美「安全夥伴關係」
美國《2019印太戰略報告》將台灣定位為「國家級的夥伴」,在美國出售我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之後,在台美軍事領域緊密聯繫的基礎上,更有機會強化雙邊的發展,從軍事合作邁向雖無同盟之名卻交往密切的「安全夥伴關係」。
[1]MANPAD為man portable air defense之縮寫。
[2]DSCA, “Major Arms Sale: July 2019,” 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 Defense of Department, July 8, 2019, https://www.dsca.mil/major-arms-sales/archives/201907
[3]王崇懿,《中國軍事威脅與台灣的國防政策演進:2000-2019》,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7月,頁4。
[4]Thomas Callender, “Completing Pivot to Asia,” National Interest, July 7, 2019,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completing-pivot-asia-6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