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波羅的海國家的不對稱戰: 總體國防與公民抵抗
2020.08.07
瀏覽數
450
摘要
本文從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的總體國防(total defense),探討小國面對國力遠勝於己的強權可採之安全與防衛政策。波羅的海三國安全環境面臨和台灣相似的諸多挑戰,其發展不對稱戰的防衛思維因此值得台灣借鏡。波海三國自1991年獨立以來即採取明確的親西方/親歐盟政策,並於2004年加入北約與歐盟。後冷戰時期歐洲安全的樂觀氛圍,使三國相對疏忽國土的防衛。2014年俄羅斯兼併原屬烏克蘭之克里米亞,則促成其國防政策之轉型。三國紛紛恢復總體國防的政策,其中的一個支柱則是「公民防衛」,包含恢復徵兵制(愛沙尼亞與立陶宛)、發展暴力性質與非暴力性質的公民抵抗等。波海三國的不對稱戰思維,其重心因此不在特定軍備的發展,而是以全民的參與建構抵抗的能力與社會韌性。此一做法試圖實現「平時嚇阻,戰時防衛」,從而影響敵對國家的「成本—效益」權衡與侵略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