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烏俄之間的立場轉變
中國在烏俄之間的立場轉變
關鍵字: 烏克蘭、中俄、烏俄衝突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在歷經三輪談判,烏俄同意建立平民撤離的安全走廊,逐漸觸及停火、撤軍、加入北約、烏東地位等爭議議題。兩次談判中間,烏克蘭外交部長庫萊巴(Dmytro Kuleba)曾於2022年3月1日致電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說明烏俄第一輪談判狀況,期待中國展開「斡旋」,不過王毅僅呼籲「烏俄通過談判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拒絕擔任調停角色,但至7日,已經改為「在需要的時候同國際社會一道開展必要的斡旋」。[1] 由於中國同時與烏俄保持長年友好,成為烏克蘭積極爭取的對象毫不奇怪,但是否能改變中俄密切的戰略溝通協作主調仍待觀察。
「中俄」關係大過「中烏」關係
做為曾經的社會主義國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兄弟黨,中俄在1996年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1年建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9年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22年發表〈中俄關於新時代國際關係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將原本定位美中關係的「新型大國關係」,改由中俄取代,更形容中俄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關係模式」,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2] 此舉可說是兩國對美中競爭結構下的戰略回應。相較之下,雖然中烏軍事科技合作緊密,烏克蘭在2014年也與中國簽署參與「一帶一路」雙邊議定書;然近期烏克蘭社會漸有朝向西方的趨勢,讓中烏戰略關係發展前景黯淡。
中國未將俄軍行動視為侵略烏克蘭領土
普丁(Vladimir Putin)在2022年2月4日訪問北京,形容中國是「最重要的戰略夥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3] 21日,普丁宣布承認烏東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兩區獨立;24日,普丁宣戰演說指,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領土,形容北約擴張是西方對俄羅斯的圍堵(containment)政策,並展開對烏特別軍事行動。[4] 針對烏克蘭情勢,中國時而強調「複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因素」,未將俄羅斯行動視為「侵犯」烏國領土主權,[5] 引發國際社會廣泛對中俄在烏克蘭問題緊密合作的質疑。
雖然中國自1992年與烏建立外交關係,2011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3年簽署〈關於進一步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均獲得來自中國宣示「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保證。但此次戰爭,雖然中國社會不時傳出零星支持烏克蘭的聲音,[6] 也尚不影響中央對烏決策主調。
不再視「新明斯克協議」為解決危機的出路
在俄軍2022年2月24日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之前,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19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曾特別指出,「新明斯克協定(Minsk Agreements)是當事方通過談判達成的具有約束力的協定,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核可,是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唯一出路」,[7] 試圖兼顧兩邊立場。然普丁隨即在動武隔天與習近平通話溝通,中國外交部在同日表達,「理解俄方在安全問題上的合理關切」。[8] 同時也未再強調,旨在保障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確立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兩區自治地位的「新明斯克協議」,形同否定中國在歷次雙邊外交文件對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之尊重承諾。 [9]
這項外交立場的轉變,凸顯出中國在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戰略主軸下,已改變兩邊兼顧之立場,轉而偏向俄羅斯的方向發展。不過,隨著烏克蘭戰況緊繃與國際對俄制裁接踵而至,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已成為其外交難題,也影響中國對外關係,在考慮自身利益與國際形象,是否會鬆動值得密注。
關鍵字: 烏克蘭、中俄、烏俄衝突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在歷經三輪談判,烏俄同意建立平民撤離的安全走廊,逐漸觸及停火、撤軍、加入北約、烏東地位等爭議議題。兩次談判中間,烏克蘭外交部長庫萊巴(Dmytro Kuleba)曾於2022年3月1日致電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說明烏俄第一輪談判狀況,期待中國展開「斡旋」,不過王毅僅呼籲「烏俄通過談判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拒絕擔任調停角色,但至7日,已經改為「在需要的時候同國際社會一道開展必要的斡旋」。[1] 由於中國同時與烏俄保持長年友好,成為烏克蘭積極爭取的對象毫不奇怪,但是否能改變中俄密切的戰略溝通協作主調仍待觀察。
「中俄」關係大過「中烏」關係
做為曾經的社會主義國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兄弟黨,中俄在1996年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1年建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9年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22年發表〈中俄關於新時代國際關係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將原本定位美中關係的「新型大國關係」,改由中俄取代,更形容中俄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關係模式」,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2] 此舉可說是兩國對美中競爭結構下的戰略回應。相較之下,雖然中烏軍事科技合作緊密,烏克蘭在2014年也與中國簽署參與「一帶一路」雙邊議定書;然近期烏克蘭社會漸有朝向西方的趨勢,讓中烏戰略關係發展前景黯淡。
中國未將俄軍行動視為侵略烏克蘭領土
普丁(Vladimir Putin)在2022年2月4日訪問北京,形容中國是「最重要的戰略夥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3] 21日,普丁宣布承認烏東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兩區獨立;24日,普丁宣戰演說指,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領土,形容北約擴張是西方對俄羅斯的圍堵(containment)政策,並展開對烏特別軍事行動。[4] 針對烏克蘭情勢,中國時而強調「複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因素」,未將俄羅斯行動視為「侵犯」烏國領土主權,[5] 引發國際社會廣泛對中俄在烏克蘭問題緊密合作的質疑。
雖然中國自1992年與烏建立外交關係,2011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3年簽署〈關於進一步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均獲得來自中國宣示「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保證。但此次戰爭,雖然中國社會不時傳出零星支持烏克蘭的聲音,[6] 也尚不影響中央對烏決策主調。
不再視「新明斯克協議」為解決危機的出路
在俄軍2022年2月24日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之前,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19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曾特別指出,「新明斯克協定(Minsk Agreements)是當事方通過談判達成的具有約束力的協定,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核可,是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唯一出路」,[7] 試圖兼顧兩邊立場。然普丁隨即在動武隔天與習近平通話溝通,中國外交部在同日表達,「理解俄方在安全問題上的合理關切」。[8] 同時也未再強調,旨在保障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確立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兩區自治地位的「新明斯克協議」,形同否定中國在歷次雙邊外交文件對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之尊重承諾。 [9]
這項外交立場的轉變,凸顯出中國在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戰略主軸下,已改變兩邊兼顧之立場,轉而偏向俄羅斯的方向發展。不過,隨著烏克蘭戰況緊繃與國際對俄制裁接踵而至,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已成為其外交難題,也影響中國對外關係,在考慮自身利益與國際形象,是否會鬆動值得密注。