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情勢

台海危機顯示北京的「一中原則」已經進退失據
瀏覽數
2074
2022.08.18
作者
侍建宇 (封面)
國家安全研究所 侍建宇 副研究員




關鍵字: 美中關係、一中原則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月28號進行兩個多小時的視訊會議。但是當時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亞洲行可能到訪台灣的陰影下,原來可能彼此意圖降低關稅限制的狀況並未發生,美中關係也變得沒有緩和。美國還是一貫地認為雙方應該「負責任地處理分歧」,但是中國則高調警告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玩火必自焚」。看得出來因為台灣問題使得這次峰會沒有任何實質成果。

觀察裴洛西訪台的過程,從北京決策者的角度看,應該歷經三個狀況的判斷:一、這個訪台行程的議題應該定位成「美、中關係」還是「美、中、台關係」?二、如果無法「和平阻擋」訪台行程,「軍事對抗」又應該針對誰,台灣、美國、還是也要包括其他區域強權?三、如果沒有辦法使用軍事力量實質改變現狀,那麼可否再次象徵性強化國際社會重申北京的「一中原則」?

胡錫進指標:北京對裴洛西訪台的「誤判」


拜習會結束之後,北京可能誤判裴洛西來台的意志,認為拜登的民主黨政府有可能成功勸退。事實上當時媒體的確不斷傳出美國華府各界勸退裴洛西訪台的報導。其中包括拜登的國安官員、《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也傳出各種報導,說明美國國防部和情報官員不斷地向裴洛西解釋這次訪台的風險。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和資深研究員Zack Cooper聯名發文表示,裴洛西的台灣之行太危險,不應該在這個時間點訪台。 [1]

這樣的情勢可能使得北京「誤判」,以為拜登政府真的有能力勸退裴洛西。讓美、中兩國的領導人在11月的印尼峇里島G20峰會上,營造一個緩和氣氛,正式見面並取得雙邊關係經貿妥協的成果。

換句話說,這個問題從北京的角度來看,當時定位裴洛西訪台是「美、中關係」的問題。兩國關係到底是要走向對抗,還是和緩,關鍵在於能不能勸退裴洛西。

當時《中國環球時報》的前總編輯胡錫進各種情緒的發言,就變成一個有趣的指標。他可以不斷放狠話,揚言中國軍機伴飛、擊落專機、消滅美國航母云云,可是在8月1日又突然放軟,在推特上說「就讓她去台灣吧!」[2]

第四次台海危機攸關「美、中關係」、還是「美、中、台關係」?


從金融時報七月下旬釋放裴洛西即將訪台的消息,[3]再經過七月底拜習會一波「文攻」,八月前的十天,似乎北京一度判斷這個行程將會取消。同時把這次事件定調成美、中關係的危機處理,不斷透過宣傳體系拉高音量針對美國民主黨政府,不理台灣。這樣操作的目的當然是矮化台灣政府的地位,同時也避免直接衝擊台灣社會;進而歸咎一切是美國政策或某位政治人物的錯誤,跟台灣沒關係。

很明顯在裴洛西訪台前,中共沒有公開對台喊話,重提某些「血濃於水」、「兩岸一家親」的統戰話術,沒有要求島內第五縱隊配合「一致對外」,質疑台灣政府「引入外部勢力」。北京意欲以「美、中關係」偷換「美、中、台關係」,很明顯的效應就是使得島內在地協力者非常無力,找不到施力點去呼應北京。就算台灣零星出現一些在野黨派與個人的咒罵,完全無法分化台灣社會,[4] 雜音極低。

環台軍演施壓對象「錯亂」


裴洛西來台後,中國祭出的經濟手段報復,儘管中國對台灣的經濟與貿易制裁實效不大,各項農、漁、礦貿易額佔每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不到0.5%,對台灣經貿影響也有限。但是這些舉措當然不會增進台灣社會對北京的好感。另外在「象徵」意義上,對台灣造成困擾的反而是出口貨品的產地標示規定。中國要求一律標示「中國台灣」,標示「台灣」則會被扣押或從中國海關退回,無法通關。 [5]

但是環台軍演就是實質意義上的「封鎖」,影響台海與周邊海域的海空運輸。環台軍演施壓的實質效應不僅針對台灣,還直接影響美國與東北亞區域國家。民航機飛行航道被迫更動,另外經過台海與進入台灣的石油與天然氣,每周都有許多船次。軍演直接影響能源運輸,如果常態化的經常舉行,將會進一步影響東亞與台灣其他高科技產業供應鏈運作,牽動區域經濟發展,並增加擦槍走火失控的機率。

如果中國已經把這次事件定位為「美、中關係」發展的環節,為什麼還對台灣進行經濟制裁與軍演?為什麼不設計一個針對美國的軍演?環台軍演直接衝擊(或說無力照顧)台灣作為一個主體的感受;這般的武力恐嚇如果真的由軍演「故意、或擦槍走火」形成武裝衝突或戰爭,難道台灣政府與社會真的依然無感,依然克制?難道台獨不應該成為一個實質選項,以破除有如國王新衣一般的「一中原則」?

兩個中國 [6]:北京暗示「維持台海現狀」就是否定「一中原則」?


裴洛西訪台等於是直接肯定台灣國際地位,破壞北京的「一中原則」。從北京的角度來論,「一中原則」高於一切其他準則,至於是否「維持台海現狀」,則取決於中國是否有實力進行改變。

北京認為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威脅、甚至破壞「一中原則」,當然是不可以忍受的。軍演開始後,中國更加把矛頭指向美國,高調地提出「3取消、5暫停」,[7] 裝腔作勢好像要跟美國斷交。實際上應該是表演並警告國際社會其他成員,不要學習裴洛西,避免骨牌效應。

中國外長王毅近日提出「三個警惕」:警惕美國不甘心失敗、警惕台獨勢力誤判形勢、警惕一些國家政治人物罔顧是非跟風炒作。[8]等於對這次台海危機提出一個暫時的結論或分類,縮小打擊面。認為北京應該對抗的是美國與支持台獨的政治人物,嘗試降低台灣社會的警覺與反感。

類似更直接的做法則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味覺主權論」;她在推特上喊話說,台北的山東餃子館與山西麵館顯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怪論,[9]嘗試向台灣社會訴諸文化認同,畢竟「一中」的內涵在於人民的認同與信念;蠻橫的軍演與制裁只會適得其反,漸行漸遠。

儘管不斷進逼,北京其實已經陷於一種兩難的境地;「堅持一中原則」已經變成一種口號,必須透過各種外交手段,才能勉強獲得國際社會某些成員反覆重申。但是某些感受到中國不斷擴張脅迫的國家,他們的「一中原則」已經名存實亡。很多時候談論「一中原則」之際,更在呼籲「維持台海現狀」,[10] 事實上,台海現狀就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維持台海現狀」就是實質否定「一中原則」?「台海現狀」就是臺灣與中國大陸分治,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治的現狀,表現在軍事上的默契,就是以台海中線作為分割。[11]北京應該也理解到只要長期「維持台海現狀」,「一中原則」遲早被吞噬瓦解。於是現在嘗試打破「台海現狀」,或透過建立新現狀,來維繫他的「一中原則」。中國這次環台軍演最終目的是「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擴張行徑」,展現向第一島鏈以西投射軍事力量的能力,進行「區域拒止」, [12]但是中國改變或建立新現狀,也將直接衝擊美國與其他盟邦的現實利益,中國現在騎虎難下。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