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情勢

美防長宣示捍衛國際秩序、加強印太戰略以抗中
瀏覽數
905
2022.12.15
作者
陳亮智
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 陳亮智 副研究員



關鍵字: 大國競爭、印太戰略、整合性嚇阻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2022年12月3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應邀出席美國加州錫米谷(Simi Valley)所舉行的年度「雷根國防論壇」(Reagan National Defense Forum),並於論壇專題演講。奧斯汀於演說中表示,當前的美國正處於與中國進行大國競爭的關鍵時刻,美國必須以軍事力量保障二次大戰結束以來所建立的國際規則,而不是由中國的價值觀念來制定二十一世紀的全球規範。雖然中國目前是唯一有企圖,且愈來愈有能力重新塑造國際秩序的國家,但是美國不會讓這種情形發生。另一方面,奧斯汀也強調,美國十分關切俄烏戰爭的發展,除了繼續致力於提供軍事與經濟援助給烏克蘭,美國會避免讓此戰事升級為美俄對抗,「不會捲入普丁的戰爭」。他表示,未來的幾年將是同時決定美中競爭、歐洲安全與自由國際秩序的關鍵,而中國是更大的威脅。對此,美國將持續推動「整合性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戰略並更新核嚇阻力量以抗衡中國的軍事威脅。[1]

奧斯汀在「雷根國防論壇」演說的變與不變


奧斯汀去(2021)年亦受邀出席當年度「雷根國防論壇」,同樣在開幕儀式中專題演講。去年演講重點主要是聚焦在中國威脅,對於三個月後所發生的俄烏戰爭,當時並未提出預防性(preventive)的警告。很顯然地,今年奧斯汀演說的時空環境則比去年多了變化,而且形式更為複雜、嚴峻,因為莫斯科與北京聯手企圖改變國際秩序已經浮上檯面,而且加快付諸行動。也因此,白宮與五角大廈均把原訂在今年第一季發布的拜登政府《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NSS)與《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NDS)兩份報告,延至今年10月才公布。

面對如此巨大的變局,美國與國際社會均強烈質疑俄烏戰爭是否會放緩或改變華盛頓已經持續且正在推動的「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 IPS),包括美國是否繼續將更多的資源分配到歐洲?若是,這會不會衝擊美國的「印太戰略」?以及美國終究是否能平衡歐洲大西洋(Euro-Atlantic)與印度太平洋(Indo-Pacific)兩大戰區的挑戰?[2] 對此問題,奧斯汀在演講中具體指出美國的政策與戰略,也就是美國不會派兵(“physically”)協助烏克蘭作戰,也不尋求與俄發生軍事衝突,而是以原有的方式繼續支援烏國,包括政治外交的支持、軍備與經費的提供、教育訓練協助、與訊息情報分享等。如此,美國將可避免把資源與能量過度地從印太地區抽離,讓其抗衡中國威脅的力量遭致削弱。畢竟,華盛頓仍視北京是最大的威脅,美國並未因為俄烏戰爭而改變這樣的想法,這與10月份甫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與《國防戰略》是一致的。[3]

美國尋求高科技發展優勢並繼續嚇阻戰略


奧斯汀演講的另一項重點是,美國的戰略是尋求在高科技方面保持發展與創新,並以此維持美國的戰略優勢。為此,奧斯汀呼籲美國國會給予國防經費更多的支持(2023 財政年度國防預算為340億美元),同時善用美國的創新精神以及強大的工業實力。奠基在這些基礎之上,奧斯汀繼續強調嚇阻戰略做為美國國防戰略的核心,並尋求在空中、海上、遠程火力及核子武器上,建立美國強大的武力。包括空軍方面的F-35與F-15EX戰機、B-21轟炸機與無人飛機,海軍方面新建9艘戰艦與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陸軍方面的HIMARS 系統、陸基高超音速導彈與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以及太空作戰、網路作戰與核武力量等,美國將繼續在這些方面保持進步與領先。

值得注意的是,在論壇的前一天,12月2日,奧斯汀出席位於加州帕姆代爾(Palmdale)的美國空軍第42工廠,主持「B-21突襲者」(B-21 Raider)匿蹤戰略轟炸機的公開儀式。由於該飛機的高科技性,例如不易被偵測,無須前進基地進行作戰,以及具備核戰略打擊能力等,這正是為奧斯汀隔日的演說提供最佳的證明。一如奧斯汀所言,美國的實力、創新能力與價值觀讓美軍成為真正最強大的戰鬥力量。美國清楚地表明如何藉由高科技優勢為其創造國家的戰略優勢。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