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軍購與不對稱建軍之思考
2019.07.29
瀏覽數
88
壹、新聞重點
2019年7月9日,美國正式宣布批准包含M1A2T「艾布蘭」(Abrams)主力戰車、人攜式(MANPAD)FIM-92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等裝備在內,共計22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本次軍購除為美國川普總統上任以來最龐大的對台軍售外,對台海防衛作戰亦具重要意義。此外,2019年7月12日更傳出陸軍將購買美製M109A6自走砲,儘管陸軍司令部呼籲各界勿揣測,[1] 但此仍顯示國軍地面裝備更新受到矚目。
貳、安全意涵
一、主戰車增加防衛作戰韌性並形成嚇阻力量
M1A2T具備戰車中最高水準的攻擊、防護及機動能力,可對敵入侵部隊造成更大壓力。除強化對入侵部隊的反擊能力外,在良好協同下,亦能在城鎮戰中發揮相當效果。同時,其戰場覺知與網路化作戰能力先進,均遠超過目前國軍現有第二代主戰車。 [2]
在防衛作戰上,根據美國國防部《2019年中共軍力報告》,中共海軍目前在兩棲艦隊上以取得071型船塢登陸艦(landing platform dock, LPD)及075型直升機船塢登陸艦(landing helicopter dock, LHD)為主,而非用於傳統登陸的中型登陸艇及戰車登陸艦(Landing Ship Tank, LST),其能量有限,可能將不會以傳統大規模登陸方式攻台。若守軍裝備M1A2T,中共遂行登陸作戰時必需考量其存在,並需消耗相當能量以應對此威脅。因此,M1A2T戰車可在一定程度被視為陸上「存在艦隊」(fleet in being),其存在能干擾甚至改變敵方的規劃及戰略,形成嚇阻;如能取得主動防禦系統(active protection system, APS),則更可增加生存性並強化效益。
二、防空與反裝甲飛彈為地面不對稱作戰之關鍵裝備
然而,僅投資主戰車,對於整體防衛的貢獻有限。本次軍購的另外一個重大亮點,即是大量的各式飛彈。在刺針飛彈方面,儘管國軍已擁有車載「復仇者」(Avenger)系統、雙聯裝發射架型、直升機空對空型等各式刺針飛彈,人攜式卻是在近年來才得到美國許可,並傳出後續將增購1300枚飛彈、670具發射器的消息。 [3]
中共在發起登陸時可能已取得空優,野戰防空將因此成重要課題。儘管中共空軍已發展多種精確導引武器,但截至2018年為止,仍未在其對地攻擊機隊上,廣泛運用適於密接支援任務(CAS)的精確導引直攻彈藥(DAM),而偏好適於對抗機場、雷達、指管中心等固定/半機動目標的精確遙攻武器(SOW)。[4] 除了較難壓制國軍野戰部隊外,如台灣大量配備刺針飛彈,中共空軍對地攻擊與密接支援時的壓力與風險也將大增,中共的武裝直升機亦將受到巨大威脅。
在反裝甲飛彈方面,國防部表示FGM-148「標槍」(Javalin)及BGM-71拖式(TOW)反戰車飛彈項目為增購案,因而未在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網站中一併宣布。[5] 反裝甲飛彈為國軍不對稱作戰中相當重視的一環,因為其價廉、能大量部署,並增強火力投射能力,在灘岸甚至城鎮戰當中可發揮極大效用。「標槍」及「拖式2B」飛彈均屬最新世代的反戰車飛彈,具頂攻能力,能由戰車較弱的頂部擊穿裝甲。雖然目前APS使反戰車飛彈效力受到挑戰,但其仍是對抗登陸部隊重要利器。
參、趨勢研判
一、裝甲部隊未來編裝發展將需探討
陸軍裝甲部隊將需考量其未來發展以進行進一步調整。從預算面來看,高價的M1A2T難以1比1取代陸軍現有近千輛的主戰車群,因此除了考量是否增購M1戰車(包含舊型M1A1)之外,同樣應考量是否提升老舊戰車性能,或如同日本以搭載戰車砲的輪甲車部分取代之,甚至檢討調整裝甲兵規模等等。就操作面而言,M1A2T需要相當之維護能量,將需在運用後檢討並進行編制調整,尤以後勤補保方面為重,初期可能集中大部分M1A2T在同一裝甲旅內,以確保妥善率。
二、陸軍可持續研究非對稱之兵力運用方式
國軍近年來正努力投資不對稱裝備,但各種重大變革非一蹴可幾,因此在轉型過程中,尋求傳統裝備的創新運用方式,盡可能放大該系統的效益,避免在劣勢環境運用,亦可為一種不對稱方式。
過往戰史指出多兵種協同之重要性,近年中東戰場也顯示戰車在運用不當下之脆弱性。M1A2T戰車在國軍要能發揮一定嚇阻效果,「戰力防護」及避免因各種不當運用而導致損失將至關重要,而協同作戰以確保戰車作戰效益更是未來運用上的重點。
國軍正在嘗試之「聯兵營」,在整合運用上的確是一個可考量的方向。營級指揮官若能運用戰車、反裝甲/單兵攜行式防空飛彈甚至無人機,即可提升部隊運用彈性,避免接敵時缺乏合宜裝備。但同樣地,如何讓後勤補保順暢運作、維持妥善及戰力,仍是重要問題。尤其,戰車保修上的複雜程度非輪車所能比,在打散整合後,保修將成為重要問題。若「聯兵營」未來能配屬更精密複雜的M1戰車,則此議題將更需被重視。
同時,近年國軍逐漸引進M1及阿帕契等最尖端載台,其戰場覺知能力與網路化作戰能力,更是其在傳統性能指標外,遠超過現有國軍裝備者。如何確保、掌握戰場電磁環境,並提升國軍各單位的戰場覺知與網路化能力,將是未來戰場成敗關鍵。
三、三軍國防投資方向仍需精算並整合
近年來,從個人裝備更新,到採購新式主戰車與增購各式飛彈等軍購,陸軍得以更新老舊裝備,然台灣三軍仍有大量老舊裝備亟待更新,如砲兵的M114 155mm榴彈砲,及強化砲兵火箭戰力等。
此批軍購主要集中於現行「整體防衛構想」中之「灘岸殲敵」階段,雖可形成相當嚇阻、展現守土決心,但防衛成功關鍵,仍是盡可能削弱敵方之登陸及海運能量,使其奪台任務失敗,故仍需進一步投資較長射程、能延伸打擊範圍之裝備,在確保最後防線的防禦韌性後,進一步延伸交戰距離,協助海空軍達成「濱海決勝」目標。
[1]游凱翔,〈傳採購百輛M109A6自走砲車 陸軍:勿揣測〉,《中央社》,2019年7月12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7120270.aspx。
[2]許智翔,〈M1A2主力戰車購案之戰略意涵〉,《國防安全週報》,第40期,2019年3月29日。
[3]洪哲政,〈美宣布售我剌針飛彈 陸軍總計將採購1300枚〉,《聯合報》,2019年7月9日,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3918655。
[4]Rick Joe, “Where Are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Guided Bombs? Why the PLA still lacks widespread deployment of guided direct attack munitions,” The Diplomat, July 20, 2018, https://thediplomat.com/2018/07/where-are-the-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s-guided-bombs/
[5]游凱翔,〈M1A2T戰車軍購案 國防部:美對台軍售正常化〉,《中央社》,2019年7月9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709003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