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2戰車採購案與戰甲車工業能力升級
2019.07.29
瀏覽數
88
壹、新聞重點
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 DSCA)7月8日公告,美國國務院已出售台灣2筆軍售,包括108輛M1A2T主戰車(Main Battle Tank, MBT)與相關裝備,以及250枚肩射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總額達22億美元。前者內容除戰車外,尚包括M88A2裝甲救濟車、HET重型裝備運輸車、配套武器、自衛系統、射控系統、彈藥與訓練彈等,總值22億美元。[1] 這已是川普上任後,美國政府對台第4次軍售。未來M1A2主戰車配合國產的CM32~34系列雲豹甲車,將可強化我陸軍陸上戰力。
貳、安全意涵
我陸軍欲向美採購M1主戰車以強化陸上戰力,已有一段時間。其間雖多次翻修升級現有戰車,但受限工業能力及裝備取得限制,無法大幅提升裝甲戰力。然戰甲車方面,則已累積豐富國產經驗,可滿足部分陸上作戰需要。
一、M1戰車歷經多次改良仍為陸戰主力
1960年代,美德兩國合作的MBT-70計畫被放棄後,美國於1973年以其技術基礎重新發展,由克萊斯勒公司(Chrysler)得標,稱之為M1「艾布蘭」(Abrams)戰車。1982年克萊斯勒防衛部門為通用動力集團(General Dynamics)所併購。M1經歷多次改良:1985年將105公厘主砲改為120公厘主砲,並強化裝甲、履帶、射控系統,稱為M1A1;為因應前蘇聯新戰車之挑戰,1986年再發展M1A2,包括車長熱顯像儀、車間資訊系統等,提升夜間及接戰速度,其中部分為M1及M1A1翻修升級;二次波斯灣戰後在中東的城鎮戰經驗,狙擊手會由四面八方攻擊戰車及車頂人員,因此後來加裝TUSK I及II兩種城市巷戰裝甲(Tank Urban Survival Kit I & II)套件,並在車頂加裝防盾及反狙擊手的M2重機槍;最新型式為M1A2 SEPv3,後來改稱M1A2C。
二、國軍翻修升級戰車能力仍然有限
國軍籌購主戰車歷程並不順利。主戰車系統複雜,國內尚無自製能力,但也設法透過自行翻修與升級等方式提升戰力。1973年陸續獲得M48系列戰車;1996年升級M41戰車,不過僅改造40餘輛M41D並配置外島,而且除延壽外,戰力亦未見提升;1984年時戰車發展中心(現為軍備局209廠)曾以M60底盤結合M48砲塔及射控系統、105公厘主砲,發展CM11勇虎戰車,又稱M48H;[2] 再以多餘射控套件為當時M48A3進行改裝,稱為CM12。1995年由美國引進460輛除役的M60A3TTS戰車,與CM11、12共同構成國軍裝甲主力。[3] 國軍曾考慮翻修M60A3,換裝120公厘主砲、新任務電腦、砲塔液壓系統等,但因價格昂貴,媒體報導升級一輛即需1億台幣,故未編入2018及2019年國防預算中。[4] 國內並不具備生產與德國Rh-120或美國M256等同級的120公厘級戰車砲之能量,能否在國際市場獲得亦有疑問,且車體設計採鑄鋼砲塔,防護力不佳,升級方案需考慮風險管理與成本效益。
三、國軍戰甲車生產已建立相當能量
相較於戰車,國軍的甲車生產則已建立充足自製能量。目前國產的雲豹甲車(又稱「台灣步兵戰鬥車」Taiwan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TIFV),從建案、研發、測評、量產到建立後勤能量,完全由國防部、經濟部、工研院與民間產業界通力完成,配合「國防資源釋商」政策,已將部份零組件委由民間廠商生產製造。
國軍在1979年開始自製CM21~26系列甲車,包括裝甲運兵車、裝甲迫砲車、拖式飛彈車及裝甲指揮車等,建立甲車生產製造能量;1990年代開始發展輪型甲車,先試製CM31六輪甲車;2002年推出八輪甲車原型,包括P0原型車及P01、02原型車;2006年以「迅馳專案」為代號,編列570億元採購638輛。目前雲豹甲車共有三型:CM32為40公厘榴彈機槍指揮車;CM33為榴彈機槍裝步戰鬥車;CM34為30公厘機砲裝步戰鬥車,曾在2019年漢光35號演習首次展出,已通過車測中心2,000公里路跑測試,將可展開量產。[5] 在下一代雲豹甲車方面,M1原型車已完成研發測評,M2將在下半年進行作戰測評,未來可配備迫砲、105公厘戰車砲等,增加其使用彈性。
參、趨勢研判
一、主戰車與輪車搭配可發揮不對稱效能
美國陸軍過去曾尋求發展未來戰鬥系統(Future Combat System, FCS),以其中一型XM1202機動戰鬥系統(Mounted Combat System)取代主戰車,但結果失敗,對陸地作戰系統的發展因而轉向保守,持續改良M1戰車,而發展中的下一代戰鬥車輛(Next Generation Combat Vehicle,NGCV)在火力及防護力也無法取代M1。經歷多次中東戰事證明,主戰車火力及防護力仍無可取代。近年仍持續改良M1戰車,除加裝主動防護裝甲外,未來可能換裝德國萊因金屬公司(Rheinmetall)新發展的130公厘主砲,仍具發展空間。
就陸地作戰而言,輪車及履車各具優勢。輪型車輛火力與防護力雖不若主戰車,但具高度機動力、精準火力、裝甲防護、通信及彈性編組等快速反應能力,可搭配新戰車、砲兵、迫砲、反裝甲飛彈等靈活運用,發揮長短搭配、曲(射)直(射)相輔的功效,發揮不對稱作戰效能,被陸軍視為是防衛作戰的新銳戰力。 [6]
二、透過工業合作爭取M1國內維護及研改升級能力
陸軍兵整中心長期維修各式輕、重型輪車及甲車,藉由合作、翻修、升級等機會,已獲得足夠維修能量。M1A2T雖採整車進口,但未來可與美方討論,透過工業合作方式逐步建立M1A2T戰車車體裝甲、動力系統、火砲、射控系統等維修升級能力。M1A2T採用複合裝甲、120公厘主砲,雖早已是國外主戰車發展主流,但對國內而言則為首度接觸,陸軍後勤與維修體系勢將全面重整,以建立M1自主維修能力,例如:M1採用之漢偉(Honeywell)AGT1500燃氣渦輪發動機,可輸出1,500匹馬力,搭配X-1100變速箱,已經實戰驗證,性能可靠,對陸軍而言雖屬新式動力系統,然其原理類似直升機之渦輪軸發動機,應可快速籌建渦輪葉片、傳動系統等之維修能量;另外,M1懸吊採傳統式扭力桿系統,其路輪、履帶等系統,均可建立國內維修能量;中科院具備戰甲車模擬訓練器發展能量,未來可發展M1專用模擬器供人員訓練使用;中科院另在進行「迅合專案」,發展數位化野戰指管系統,未來有可能搭配M1及其他作戰車輛,強化陸軍資訊化作戰能力。 [7]
M1A2T使用120公厘44倍徑戰車砲,使用彈藥為外銷型之KEW-A1翼穩脫殼穿甲彈(Armor-piercing fin-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APFSDS)、M1028人員殺傷彈等,應可爭取在國內建立產製能量,生產同等級之鎢心穿甲彈種。M1未來仍有升級改良空間,例如換裝120公厘55倍徑主砲或加裝主動防禦系統等,也可爭取在國內進行研改的機會。
三、提升雲豹甲車自製率奠定未來戰車自製基礎
雲豹甲車由軍備局209廠負責生產,下一階段將生產配備30公厘鏈砲的CN34,及開發衍生的M2車型。 雲豹甲車採8輪全時驅動,使用一具卡特彼勒(Caterpillar)C12柴油引擎,其變速箱等雖尚無法國產化,但其他周邊裝備及武器等已採用國產產品,例如鋼板由中鋼自製,陶瓷複合裝甲由和成欣業產製,可抵擋不同角度射入的機槍槍彈,動力底盤由國內高僑公司供應,軍備局也研發車外光學動態感知系統,自動偵測車外人員動態,確保行車安全。CM32的30公厘MK44鏈砲及進彈系統雖為外購,但其他武裝如7.62公厘同軸機槍等已可自製,未來裝甲也具抵擋30公厘穿甲彈能力。未來雲豹甲車生產若能全車釋商,將可提升民間參與國防自主能力。
軍備局過去曾進行低後座力戰車砲研製、CM11戰車砲組裝,粗具戰車砲組裝能量。軍備局202廠已進行機具更新,計畫籌建膛線加工機、砲管自緊設備、半自動銲接等設備,逐步完成105公厘戰車砲產製能量,提升雲豹甲車火力。美國陸軍以史崔克(Stryker)甲車發展衍生車型,包括105公厘自動火砲、雷射防空武器、短程防空系統,雲豹甲車可以參考國外發展經驗發展為多功能武器載台。國外輪甲車需考量空運問題,限制了車體大小與重量,雲豹甲車的車體空間則較具發展彈性,可採用較重的鋼板,防護力雖不及戰車,但較M113或國外同級輪型甲車為佳。而雲豹甲車戰砲衍生型若發展順利,也可為下一代戰車研發工作奠定基礎。 [9]
[1]“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TECRO) – M1A2T Abrams Tank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nd Support,” 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 July 8, 2019, https://www.dsca.mil/major-arms-sales/taipei-economic-and-cultural-representative-office-united-states-tecro-m1a2t-abrams
[2]軍備局209廠負責戰甲車生產,歷經多次整併,1992年(民國81年)陸軍總司令部將戰甲車發展中心、武器基地勤務處、戰車基地勤務處、兵工配件製造廠併為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1999年轉隸聯勤,成為武器基地勤務處。2005年精進案後再更名為兵工整備發展中心,2011年移編軍備局,成為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209廠。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下轄202廠,生產各式迫砲;205廠,生產槍械等輕兵器;209廠,生產雲豹8輪甲車;401廠,生產光電產品。現陸軍兵整中心仍存在,專責甲車、火砲維修,屬5級廠等級維保單位,汽車基地勤務處則負責輪型車輛維修。
[3] 孫建中,《國軍裝甲兵發展史》,(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10月31日),頁547~549。
[4]涂鉅旻,〈M60A3戰車升級案 陸軍證實評估中〉,《自由時報》,2019年7月7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845634。
[5]洪哲政,〈雲豹30機砲車通過兩千公里路跑車測 軍備局綜判合格〉,《聯合報》,2019年6月4日,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3852112。
[6]洪哲政,〈陸軍:『輪型戰砲甲車』是防衛作戰必要新銳戰力〉,《聯合報》,2019年1月4日,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3574920。
[7]洪哲政,〈M1A2戰車指管系統 專家:中科院『迅合專案』研製中〉,《聯合報》,2019年7月9日,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3919082?from=udn-relatednews_ch2。
[8] 卓以立,〈軍備局209廠建廠7周年 期待建立亞太八輪甲車生產中心〉,《ETtoday新聞雲》,2018年12月31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1231/1344709.htm。
[9]涂鉅旻,〈國車國造:雲豹甲車戰砲型 砲塔將推國造〉,《自由時報》,2019年4月4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4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