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情勢

美智庫CSIS兵推報告透露意涵
瀏覽數
45704
2023.01.17
作者
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 舒孝煌 副研究員
 關鍵字:美中競爭、印太地區、不對稱作戰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美智庫CSIS兵推意涵


美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於1月10日公布「下一場戰爭的第一場戰鬥」(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兵推報告。[1]

CSIS報告認為,在其以中共對台進行兩棲進犯為場景的24次兵推中得到結論認為,美國∕台灣∕日本將能擊敗中共的傳統兩棲入侵,並維持台灣的獨立自主地位,然而此一成本極高,美國及其盟友將會損失數十艘船艦、上百架作戰飛機,並造成數萬名士兵傷亡,此一損失將損及美國全球地位許多年,但中共也將遭受沉重損失,而未能佔領台灣,也會影響共產政權的領導地位。因此光是獲得勝利並不夠,美國必須立即強化嚇阻作為。

報告開始便直指,雖然中共計畫並不明確,但軍事入侵並非不可能,這會是中共解決台灣問題「最危險的解決方案」(China’s most dangerous solution),因此入侵台灣議題理所當然成為美國高級官員和專家討論的焦點。報告認為,若美國的干預能在特定條件下,依賴特定能力阻止入侵,美國就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

CSIS指出,並不希望這份報告暗示台海戰事無法避免,甚至一定發生,而中共領導人也可能採取外交孤立、灰色地帶壓力(Gray zone pressure)或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等戰略。高級國防政策研究員Dan Grazier認為中國會盡量避免衝突,若發生衝突,中共經濟會崩潰,因此中共會以工業及經濟實力來挑戰美國。習近平也在20大中表示將爭取和平統一,但他仍警告,不會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仍保留一切必要措施的選擇權。

外界也關切中共如何看待仍在進行中的俄烏戰事,戰事初期外界擔心若俄戰事成功,可能鼓舞中共,但近期俄軍事失利以及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也可能勸阻中共的可能冒險。而俄羅斯的入侵行動提醒,美國的嚇阻可能失敗,這些國家也可能會保留自己所聲稱的行動權力。

報告也提到,美國依《台灣關係法》為台灣提供自衛手段,最近的「國防授權法案」(NDAA)也要求美國協助台灣軍事現代化,這是兩黨長期支持台灣的有力跡象,而美國雖然稱「一中」政策未變,但拜登已不止一次表示若中共入侵,美國將保衛台灣。[2]

CSIS認為,透過公開的兵推,可以檢驗嚇阻成功的各項必要條件。若華府要滿足該報告中的建議,需儘快採取行動,包括強化在日本和關島基地的飛彈防禦能力、海軍改用小型、生存性更佳的艦艇、運用潛艇及長程轟炸機部隊(美國空軍剛推出新式的B-21轟炸機,有更佳長程部署能力)、生產更便宜的戰鬥機,並推動台灣採取類似戰略,以更簡單的平台來武裝自己。

兵推的5項想定及24個場景


該項兵推透過歷史方法及「殺傷率」(Probability of kill, Pks)來建立模型,前者以戰史上的作戰進行類比,後者則透過武器系統的效能,以模擬未來作戰的結果。CSIS兵推共模擬24種作戰場景,歸納為5項想定(Scenario),分別是「基本想定」(Base Scenario)、「悲觀想定」(Pessimistic Scenario)、「樂觀想定」(Optimistic Scenario)、「台灣孤立想定」(Taiwan Stands Alone)與「末日想定」(Ragnarök),這些想定主要是考慮Pks方法,但會導致美國國防部等非公開的兵推中,高估解放軍兩棲入侵的速度,而從歷史上兩棲作戰經驗看,台灣將是特別困難的目標。1943年盟軍登陸成功,是多年準備及作戰經驗累積的結果,解放軍並不具備此種經驗。

在「基本想定」中,由於美國、台灣、日本的反艦飛彈摧毀解放軍,導致解放軍迅速失敗;「樂觀想定」產生相同結果,但速度更快、傷亡更少;「悲觀想定」有利中共,戰鬥更為持久;在最糟的「台灣孤立」想定中,解放軍獲得最終勝利;「末日想定」中,因日本保持中立,美國無法使用在日本基地。

所有想定中,雙方損失都很高,美國僅在「樂觀想定」中避免航空母艦的損失,因為在衝突開始前即將艦隊前推作為嚇阻訊號。各方空軍損失都很大,但在各不同戰況中,解放軍損失不同,因為美國只有在「悲觀想定」中打擊共軍空軍基地。地面部隊損失則視戰況持續時間,以及登陸台灣部隊數量而定。

CSIS報告中指出,在其設定的24次兵推場景中,顯示擊敗中共入侵,有四個必要條件,包括:

一、台灣部隊必需堅守防線

需強化台灣地面部隊。雖然台灣會面臨嚴重海、空損失,中國一樣損失慘重,但總會有部隊能夠登陸,台灣地面部隊必須能遏制任何灘頭陣地並強力反擊,但報告認為台灣地面部隊有嚴重弱點,因此要充實部隊並強化武裝訓練,成為防禦力量的核心。

二、烏克蘭模式不適用台灣

美國及北約能對烏克蘭持續運送武器,俄軍無法阻止,但中共可能孤立台灣數周以上,報告認為,台灣必須以所需要的一切直接作戰,因此美台必須合作,在平時,提供台灣需要的武器,在戰時,若美國決定援助台灣,必須快速投入直接戰鬥。

三、美國要能運用日本的基地進行作戰

需強化與日本的軍事和外交關係。雖然其他盟友如韓國、澳洲,在廣泛的衝突中也十分重要,也可能在防禦台灣中扮演角色,但日本則是關鍵,若不能使用美國在日本的基地,美的作戰飛機無法在作戰時發揮作用。

四、美國需從中國防禦圈外快速、集中打擊解放軍海軍艦隊

美國需增加長程反艦巡弋飛彈,可掛載此類武器的轟炸機,能有效減少美軍損失。美國海軍需要小型艦艇,這對台灣也同樣適用。

報告內容暗示,不論美國或是台灣,應該對中共可能的軍事行動做好準備。以俄烏衝突為例,英國智庫RUSI的報告就指出,烏軍早就認為俄軍必然入侵,因此從作戰計畫到演習,都以俄軍入侵作為想定。

台灣也是如此,雖然戰爭並不必然發生,然而中共軍事建設速度加快,會增加其軍事冒險的勝算,中共也的確日益以灰色地帶行動等方式增加對台軍事壓力。台灣需加緊建軍備戰步調,這至少能嚇阻敵人的野心,也能向中共傳達訊息,若採軍事冒險,成本會大幅增高,而戰果難以估計,從而減少其發動軍事行動的意圖。

兵推建議美軍強化部隊生存性 台灣也適用


本兵推目的在提供美國決策者參考。報告中也指出,兵棋推演有不同目的,並非所有目的都在模擬最可能發生的事件,有時也可能對其他虛構的場景進行推演,看看美軍能否運用其他軍事手段,這有助於測試相關的武器能力及部隊結構。兵推也可對創新作戰概念的弱點進行壓力測試(stress test),蘭德公司(RAND)資深分析師David Ochmanek也指出,即使兵推結果是美軍失敗,也不一定反應戰爭在現實情況的展開方式,其目的在評估美軍的脆弱性。即使最悲觀的想定,也並不構成最有可能的結果,但許多兵推目的在教育參與者,可讓美軍軍官瞭解未來可能發生的衝突,特別是美軍已習慣擁有軍事優勢。

CSIS兵推也對美政府提供建議,不僅是武器裝備的更新及充實,更需強化作戰能力及部署。報告認為,美國空軍面臨的困境是,基地離台灣太遠無法發揮作用,太近則會暴露在中國飛彈射程的威脅下,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距台約2,800公里,無法進行較多架次飛行,不能代替日本基地,也不具加固機堡等防禦設施。

CSIS也認為美國海軍應該使用更小、隱蔽性更佳的艦艇,使用消耗性的無人艦伴隨航空母艦打擊群,並作為誘餌,並建造更多潛艦;美國空軍應維持轟炸機隊,保留B-1機隊,因應2030年以前可能的美中衝突,並確保所有機種都能配備AGM-158C長程反艦飛彈;若能在戰區外發射長程武器,戰機就不需具備匿蹤能力,生產更多較便宜的戰機,而非成本高達數億美元的下一代戰機,若大部分戰機被毀於地面,就不具意義。

許多華府兵推也對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部署提出建議。例如2021年由美國空軍所辦理的兵推,對2030年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進行推演,也認為需運用無人的「忠誠僚機」、大量小型無人機、搭載長程武器的轟炸機,並採取「敏捷戰鬥部署」(agile combat employment, ACE),強化其他偏遠島嶼機場,分散部署戰機、並預先儲存物資。美國空軍副參謀長海諾特(Clint Hinote)認為,要能打贏戰爭,才能預防下一場戰爭的爆發。[3]

CSIS報告也再次建議台灣應採「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以「靈敏與隱蔽」(agile and concealable)的武器為重點,投入更多資金在標槍、刺針飛彈等容易攜帶的武器,另外包括海岸防禦用的岸基反艦飛彈、飛彈快艇、布雷艇,這些容易在中共空襲中生存,並能有效反制中共水面艦;機動防空飛彈也具有效防空能力,而且具備更強生存能力。

報告認為,台灣維持強大海、空力量,可用於對抗承平時期中共試探台灣主權的努力,不過中共海、空軍及火箭軍實力不斷增強,維持廣泛的對稱能力並不合適。然而報告也提及,中共可能運用灰色地帶壓力等方式,即使選擇武力,也可能使用封鎖來對付台灣,這卻不在CSIS或其他智庫的兵推想定中。美國前國務院官員蒂姆比(James Timbie)與退役海軍上將埃利斯(James O. Ellis Jr.)便曾撰文提到,台灣應發展分散式、可生存且負擔的起的防禦系統,但傳統武力如戰機及軍艦等,在應付中共的灰色地帶挑釁等仍具意義,而且有工業及經濟上的利益。[4]應對中共的灰色地帶行動,仍需具備一定能力的海、空基本戰力,並採彈性作戰,應付中共軍機、軍艦的擾台行動。

行動版選單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